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誅zhū

❶殺戮。蔡邕《釋誨》:“下獲熏胥之辜,高受滅家之誅。”
❷懲罰,討伐。東方朔《非有先生論》:“褒有德,祿賢能,誅惡亂。”班固《東都賦》:“往者王莽作逆,漢祚中缺,天人致誅,六合相滅。”杜篤《論都賦》:“爲政則化上,篡逆則難誅。”

“诛”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3711扎;刺。西南官话。湖北武汉〖〗。用针~‖钉子~了脚‖~得蛮深。

誅诛

(2次)
❶责备而黜退之。~讥罢 只《大》
❷剪除。宁~锄草茅《卜》
另见〔誰誅〕

❶責也。《周禮·天官·大宰》: “以八柄詔王馭群臣: ……八曰誅,以馭其過。” 鄭玄注: “誅,責讓也。《曲禮》 曰:齒路馬有誅。” 《周禮·地官·司救》: “司救掌萬民之衺惡過失,而誅讓之,以禮防禁而救之。” 鄭玄注: “誅,誅責也。” 《論語·公冶長》: “宰予晝寢,子曰: 朽木不可彫也,糞土之牆不可污也,於予何誅?”鄭玄注: “誅,責。” (《卜天壽抄殘卷《論語》 鄭注)
❷罰也。《禮記·曲禮上》:“以足蹙路馬芻,有誅。” 鄭玄注: “誅,罰也。” 《禮記·雜記》: “主人對曰: 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誅。”鄭玄注: “誅,猶罰也。”

誅zhu

D544
“诛”的繁体。

誅zhū

Z205
“诛”的繁体。

〖誅〗 粵 zyu1〔珠〕普 zhū

❶ 討伐。許慎《說文解字》:「〜,討也。」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伐無道,〜暴秦。」
❷ 責問,譴責,有成語「口~筆伐」。《論語.公冶長》:「於予與何〜?」(對於宰予我還可以怎樣責備他?)
❸ 懲罰。韓非《韓非子.五蠹》:「罰薄不為,〜嚴不為戾。」(戾:暴戾。)
❹ 判處死罪,有詞語「〜殺」。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知欺大王之罪當〜。」

誅诛, 金文;篆zhū

[言(意符)+ 朱(聲符)→誅(《説文》:“誅,討也。從言,朱聲。”誅,把罪人殺死〈害民者誅、誅滅、誅鋤、誅戮〉。責罰〈口誅筆伐〉。)]
[春秋] 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視民如子,見不仁者誅之,如鷹鸇zhān 之逐鳥雀也。”(注:鸇,古指猛禽。)
《孟子·梁惠王下》“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弑君也。”(只聽説周武王殺了一個獨夫叫紂的,没有聽説武王弑了君上。)
[西漢] 司馬遷 《史記·秦本紀》:“子嬰立月余,諸侯誅之,遂滅秦。”(子嬰即位一個多月,諸侯殺了子嬰,於是滅了秦朝。)

誅()


中山王方壺,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氏(是)(以)身蒙㚔()胄, (以)㦵(誅)不(順)。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四8,戰國
(竊)鉤(鈎)者(誅), (竊)邦者爲者(諸)侯。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然而大誅之者,知所以誅人之道而□焉。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142,西漢
大痍臂臑股胻或誅斬,除。
按:聲旁“朱”近“米”,然非“米”。銀雀山漢簡223“誅”也寫作“”。“朱”是指事字,从木,“木”中施“·” (後演變成一横),乃“株”之初文。“朱”寫成近“米”形是可解釋的。

裴岑紀功碑,東漢
敦煌太守雲中裴岑將郡兵三千人,誅呼衍王等。

石尠墓誌,晉
在事正色,使誅伐不灠。

劉懿墓誌,東魏
去草逐雀,懷鶬鷹之氣; 誅豺制兕,起臥虎之威。

王震墓誌,唐
尋爲駙馬犯法伏誅,出爲洋州長史。

鄭仁泰墓誌,唐
公奉睿略於小堂,肅嚴誅於大義。
《説文》: “誅,討也。从言朱聲。”
段玉裁注: “凡殺戮、糾責皆是。” 《廣雅·釋詁一》: “誅,殺也。”王念孫疏證: “誅, 《集韻》、 《類篇》 引 《廣雅》並作㦵。”“㦵”是誅殺義本字。 金文有“㦵”而無“誅”。 楚簡中的“誅”从豆聲作“”。“誅”字到西漢簡牘中才出現, 兼誅責、 誅殺二義, “㦵”、 “”隨之廢置。
上博楚簡四 《曹沬之陳》 簡27“毋䛠而賞, 毋辠百眚(姓)”, “䛠”讀爲“誅” 。

☚ 診   討 ☛
0000080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1: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