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言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言语

言语yányǔ

━┃ 喻虫鸟鸣叫。唐·陆龟蒙《和袭美〈病后春思〉韵》诗:“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闻。”宋·赵鼎《贺圣朝》词:“知他窗外促织儿,有许多言语。”

☚ 吴蚕   劲斧 ☛

言语yányu

招呼,回答,做声:张海山……撇着京腔说:“先生,你要用水壶,请你~一声。”(《马加文集》)

言语yuányi

说话。 也读yányu。“言”(yán)、“语”(yǔ)变读。参见953页“言声儿”、“言语声儿”。〔例〕你先住着,甭多言语啦。(德4)∣他儿子哼了一声,没言语。(德35)

言语yan2yu3

(名)话,话语:哥弟伙,喂,莫嘈杂。大家出个~,这个新来的老几,要得要不得? (川文83.4.6)

言语ian21y53yan21yu53

闲话。《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一《本朝五》: “是时李公亦尝荐魏公,曾惹言语。”《水浒传》第四十五回: “兄弟心中有些不乐,莫不家里有甚言语伤触你处?’”清洪升《长生殿》第六出: “原来虢国夫人,在望春宫有了言语,才回去的。”

言语2828说话;回答;招呼。东北官话。黑龙江齐齐哈尔〖〗。马加《北国风云录》:「先生,你要用开水,请你~一声。」北京官话。北京〖ian35y°〗。有什么事儿,~一声‖他一声不~就走了。老舍《黑白李》:「老四再跟我闹呢,我不~就是了。」《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开门,得我~一声儿去。」《红楼梦》第六七回:「宝玉听了,便不~。兴儿又磕头说:『奴才该死!』往上瞅着,不敢~。」中原官话。山西曲沃〖〗、运城〖〗、大宁〖〗。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克非《头儿》:「哥弟伙,喂,莫嘈杂。大家出个~,这个新来的老儿,要得要不得?」

言语;语言yányǔ yǔyán

【同】 都可作名词;都可指讲出来的话;都是中性词;都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异】 “言语”是运用语言工具所产生的结果,即人讲出来的话;有口语色彩;言语是有思想倾向的,不具有全民性。还可以作动词,指讲话,常作谓语,例如:“事前又不先言语一声,弄得别人很被动”;“语言”没这种用法。[例]他的这番~很能打动人。“语言”侧重指人类用语音、词汇、语法所构成的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指用这种工具产生的结果——说出来的话;有书面语色彩;从工具的角度看语言工具本身是没有思想倾向的,是全民共同的交际工具;常与“学习”、“运用”、“表达”、“研究”等词语搭配。只用作名词。[例]~这东西,不是轻易能学好的。

言语yányǔ

说的话
 △ ~动听。

言语yányǔ

〈名〉谈吐,说的话:言语得体︱文雅的言语。
【同义】话语︱谈吐。


言语yányu

〈动〉说话,告诉:有事言语一声。
【同义】告诉︱说话。

言语yán yǔ

说话,谈论。《七谏·初放》:“言语讷譅兮。”

言语

人类对语言的具体运用。言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即言语行为。在言语行为中,说和写是表达过程,听和读是理解过程。一是运用语言的结果,即言语作品。言语作品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句子是言语作品的基本单位。言语和语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语言只是客观地存在于言语之中,一切语言要素——语音、语义、词汇、语法只体现在人们的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中,并且从言语中吸取新的要素而不断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言语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的。只有运用语言这一工具,人们才能说出、写出别人能理解的话语,也才能理解别人所说、所写的东西。

言语yán yu;yuán yu

❶说话。如:回过头去,一声儿不~。
❷打招呼。如:走怎么也不~一声儿呢?/以后出去~一声。

言语yán yǔ

❶话;话语:尤二姐听见马闹,心下便不自安,只管用~混乱贾琏。(六五·1577)
❷言谈:怪道我这女学生~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二·43)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谨慎。(五五·1305)


