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管理体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管理体制 《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管理体制》这是陈云1984年3月16日给中国计划学会的祝贺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50年代初期起,实现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管理,之后又学习了计划经济的管理办法来管理国民经济。但是陈云较早地提出了改革计划体制的设想,他在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即对社会主义计划体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需求和供应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的理论。这个理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在这封祝贺信中,陈云提出了这样三层意思:(1)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0亿人口的大国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计划工作很重要,又很复杂,需要解决很多难度很大的问题。(2)我们搞计划经济已经30多年,不能说没有经验。经验应该好好总结,肯定和发扬成功的方面,否定和改正失败的方面。(3)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是总的原则,要具体化,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管理体制,还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探索,扎实工作。我国是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1984年当时的形势下,提出形成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管理体制,是理所当然的。在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逐步形成新的认识。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理论不断的更新。从中国共产党十二大(1982年)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到十三大(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到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年)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到1992年初邓小平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到十四大(1992年)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见随着改革的发展,认识是在不断深化的。但即使现在看来,计划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国家计划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仍然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不过要更新计划观念,改进计划方法,搞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以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于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不同,需要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大胆探索,得出经验。所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管理体制还是需要的,并不因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可以取消。陈云的祝贺信约250字,载《文献和研究》1984年汇编本。 ☚ 关于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问题 要奖勤罚懒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