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道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伊斯蘭教派教職(附) > 西道堂
西道堂  xīdàotáng

又稱“漢學派”。回族伊斯蘭教派。該派除遵從伊斯蘭教“認主獨一”的基本信仰和履行天命五功外,又兼收格底目和哲赫忍耶派的某些特點,有教主制和拱北,以道堂名義集中信徒財産,集體經營生産。凡入住道堂之信徒生活由道堂統一安排。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培養人才。其經濟模式與教育觀點在我國伊斯蘭教内部獨具一格。該派由馬啟西於清末首創於甘肅臨潭,後流行於西北一帶。參閲馬通《中國伊斯蘭教派與門宦制度史略》。

西道堂

亦称“道堂派”。中国伊斯兰教派别之一。二十世纪初由 *马启西创立于甘肃临潭一带。以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刘智等人著述为传教依据,故有“汉学派”之称。履行宗教仪礼与“老教”大体相同,实行“教主”集权,并有门宦教派的某些特点。以道堂名义集中教徒家资,集体经营农、商、牧、副等业,设“总经理”以统各业,下设“经理”分管之,带有封建庄园性质。解放前在北平、张家口、兰州、包头、拉萨、汉口等地设商行,经营畜产、布匹、金银、药材、百货和组织大规模武装走私等。从创建到解放初期集体制解体,经历三任教主。主要分布甘肃临夏,少数散居青、新、川等地。

西道堂

159 西道堂

中国伊斯兰教教派。亦称“道堂派”、“汉学派”。道堂系中国伊斯兰门宦宣传教理的场所,属私设,不同于公有的清真寺,一旦教派或门宦形成,道堂即成为宗教中心,成为教派和门宦的教权基础。教理创宗人刘智用汉文撰写《天方至圣实录》等著作,因创汉学派。清咸丰年间临潭(今属甘肃)人马启西(1856—1914,原名慈祥,字公惠,道号西极园,回族),以刘智的学说传教,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立西道堂,实行教主集权制,教主总管一切,高于一切,终身任职,但不世袭,宗教活动与其他教派略同,以道堂名义集教众家财,集团经营商业,开设“天兴隆”等商号,分店遍及新疆、西藏、四川及北京、天津、上海、汉口等各大城市。又组织20多个商队,靠贩运军火和鸦片谋取财富,开办17个小农场,9个林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总管内务为“经理”,名义上公推,实际由马 (教主马明仁)、敏(副教主敏志道)、丁三大户包任。轻礼拜、斋戒,重宗教节日。信徒主要集中于甘肃临潭。虽有教主,但实行互不隶属的教坊制,故不是门宦。

☚ 白山派   依黑瓦尼派 ☛
西道堂

西道堂

中国伊斯兰教流派,亦称道堂派、汉学派。为清末民初甘肃临潭回族马启西创立。以刘智学说为旨,建道堂、拱北以弘教,并开设“天兴隆”等商号,集教务、经济于一体,因此势力甚大。后由马、敏、丁三大户负责商务,活动遍及各大城市。该派轻礼拜、斋戒,重宗教节日;派内较独立,不似门宦来得密切,故学术界不将该派视作门宦。

☚ 门宦   古兰经 ☛
西道堂

西道堂

中国伊斯兰教教派。清末民初由马启西(1857-1914) 创立于甘肃临潭。因其以刘智等人“以儒诠经”的伊斯兰教汉语著述为传教依据,故又称汉学派。以“五件天命”课为全功,重品德,讲信义,轻礼拜与斋戒,重视宗教节日 (包括马启西生、忌日)。注重文教事业,创办学校,提倡男女儿童均应上学。教权结构与门宧相似,实行教主集权制,教主不世袭。组织形式又与格底目相同,主张不隶属的教坊制。以道堂名义集教众家财,集体经营商业,开设“天兴隆”等商号,分店遍及新疆、西藏、四川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汊口等大城市。解放后,其经济组织已无继续存在的条件,逐渐解体。