言语yán·yu

说;开口: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便回过头去了。(二五·572)五儿听了,半日没~,随他妈倒了半盏子去。(六十·1421)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君子交绝,不出恶声。/狗口里吐不出象牙。/逢人只可三分语,未可全抛一片心。/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是非只为多开口, 烦恼皆因强出头。/上山擒虎易, 开口告人难。/甜言美语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大风吹倒梧桐树, 自有旁人话短长。/口是心苗。/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闲口论闲话。/迎风儿簸簸箕。/张家长,李家短。/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君子问灾不问福。/过耳之言,不可听信。/禽有禽言,兽有兽语。/说谎不瞒当乡人。/一言既出, 如白染皂。/有理言自壮, 负屈声必高。/要知心腹事, 但听口中言。/舌是利害本, 口是祸福门。/其人无一善言, 终非良士。/锅头饭好吃, 过头话难说。/人生丧家之身,言语占了八分。/万言万中,不如一默。/当言不言谓之懦。/顺情说好话,干直惹人嫌。/一尺水十丈波。/蚊子遭扇打,只为嘴伤人。/春风不入驴耳。/耳不听,肚不闷。/当着矮子, 别说矮话。/舌尖飞, 泄心机。/鼓不打不响, 话不说不明。/法不传六耳。/行家莫说力把话。/小孩嘴里讨实话。/打开板壁讲亮话。/三句不离本行。/三个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日出万言,必有一伤。

☚ 一个竹眼,钉一条钉。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言语←→语言yán yǔ ← → yǔ yán

言语:说的话。
语言: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
【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言语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对语言的使用。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王德春: 《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趋势》)

言语yán yǔ

〖名词〗
话语(9)。《驹支不屈于晋》:言语不达。——话语不相通。《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乐器吹奏时杂乱的声音,比闹市上人们嘈杂的话语还多。《瘗旅文》: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异乡客地的人言语不通,不能相互了解。

言语

❶ 说话。《周易·颐》:“君子以慎~,节饮食。”魏禧《大铁椎传》:“与人罕~。”
❷ 话语,话。杜牧《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

争执

争执

争(争竞;革争;纷争;讧争) 口舌 顶角 冲突(语言~) 言语 斗煎纷云 纷纭 纷乱 纷难
互相争执:构争
口头上争执:打嘴仗 打嘴架
纠纷争执:棼争
内部纷争:内争 操戈同室
群雄纷争:麒麟斗 麟角斗
计较争执:计争
大的纷争:轩然大波
(争论中各持己见不相让:争执)

另见:争论 争辩 争吵 相争 ︱礼让

☚ 争执   争持 ☛

言语

言语

音词 音语 口嘴 言句
对他人之口或言语的敬称:金口
帝王之口或帝王之言:金口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金口玉言 金口玉音
尊称帝王的言语:玉音
神的言语:神语 隐文
言语和思想:言心
言语和文字:言文
言语和脸色:言色
言语与容貌:言容
 言语与容颜:言貌
言语是表示心意的声音:言为心声
言语有节奏感:音仪
言语巧妙:言巧
言语之精妙为天下人所不及:言语妙天下
言语极为精妙:语妙绝伦
言语简短:三言两语 三言两句 三言五语 一言两语
道理正确,言语朴素坦诚:理正词直
言语与心意相违背:言与心违
言语混乱或空洞,令人难以理解:不知所云
言语节奏舒缓:解弛
言语错误:语讹
 言语错乱:言乱
言语非常粗俗或恶毒,使人难以忍受:不堪入耳
(说的话:言语)

☚ 话语   少的话语 ☛

说话

说话

言(言语;言说;言话;言传;言调;言称;言讲;语言;说言;由言;出言;道言) 唠 嘴 吭 云(人~亦~) 曰(孔子~) 口(出口) 舌 砍 吧(吧嗒) 鸣论 语(语话;语论;说语) 道(说道;言道) 说(说白;说嘴)话(调话;把话;摆话;叙话;讲话) 谈 念叨 念道 念到 鼓颊
说话(含贬意):呱嗒(~不停)
睡梦中说话:呓(梦呓;啽呓;魇呓) 说梦 寐语 病魇 说梦话
 因发烧而说梦话:热呓
 谵言呓语:谵呓
发言,出言:摇舌 动舌
掉舌弄唇,讲话:讲唇
说话的时候:言下
开口说话:声(声响;啃声;吱声;言声;出声;做声;作声;张声) 吭(吭气;吭声) 吱 嗲 哼气启口 启齿 启言 开谈 开科 开言(开言吐语) 开口 开腔 动口 错口 张口 出口 出言(出言吐语;出言吐句;出言吞气) 言喘 吐口 吐辞 吐词(吐词出语) 哼气 张嘴 发口 发言 发话 发语 摇舌 动舌 起齿 起语 啃气 吐语操辞

