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观堂集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观堂集林》

王国维著。系作者早年学术论文集。1921年有乌程蒋氏刊本,由作者本人收集增删而成,计20卷。王氏1927年逝世,后有罗振玉辑印其全集,以《观堂集林》为第一种,卷数增至24,编次与蒋本有所不同;1940年商务印书馆辑印其全集,也将《观堂集林》列为第一种,次第又与罗本有异。故各本书名虽同,内容不尽一致。1959年6月中华书局依据商务印书绾本断句影印,删去诗词杂文2卷,另将别集两卷考据性文章合印在一起,共4册。内容主要是古代史料、古器物及文字学、音韵学等方面。其中卷一至卷八为艺林,多是经学论文;卷9至卷22为史林,有古代史地、人物的考证、文献典籍的序跋,古器物的跋语;原卷23和24为缀林,收杂文和诗词,中华书局本删去最末两卷,附上别集2卷考据性文章。该书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学术观点和治学方法,对古文字学、训诂学等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观堂集林

诗文别集。清末王国维(1877—1927)撰。二十四卷。国维有《王国维遗书》已著录。此编为作者自订后期学术论文汇编(初为二十卷,由罗振玉增至二十四卷)。一卷至八卷为“艺林”部分,收诗、书、礼、乐等经学、文字学、声韵学器物考方面论文八十七篇。九卷至二十二卷为“史林”部分,收有关殷周史地、西北少数民族考察、古代碑刻、音乐、音韵书籍考订等一百二十二篇。附别集二卷,收考据文章十七篇,古器跋文四十八篇。此编所收论文为王氏考据之学的精华所在。他用大量出土文物研文论史,把乾嘉以来朴学大师治学传统和近代资产阶级学者治学方法融会贯通,实开一代之风气。罗振玉在此书序言中盛赞王氏治哲学未尝溺新说而废旧闻,其学“实由文字声韵以考古代之制度文物,并其立制之所以然。其术皆由博以反约,由疑而得信,务在不悖不惑,当于理而止。”其文“义据精深,方法缜密。极考证家之能事。”如用卜辞中材料考证殷王室的历代祖先,纠正了《史记》记载的某些谬误。《明堂庙寝通考》更从上古穴居野处,经穿地复土的“陶复陶穴”到宫室之设,论述详备,绘图说明,明堂、庙寝中右室居中与各侧宝、房的位置,更具体说明古代居室、祭祀及礼制的发展关系。至若从舞、乐读诗书,从文献及调查论述西北各少数民族之源流,更是研究文学史和民族史之重要学术著作,至今具有参考价值。从他开始在方法论上跨入了一个新时代:开始取地下实物以证史;取少数民族资料以证华夏旧籍;取多学科综合研究以求科学结论,为近代文史研究开拓了新路。有一九二三年乌程蒋氏(汝藻)刻本,二十卷;一九四○年商务印书馆《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石印本,二十四卷。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据商务印书馆石印本影印,将《观堂别集》中二卷考据性文章合刊校订出版。一九八四年中华书局再版影印。

观堂集林

二十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清秀才,近代学者。早年结识清末学部参事罗振玉,就读于东文学社。1901年赴日留学,翌年回国,任南通、苏州等地学堂教习,后去北京任学部图书局协修,从事中国戏曲和词曲研究。辛亥革命后避居日本,继又回国从事考订中国古代史料、古文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工作,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汉晋学教授,北大通讯导师。1922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6月2日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生平著作六十二种,主要收在《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中。其《曲录》、《宋元戏曲考》等著述,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在当时颇有影响。《观堂集林》是作者后期学术论文的汇编,共为艺林八卷 (“艺”谓六艺,即六经)。史林十卷、缀林二卷。于古文字、古器物、诗文词话、经史典制等无不涉及,其中有关殷周史地、西北边疆史地的考订资料,尤有价值。书中博引当时发现的新史料,新旧史料辗转相生,极尽考证家之能事,每有新得。其探究方法缜密,贯串而精深,是为释说诸经大意之作中所少见。《观堂集林》最早版本为民国十二年蒋氏密韵楼古宋字本,其后有民国十六年铅印本,1959年中华书局本 (全四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