☚ 西来寺   达浦生 ☛
西道堂

西道堂

亦称“汉学派”。回族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之一。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由著名师学大师马启西创立。首传于甘肃省临潭县旧城。此教派主要宣讲的教义除《古兰经》和《圣训》外,主要是由刘智等著译的《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录》、《天方典礼》、《五功释义》、《正教真诠》、《归真要道》、《清真大学》、《清真指南》等回族近代哲学经典。其教主实行“终身制”,但不世袭。教徒主要分两大部分:一部分约千余人,全部聚居道堂之内,过着集体生活;另一部分约万余人,散居于甘、青、新三省区,过着一家一户的生活,但每逢节日便汇聚各地道堂,举行宗教纪念活动。该派重视文化教育,重视经商和务农。马明仁时曾创办启西学校,鼓励儿童入学,并开设有道堂的商号和农场。建国初此道堂派逐渐走向衰落。

☚ 老派   奇台拱北 ☛
西道堂

西道堂

是一个主用汉文宣传伊斯兰教义,兴办汉语文学校,发展商贸经济的派别,有“汉学派”之称。西道堂的创始人马启西1857~1941甘肃临潭人, 幼入私塾, 习学 《四书》、《五经》, 及长应科考,中秀才,后除继续攻读诸子百家外,特别潜心钻研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刘智 (约1655~1745)等人的汉文伊斯兰教著作。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马启西同当地门宦脱离关系,在自己家里开设经堂,主要以 《天方典礼》、《天方性理》、《五功释义》、《清真指南》等汉文伊斯兰教著作为依据,阐发伊斯兰教义学理,并简化宗教仪式,减轻宗教负担,因而受到当地部分穆斯林群众的拥护,信众日益增多。宣统元年(1909年)马启西将其派别正式定名为“西道堂”。西道堂在马启西及其后丁全功、马明仁、敏志道等教主的精心经营下,终于发展成一个很有影响的派别。西道堂将刘智等人的学说贯彻在宗教实践中, 在宗教功修上,主张教乘、道乘兼有,但以教乘为主;在宗教礼仪方面, 兼收并蓄了格底目和哲赫忍耶的一些特点。西道堂实行教主集权制,教主即是宗教领袖,又是道堂内世俗生活中总管一切的最高权威, 但该派不为历代教主修建拱北。西道堂的组织结构分集体户和个体户两部分, 其中集体户聚居于临潭旧城西道堂内,约400户、千余人,集体经营农、林、牧、副、商各业,全部财产归道堂所有,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工、统一分配。堂内设有总经理,统管各种经营,其下各行业设有分经理和负责人。个体户约万余人,散居西北各地,经济独立,生活自主。遇有困难,道堂给予帮助。西道堂提倡学文化,先后出资创办了启西女校、旧城二校等小学,鼓励道堂内和当地各族男女学龄儿童上学, 并选拔道堂内学习好的青年上中学和大学,以培养人材。西道堂重视发展经济,特别是商贸经济。在旧中国, 其行商遍及全国各大城市, 并在北京、张家口、兰州、包头、阿坝、康定、拉萨等地设立了商栈,经营各种畜产品、贵重药材、珊瑚玛瑙、粮食木材及布匹百货等,商业资金达百万余元(银元),还建立了农场12处,牧场5处,林场13处, 及各种作坊10余处。

☚ 伊赫瓦尼   赛莱费耶 ☛

西道堂

伊斯兰教派之一。清末民初由回族人※马启西(1865—1914)创立于甘肃临潭旧城。因以《天方至圣实录》、《天方性理》、《天方典礼》等“汉克塔布”(即用汉文写的经典),宣传伊斯兰教教义,故人称“汉学派”。该派有道堂、教主。教主有无上权威,虽非世袭,但职位基本上由马、丁、敏三大家族所支配。主要宗教活动除“五功”外,还重视“圣纪”和教主的忌日,教徒共同生活,从事集体生产,经营商业、农业、林业、牧业。费用由道堂供应。因此,在解放前回民加入者较多,达千余户。该派经营天兴隆、天兴永等10个商号,下设分号,分布在新疆、西藏、四川、北京、天津、上海、汉口等地。有13个农场、9个林场、3个牧场。资财甚富。对教徒控制甚严,规定“入堂教民,须献出其生命及财产之所有,而一切工作、生活、教育、婚丧、馈养等概由道堂为之支配”。重视教育,要求学龄儿童均应入学,办有启西小学、启西女小,毕业后送中学,甚至大学深造。曾受到阁的木(老教)和花寺、北庄等门宦教派之反对,曾遭到马安良,马廷贤等人抢掠和屠杀。为此,该派教主曾一度投靠白崇禧、马步芳等人,以取得生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