另见:讲说 谈话

☚ 说话   说的方式 ☛

善说

善说

善于言谈:善言 辩辩 言谈林薮
 滔滔不绝,善于言谈:谈辞如云
 善言的样子:哇哇(利口~)
善于言辞:生花 赡辞 惠口 嘴巧 簧口利舌
 机智而长于言辞:机辩
 能说会道,善于言辞:舌锋如火
善于辞令:言语
 擅长辞令:贸说
长于说理而简明扼要:辨达
极善言辞:语妙天下
语出不凡:语惊四座
 出语惊人,非同寻常:语出月胁
语言新巧:鹦鹉舌
(擅于说话:善说)

另见:口才 辩才 文才

☚ 善说   能说会道 ☛

善说的人

善说的人

口齿伶俐的人:利齿儿
善于辞令的人:言语
能言善辩的人:辩人 辩士 辩武 铁嘴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称能言善辩者:耆老

☚ 善做事的人   主要人物 ☛

命令1

命令1

命(诫命;申命;待~) 令(着令) 使 饬 叫(~水让路) 言语
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照办)
上级命令下级:饬令
命令人离开或让开:起开
命令自杀:赐剑
 赐予毒酒令自杀:赐鸩
 君主命令臣下自杀:赐死
将帅到营帐听取军情,发布命令:升帐
发出命令:发令
 发出号令:发号
 向军队发出出征号令:鞠旅
 大声发令:喝命
明文命令:明令(~禁止)
收回已发布的命令、决定:反汗
接受命令:领命 逆命
 接受命令或任务:受命 被命
监督命令:督饬 课令
大声命令:叱令 喝令
 古代官员外出时,前导吏役喝令行人让路:呼喝 叱喝 叱呼
 封建时代官员出行时,前面引路的差役喝令行人让路:呵(呵道;呵引;前~) 喝道
 帝王出行喝道:呵跸
多次命令:三令五申
特别命令:特命
强迫命令:逼令 驱令
 强制性命令:强令
严厉命令:严令
严格地命令:谨勑 谨敕 谨饬 谨饰
(上级对下级有所指示:命令)

另见:领导人 指示 支使 吩咐 语气 命令2

☚ 命令1   下达命令 ☛

鸣叫

鸣叫

鸣(鸣唱;鸣奏;鸣动;鸣嘶;鸣唳;呼鸣;鹿~) 吟(吟叫;吟鸣;噪吟;猿~) 叫(羊~) 吲语语 叫唤 唱呻
虫鸟鸣叫:噪 言语
鸟兽鸣叫:哰哰
某些鸟兽叫:啼(啼叫;啼鸣;啼唤;猿~) 唤 叱 调簧 调舌
 受惊而啼叫:惊啼 惊鸣
虫豸禽兽等啼叫:
牛叫:
虫叫:虫响 虫鸣
 蟋蟀吟叫:蛩吟
 蝉叫:蝉鸣 蝉吟 蝉嘒 蜩响
 虫低鸣:唧嗾
动物鸣叫:吠 叫唤
蛙叫:蛙鸣 蛙吹 蛙吠 吠蛤
开始啼叫:开声
对月鸣叫:吟月
在风中鸣叫:语风
在壁根鸣叫:鸣壁
引吭鸣叫:哢吭
小声鸣叫:低鸣 嗫喋
大声鸣叫:山叫 鸣怒 鸣嗷 鸣哮
长声鸣叫:长鸣 长吟 长嘶
 尖利而悠长地鸣叫:啸叫
 动物引声长鸣:
 鸟兽长声鸣叫:
 高声长鸣:噭哮
呼啸,鸣叫:嚣叫
竞相鸣叫:争鸣
和谐地鸣叫:和鸣 和吟(仙鹤~) 相命
婉转地鸣叫:鸣啭 鸣弄
有节奏地鸣叫:鸣吟
杂乱地鸣叫:乱噪 嘲喧
(畜兽鸟虫等叫:鸣叫)

另见:鸟 家禽 家畜 动物昆虫 吼叫 叫声 鸟鸣声

☚ 鸣叫   鸡鸣 ☛

吩咐

吩咐

言语
口头指派或嘱咐:交代 交待 交付
上司的吩咐:宪谕
叮嘱,吩咐:嘱咐
告诫吩咐:诏语
厉声吩咐:啈(~声)
(口头指派或命令:吩咐)

