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角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角膜jiǎo mó位于眼球前壁的一层透明膜。合信在《西医略论》(1857年)中称角膜为“明角罩”。◇明罩、眼明衣、眼珠衣、黑眼珠。“角膜”是个日语词,大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如1907年孙佐译述《生理卫生新教科书》第十篇:“眼球之诸膜: (一) 巩膜(别名眼白衣)为白色或苍白色不透明之硬膜,蔽于旁面及后部,其前(嵌明角罩处)后(视神经出入之处)有圆孔。(二) 角膜(别名明角罩)在眼球前部,透明而有光泽,眼面之光发于此膜。” 角膜cornea动物眼球前方略向外突的无色透明薄膜(见“眼球”)。边缘与巩膜相连。组织结构中除上皮外,皆由胶原纤维和基质组成透明均质膜,无血管和色素,基质中有大量屈光指数相同而又与表面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及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和适当的水分。是眼球屈光的重要结构。如其中因素之一异常,即可影响角膜透明度。角膜内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敏锐。营养靠房水和角膜缘的血管供给。 角膜与巩膜共同组成眼球壁外层的纤维膜,约占纤维膜的前方1/6的范围。正面观,角膜为椭圆形,其横径11.5~12mm,垂直径10.5~11mm。横径大于13mm为大角膜,小于10mm为小角膜。中央较周边薄,周边部厚约1mm,中央厚约0.6mm。角膜前面的曲率半径7.8mm,后面的曲率半径6.8mm。角膜屈光力占眼球全部屈光力3/4,约48D,屈光指数1.376。角膜有5层:上皮、前弹力膜、实质、后弹力膜、内皮细胞,实质占全厚的90%。角膜的主要成分:水,占72%~82%;蛋白质,占18%~20%;酶,黏多糖,无机盐等。 角膜 角膜jiaomo眼球壁外层前部的透明部分。呈圆形,占外层面积的六分之一,约1毫米厚,主要由无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前面微微突起,像球面一样弯曲,有折光作用。角膜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任何微小刺激、损伤或发炎皆能引起疼痛、流泪。如果用棉花轻触角膜,会引起眼裂闭合的保护性反应,称为角膜反射。角膜和巩膜的连接部分称作角膜缘。角膜缘的血管和眼球内的房水供给角膜营养。正常角膜各径线的曲度是一致的,因此折光率相同。如果曲度不均匀,就会引起折光异常,称为散光。 ☚ 眼 虹膜 ☛ 角膜cornea系眼球外膜呈半球形向前突出的部分。占外膜的1/6,横为椭圆形,约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厚约1mm,中央部稍薄约0.8mm;前面曲率半径均值为7.8mm,后面为6.8mm。角膜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可分为5层,即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角膜坚韧而透明,无血管,有大量神经末梢,故感觉极为锐敏并能透过光线,是产生感光的重要条件之一。角膜易受外伤,亦能发生某些疾病,常影响光线透过,发生视力障碍。严重角膜疾病结斑后可行角膜移植术而恢复视力。 角膜眼球前方透明的膜,为屈光结构的一部分。主要由无血管的结缔组织所构成,质地透明,且具光学的一致性。在人,整个角膜呈圆形,微凸,四周与巩膜相接。正常时角膜各经线的弧度一致,屈光率相同。如弧度不匀,屈光不正,则有散光现象。 角膜cornea位于眼球前方,无色透明。由五层结构构成,从外向内分别为角膜上皮、前基膜、固有层、后基膜和角膜内皮。角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不角化,无血管,亦无色素细胞。固有层主要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构成,并含有较多的透明质酸。角膜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故感觉敏锐。 角膜cornea 角膜cornea 角膜corne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