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觥gōng古代酒器。腹橢圓,圈足,有流,有把手,蓋作獸頭形。初用獸角製,後多用木或銅製。孔臧《楊柳賦》:“洗觶酌撙,兕觥并揚。” 觥 觥青铜制酒器。用以盛酒和饮酒。其形正器如匜, 上有盖,盖作成兽头形。有的整器作成某动物形象,并用其它动物形象来装饰其角、足、胸、尾,造型新颖,手法纯熟。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现存较著名的有商代晚期的《灭父乙觥》、《羊形六足觥》等。 ☚ 散 觯 ☛ 觥读音g·ong(-),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古横切,平,庚韵。 上一条: 塨 下一条: 觵 ![]() ![]() ![]() ![]() 觥gong酒杯。成语:“觥筹交错”。《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si)~,维以不永伤。”(姑:姑且。兕觥:犀牛角杯。维:助词,无义。) 觥ɡōng古代酒器,多用兽角制成 觥古代用兽角制的酒器:~筹交错︱飞觞(shang)举~。 觥gōng古代盛酒的器具:觥筹交错。 觥gong觥觥1 觥筹交错2 觥gōng觥器名。鄭玄《三禮圖》: “觥受七升,以兕角爲之。” (《玉函山房輯佚書》)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禮尚部 > 酒器 > 兕觥 > 觥 觥 gōng “兕觥”的單稱。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宴飲部 > 貯酒器 > 觥 觥 gōng 古代酒器。初用獸角製成,後亦多用銅、玉、木、陶等製作。先秦文獻中屢見,皆稱其為飲器,容量則有五升、七升之謂,乃飲器中之大者。唐以後詩文中則多借以指飲酒杯。獸角觥形狀為似牛角的彎形飲器。青銅觥則多椭圓形器腹,有流及鋬,底為圈足或四足,有獸首形器蓋,亦有整器作獸形者,出現於殷墟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說文·角部》:“觵,兕牛角,可以飲者也。从角,黄聲。觥,俗觵,从光。”《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漢·鄭玄注:“觥,罰爵也。”清·鈕琇《觚䞉·物觚》:“坐於沙上,列置熟雞五隻,濁酒十瓶,舉觥獨酌。”青銅觥在《考古圆》及《博古圖》 中均無載,亦未見有自銘為觥之實物。《續博古圖》中著録的兕觥,在《考古圖》中稱匜。王國維《觀堂集林·說觥》認為,器淺而大且無蓋者為匜。小而深,蓋作獸首形者應為觥。此說待考。因有的觥附有勺,說明其為盛酒器,與罰爵之說不合。1959年山西西石樓桃花莊出土一牛角形横置青銅器,前部尖端作龍頭狀,龍齒間隙可注酒。背為蓋,下承低淺方圈足,後端無鋬,與古稱兕觥者頗相似。或認為,初期的青銅觥仍似自然形態的牛角,後來獸頭昂起的觥或似匜形的觥是其發展變形,其體變大而成為盛酒器。 觥gōng❶ 古代饮酒器。《诗经·豳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跻:登。兕觥:用犀牛角制的酒器。)欧阳修《醉翁亭记》:“~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觥*gongF6A1 丰盛 丰盛盛(腆盛;渥盛;阜盛) 觥 阜茂阜昌 阜丰 邯淡 冯戎(五谷~) ☚ 雄厚 齐全 ☛ 酒具 酒具酒器 玉海 红螺 觥盂 雷樽 雷罇 壶觞 ☚ 饮具 酒杯 ☛ 觥gōng古横切,平庚。角制的酒器。《诗·小雅·桑扈》:“兕~其觩,旨酒思柔。” 〖觥〗 粵 gwang1〔轟〕普 ɡōnɡ 古代的一種酒器。歐陽修《醉翁亭記》:「〜籌交錯。」(籌:用來計算飲酒數量的小木條。)觥酒器。青铜制。腹椭圆形,有流、鋬。盖常作兽头状,或整体作兽形。圈足,附有小勺。商至西周初盛行。 觥ɡōnɡ(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 an ancient wine vessel made of horn 觥gong【考古】an ancient bronze wine vessel in the shape of a composite animal 觥gong (wine vessel) 觥gōng❶ △觥gōng13画 角部 〈书〉 一种酒器,有兽头形器盖或整器作兽形。后泛指酒器: ~筹交错。 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