另见:命令1 嘱咐

☚ 调派   派遣 ☛

各种语言

各种语言

国家法定使用的语言:国语
汉族的语言:汉语 汉文 华语 华言
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白话(~文)
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口语 言语
未经加工的口语:话胚
只通行于某地区的语言:方言
通行面窄的方言:俚语
小地区使用的方言:土语 土话
方言土语:乡谈
民间的语言和歌谣:街谭巷歌
民间的语言和谚语:街谈巷谚
外族或外国的语言:胡啼番语
外国语言:外语 洋话
异域的语言:译语
经翻译的语言:译语
书面语言:言文
古代、近代的书面语言:文言
文学作品里的语言:雅语 文学语言
诗的语言:诗语
已成格局的语言:套(俗~)
押韵的语言:韵语
佛所说的韵语:金偈
随口唱出无伴奏的韵语:谣(民~;童~)
不同的语言:异言
难懂的语言:鸟音 鸟语
(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交流的工具:语言)

☚ 语言   文学 ☛

嫉妒的话

嫉妒的话

妒口 妒口
泄气的话:懈话
不满意的话:余论 野唱 闲言(~泼语)二话 闲话 言语
 闲话、坏话:三长四短
 抑郁不满的言语:牢骚
 在背后议论的不满意的话:闲言闲语 闲言淡语 闲言冷语 闲言散言 闲言碎语 闲言杂语 散言碎语 捎言杂语
埋怨的话:怨言 望言
 责问、埋怨的话:讯语
气愤或不满的话:烦言
愤怒的话:忿言

☚ 带有情绪的话   某种程度的话 ☛

上报

上报

上(上告) 白 呈报 禀报 白报报到 言语 禀白 关言 启报 咨启 回禀 启复 谘报
向上级或长辈报告情况:告禀
向上级或尊长报告事情:禀(禀告;咨禀)启(启白;启知;启禀;启陈) 咨白 谘白 进告 回事 关奏
 当面禀告:面禀
 陈说启禀:陈启
 奉告,禀告:衔告
 审判定罪之后向上禀告:谳报
通知禀报:通报
请示禀报:谘禀
审理上报:鞠报
 将审理案件的情况向朝廷上报和请示:谳奏
书面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申报
 依类申报:类申
 以公文向上司申报:详宪
用公文上报:呈报
 禀告,呈报:关启
 开列呈报:开报
 旧时属下备文向上司呈报:上详
提出意见上报:议详
综合材料上报:汇报
 报告,汇报:告白
(向上级报告:上报)

☚ 上报   向皇帝报告 ☛

言辞

言辞

言(言词;言语;言论;言说) 辞(辞言;辞语;辞气;辞说;谈辞;说辞)词(词说;语词;谈词;说词)
言辞、议论:唇舌
言辞和心志:词志
言辞和神色:辞色
言辞气度:辞气
敬称别人的言辞:玉音
美称别人的言辞:琼音
谦称自己的言辞:鄙言
对帝王言辞的敬称:玉言
言辞刚劲有力:铮铮
言辞敏捷:辩速 辞给
 言词流利便捷:滑串流口
 能言善辩,言辞敏捷:捷给辩口
言辞合适:言调
言辞恭顺:逊词
言辞谨厚:言愿
言辞谦逊:辞逊
言辞直率:调直
 言辞激烈直率:激切
言辞严厉:词严(义正~)
言辞虚浮不实:游词浮说
言辞虚浮而又片面失当:巧言偏辞
言辞浮华而不能阐明道理:辞巧理拙
言辞和情理都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辞穷情竭
(说话所用的词句:言辞)

☚ 言辞   言辞尖锐 ☛

诗文著作

诗文著作

豪素
诗词等著作:
文辞著作:词章 词条 言语
辞章的总汇:词府
诗歌著作:篇咏
有关诗歌的评论创作理论的著作:诗论
研究诗创作规律的著作:诗学 雅学
评论诗歌、诗人、诗派,记录诗人议论、事迹的著作:诗话

