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观石梁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观石梁记

 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
 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从两家僮,持衾禂杖屦。冬日妍懊,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撲被者,客冁然而笑。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著霜正红,始见谓是踯躅花,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五峰集》)


 雁荡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历代文人墨客对之多有赞颂之词。然而,此间最具发言权的,似乎还属生长在雁荡地区的李孝光。他写的《雁荡十记》,堪称雁荡奇景的最佳记述。本文即“十记”中的一篇。
 作者是分白天、黑夜两段来写石梁奇景的。白日所见,是以静见动。如山口立石,见之为驮着行装赶路的和尚; 日暮鸟语,闻之为相互招唤着归去的山人。至晚间,便反过来以动见静: 白云流水般地拂过,风吹橡实落在瓦上,又转而坠地触动积叶,发出非人间的奇妙音响。这都是写动、写声,而其效果,却是愈发衬出一种奇特的静。以致游人“灯下相顾,苍然无语”,犹恐打搅了这份宁静。
 此文的又一妙处,在于写景不忘写人,写人愈添景致。如文章起句,便写出作者的深情: “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顿使人对雁荡生出一种亲近感。再如其后遇僧状奇石,“客冁然而笑”,平添几多游趣! 最妙是在石梁饮酒,居然主客俱醉。其甚者,次日清晨仍恍恍惚惚,不知身在何处。这哪里只是酒醉,分明是醉在这奇美的景物之中。
观石梁记

《观石梁记》

元李孝光撰。约作于元泰定元年(1324)。本文选自李孝光描写雁荡山风光的一组山水游记——《雁山十记》。它形象鲜明地描绘了冬季石梁桥的独特风姿,是一篇优美清新的散文作品。文章主要写泰定元年冬作者与友人同游雁荡山东北谷石梁的所见。作者没有孤零零地描写石梁,而是错落有致地衬托以周围景物。头上是暖融融的阳光,脚下是布满黄叶的山地。远处看去,山北口立一巨石,腰间隆起,颇似背着背包的云游之僧。夕阳把余辉洒落山上,染得红彤彤一片。然后由鸟儿叽叽喳喳投宿石梁,方将石梁推出。它“拔地而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它的下面,是可容千人的大石洞。《广雁荡山记》谓石梁“如篮环,矫坳屈曲,仿佛鹊桥”,更可帮助我们了解石梁的形观。在气势磅礴的石梁的绝壁上,倒挂一株霜叶正红的小树,使石梁既有飞动的气势,又平添几分幽静。作者又写入夜后白云的涌动和山风吹落橡果的声响,使整篇文章富有诗情画意。

☚ 大龙湫记   送何太虚北游序 ☛
000068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