☚ 著作   各种程度的著作 ☛

言重/言泉/言责/言瑞/嘉言/言有序/口是心苗/言文刻深/言谈林薮/有味其言/直道正言/言出如山/情见乎辞/修辞立诚/大辩如讷/或默或语/时然后言/咳吐成珠/慎尔出话/祸从口生/身之文也/重舒轻疾/多言多败/千里应违/易出难悔/少文多实/信而有征/谈言微中/妙语解颐/罕譬而喻/要言不烦/药石之言/巧言如簧/一字千金/一言九鼎/一家之言/一字之师/一言难尽/一面之词/口说无凭/小小不言/言古验今/言为心声/言与心违/言之成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凿凿/言出法随/言必有中/言不尽意/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言简意赅/言近旨远/言约旨远/言人人殊/言归于好/隔靴搔痒/拾人牙慧/言语妙天下/言轻则招忧/口惠而实不至/巧言不如直道/听言不可不察/不敢放言高论/理不短,嘴不软/言必信,行必果/论必作,作必成/听其言而观其行/多言不可与远谋/话是开心的钥匙/良言比蜂蜜还甜/话说三遍淡如水/临行而思,临言而择/行不违道,言不违仁/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快马一鞭,快人一言/事逼丹诚,言多直致/吉人辞寡,躁人辞多/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动见臧否,言知利害/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言不乱发,笔不乱动/一言不中,千言无用/交深莫言浅,交浅莫言深/舌头无骨,可以圆扁四方/口是伤人斧,舌是割肉刀/要知心中事,须听口中言/劈柴看纹理,讲话凭道理/枯树无果实,空话无价值/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有理言自壮,负屈声必高/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不谨慎的话,比烈火还可怕/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莫在人前夸海口,强中还有强中手/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

☚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言重 ☛

言语yán yǔ

❶用于交际的语言。《礼记·王制》:“五方之民,~~不通,嗜欲不同。”
❷文辞著作。班固《两都赋序》:“故~~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皐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❸能言善辩。《论语·先进》:“~~,宰我、子贡。”

言语

孔门四科之一。与德行、政事、文学并列。后世取人有以言语为标准之一。唐择人之法有四:身、言、书、判。言以“言辞辩正”为合格。唐又立为武举科目之一。有神采堪统领者为次上,无者为次。

言语

言语yanyu

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两方面。言语表达是通过自己的发音器官或手的动作把言语说出或写出;言语的感知和理解是通过眼睛或耳朵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言语。言语不同于语言,语言是音义统一的全民性交际工具,它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基本结构材料是词,词是一种符号,它标志着一定的事物,词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句子,为人们交际、思维提供了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是个体运用语言来进行思考并交流思想的过程,如人们的交谈、讲演、指示、报告、写作等都是不同方式的言语活动。因此语言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交际的过程。言语活动具有不同的形式,通常分为两大类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❶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不出声的言语活动。人在思考问题时经常伴随着内部言语活动,而内部言语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❷外部言语是具有外在形式(声音或文字)的言语,其中的口头言语是借助于自己的发言器官说出某种语言的词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借此进行交际的过程。口头言语又包括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对话言语是指两个以上的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言语活动,又称情境性言语。如聊天、座谈、辩论等。独白言语是以个人的说为主的言语活动,如演说、报告、讲课等。外部言语中的书面言语是指借助于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借助于阅读来接受别人言语的影响,如写信看小说等。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的发展进程是不同的,儿童先发展的是外部言语,以后随着外部言语的内化而产生内部言语。

☚ 定势   情绪 ☛

言语

言语yanyu

指个人对语言的运用。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并且是由每个社会成员的言语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语言具备了两方面的不同性质,一是它的社会性,二是它的个别性。社会性和个别性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着。这一性质首先是瑞士语言学家F·索绪尔发现并加以阐述的,他把语言的社会性称作Langue(语言),把语言的个别性称作Parole(言语)。中国学者在讨论Langue和Parole的时候,又常常以“语言行为”作为种概念来统辖二者。
言语即说话人说话(言语行为)和说出来的话(言语作品)。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体系。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某种情况下个人的言语行为和言语结果,后者是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这两者的联系表现为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言语是个别的,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语言必然存在于言语之中。没有言语就不可能有语言,没有语言也不可能存在言语。
既然言语是个别的,是个人对语言的运用,就必然带有一定的个人因素。在言语交际中,人们能按照一种语言的有限规则(语法)和材料(词)创造出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句子,并能体现出个人语言运用的风格,甚或产生语言的个人变体。一种语言中语言运用的模式是有限的,屈指可数的,而具体运用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无穷无尽的。相对而言,如果把语言说成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那么言语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言语与语言相比所呈现出的这种开放性,赋予了语言一种极大的适应性,从而去满足各种各样的交际需要。
言语即便带有各种各样的个人因素,但言语行为或言语结果毕竟是对语言的运用,因此言语活动必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语言的使用者在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差异,一定会在语言运用中得到体现,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变体。语言的社会变体取决于各种社会因素,其中说话者、听话者及语言环境是形成语言社会变体的决定性条件。属于不同社会属性的说话者,他们的言语差异大体上是同他们的社会阶层的划分相应的。说话者的言语信息可以提供一些有关说话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习惯、文化教养等各方面的线索。听话者的社会属性可以决定他们对说话者的言语信息的理解程度,以及可以决定说话者提供信息的方式——选用什么样的语体、运用什么样的句式、选择什么样的语气等。语言环境则包括地域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地域是语言环境之一,是引起语言变体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此而产生的语言变体被人们称为地域方言。社会因素,比如文化背景、交际方式、交际场所等是语言环境的主要内容。语言使用者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高低、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和职业分工、公开的演讲与私下的交谈、口头交际与书面表达等都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语言社会变体。由此而产生的语言变体被人们称为社会方言(社会习惯语、阶级习惯语、行业语等)。这两个方面可以包括交际过程中除个人因素以外的一切有关因素。
总之,言语是社会内部大小集群及个体所有的变数,语言是某个社会集团全体成员共有的常数。

☚ 语言   汉语 ☛
言语

言语yanyu

个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过程,是人类所特有的交际活动。包括言语表达和言语感知与理解两方面。前者指个体通过自己的发音器官或手的动作把言语说出或写出,后者指人们通过眼睛和耳朵以及所拥有的语言知识来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言语。言语不同于语言,它是在个体身上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认知活动和技能。言语和语言又是相互联系的,言语不可能离开语言材料而存在,离开这一工具,人类就无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意见;语言也离不开言语,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作用。此外,语言特别是语音、词汇及语法形式、语言结构等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言语特别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借助语言表达思想的言语过程则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随着研究的深入,两个学科出现了交叉研究的趋势,并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即心理语言学。

☚ 记忆的痕迹   语言 ☛

言语

言语yanyu

个人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理解语言和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说话者运用语言材料(语言、词汇)和语言规则(语法),产生一连串表达意思的有组织的语音,听者根据这一连串的语音,运用其所拥有的语言知识来理解说话者所表达的意思。瑞士语言学家F·索绪尔(Saussure)最先提出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方法,认为语言是指某语言集团所共有的抽象的语言材料和规则;言语是指个人根据其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产生和理解言语的行为。美国语言学家N·乔姆斯基则用语言能力和言语行为来区分语言和言语。心理学以言语过程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即研究言语行为的心理过程。但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交叉研究的趋势。语言学家认识到,在揭示语言结构过程中研究言语行为的重要性,而心理学家也试图结合语言结构来研究言语行为。

☚ 转韵   内部言语 ☛
言语

言语Yan yu

个体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说话、书写等表达的过程,也包括听、说、阅读等接受理解的过程。个人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语言一包括发音、词汇、语法等要素,才能顺利地进行言语活动,形成各种言语产物(如讲演、书稿等)。言语可以划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伴随思维过程产生的不出声的言语,它支持着思维活动流畅、清晰地进行下去。内部言语并不直接服务于交际,一般相对压缩、简略而概括;它虽然隐蔽,但仍伴随言语器官的微弱运动。此外,在儿童身上常可以看到出声的、伴随思维尤其是较为困难的问题解决的过程而进行的言语,称为自我中心言语,成年人大为减少,但也时有所见。外部言语是服从于交际目的的言语活动,它又可以分为书面言语和口头言语,书面言语的出现较晚,它需要在掌握一定的口头言语的基础上由视觉、发音器官和手部的运动的协同活动来实现。书面言语由于不受现场交流的限制,可以经过精心的计划、反复地修改、推敲,而进行尽可能准确、详尽而严密的表达。不过它缺乏交际者之间的及时反馈,这在口头言语才能实现。口头言语又分为独白言语和对话言语。独白言语指个人面对听众进行的叙述一定思想和情感的长而连贯的言语,如讲演、授课等,与听者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表情。因言语是独自连续地进行,所以对言语的计划性、完整性、逻辑性、系统性的要求较高;对话言语发生在两人或几个人之间,如座谈、辩论、聊天等。对话双方需进行直接的言语交流,每个人既是听众,又是说话者。由于交谈双方对所处的环境、所谈话的背景都是了解的,对话言语具有情境性,大量不言而喻的内容都可以省略,语句可以非常简单。此外,表情传达的非言语信息也更丰富。对话言语取决于双方的互相反应,所以不可能完全按预定计划进行,而应根据对方谈话随时调整。

☚ 迁移   动机 ☛

言语

语言学中与“语言”相区别:语言是言语所使用的一切手段的总和,言语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对语言手段的使用。既指运用语言的行为,也指运用语言的结果即指所说的话,包括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话。言语与个人的意志和智能有关,因而带有千差万别的特点。语言则是一个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相对稳定的符号系统。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使语言在具体情景中得以实现。


言语

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应用语言的过程。如交谈、讲演、报告和写作等。具有符号固着、概括和交流三种基本职能。它和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则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也是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形成和发展的。参见“语言学”中的“言语”。

言语

言语

运用语言进行传播活动的过程。人们的交谈、讲演、广播、书写、看报等等,都是具体的不同方式的言语活动。言语活动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表达过程,又称“表达性言语”,即人们的说话或书写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别人明白(听懂或看懂)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二是感受过程,又称“印入性言语”即人们的听话或阅读活动,其目的是理解(听懂或看懂)别人所要表达的意思。从大脑两半球的活动看,言语活动的生理机制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作为刺激物的词,以说、听、写、看四种形式存在着。舆论、新闻、宣传都是通过不同的言语活动起作用的。广播与听众、报刊与读者,是通过具体的言语活动联系起来的。言语不同于语言。语言属于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利用语言所进行的传播过程。言语和语言密切相关。言语活动必须以一定的语言为工具,语言也只有通过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传播工具的作用。

☚ 言语职能   古登堡 ☛

言语

spoken language;speech


言语

parole

言语

言语speech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如交谈、讲演、通信、写作以及利用内部言语进行谋划等,都是言语活动的不同方式。它可分为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指个人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谋划的活动过程,外部言语则指相互交际时对语言的运用过程。外部言语又包括两个方面:说话(或书写)是言语的表达过程,称为表达性言语;听话(或阅读)是言语的感受过程, 叫印入性言语。

☚ 亚里士多德错觉   言语表情 ☛

语言/自然语言/出声语言/人工语言/本族语言/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双语/身体语言/体态语言/手势语/手语/手指语/表情言语/语言功能/语言相对性/语言能力/语言习得装置/语义启动效应/言语/外部言语/口头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语音/语音音高/言语认知/言语知觉/语音知觉/言语产生/言语理解/言语活动/易读性/语境/上下文效应/情境效应/结构优势效应/字母优势效应/字词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完形优势效应/词汇/句子/句子成分/语法/生成理论/转换生成语法/转换语法/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短语结构语法/生成语义学/故事语法/复杂性派生理论/谓语交叉模型/心理词典/动作理论/听觉理论/组群理论/词汇歧义/标准句/最小依附/后关闭

☚ 外周论   语言 ☛

言语

言语speech

(1) 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它是在个体身上进行的活动,是个体借助语言这种交际工具传递信息的过程,是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言语活动为人类所特有。言语分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2) 即“语言”。

☚ 语义启动效应   外部言语 ☛

语言/自然语言/人工语言/非自然语言系统/本族语言/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双语/言语/外部言语/内部言语/口语/书面语/身体语言/表情语言/唇读/手语/理解策略/上下文/舌尖现象/话到嘴边现象/无意义音节/语义启动效应/人工语法

☚ 功能固着   语言 ☛

言语

言语

(1) 指人们的语言实践,即个人运用语言的过程或产物。索绪尔首创语言与言语相区别的学说,认为言语(法parole)是人类言语活动(法langage)的个人部分,是心理物理现象,它区别于作为社会心理现象的语言(法langue),即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在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兴起后,学者们普遍认为,言语或语言的运用要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2) 即“语言”。

☚ 双语   外部言语 ☛

言语语(yu)

〈动〉说;说话。
《金》二十: 平安諕的不敢~一声儿,往外走了。又八九: 月娘听了,就不~了。
《醒》三十: 做了他的妻室,才好下手报仇,叫他没处逃,没处躲,~不得,哭笑不得。又七八: 要不叫他混了进去,叫他不要~。
<方>今北方话有此语,多说成yuányi。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