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突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突厥

古代西北族名。隋开皇二年(582),突厥汗国分裂,达头可汗所统之汗国因地处西方,故名“西突厥”。其疆域东起伊吾(今哈密),西至雷翥海(今中亚里海或咸海),北到阿尔泰山以北,南至于阗、疏勒。与隋、唐两朝关系密切,后因叛唐扰边,于唐显庆二年(657)被唐所灭。

西突厥

古国名。为突厥汗国分裂后的西支。北周天和二年(567),突厥汗国的首创者伊利可汗(土门)之弟室点密征西域,自立为西面可汗。隋开皇二年(582),其子达头可汗与东面*沙钵略可汗不协,汗国始分裂为二。西突厥属内部落复杂,时起反抗,直至隋大业七年(611),*射匮可汗才统一全境,首府设在龟兹北三弥山(南廷,冬都)。子*统叶护可汗拓地更广,尽有今新疆及中亚地区。为向西发展,将第二首府设在中亚石国北之千泉(北廷,夏都)。西突厥地处西域交通要道,成为唐、印度、伊朗、东罗马等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但在统叶护死后,汗国即告分裂。贞观十四年(640)唐取高昌,置西州及安西都护府。二十二年(648)唐又平龟兹,西突厥的南廷即失。显庆二年(657)唐出兵破贺鲁军于伊犁河北,四年唐兵消灭真珠叶护于双河(今北疆博乐县),西突厥亡。共历九十三年。

西突厥

西突厥

古政权。为突厥汗国分裂后的西支。北周天和二年(567 ),伊利可汗之弟室点密(亦作瑟帝米)统率十姓部落,西征中亚,自立为西面可汗。隋开皇三年(583 ),室点密之子达头可汗与东面沙钵略可汗不协,汗国正式分裂为二。此后,西突厥内部相争,受困于铁勒诸部,处罗可汗不得已入隋,族人立其叔父,号射匮可汗,建牙帐于龟兹北之*三弥山。子统叶护向西拓地至中亚,移汗庭于石国北之*千泉,为北牙; 南牙设在缚喝国附近。统叶护死后,西突厥陷于分裂。贞观二十二年(642),唐军平龟兹,以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次年,唐设瑶池都督府,以贺鲁都督,隶安西都护。太宗死后,贺鲁叛唐,自号沙钵罗可汗,建牙帐*双河及千泉,全有西突厥旧疆。显庆二年(657),唐军大破并生擒贺鲁。四年,唐军又击斩乙毗射匮可汗子真珠叶护于双河,西突厥亡。共历92年。唐在其地设昆陵、濛池两都护府,管理十姓部落。其所役属诸国亦皆置府州,并隶安西都护府。

☚ 东突厥   薛延陀汗国 ☛

西突厥

古代西域部落群体。为突厥汗国分裂后的西支。北周天和二年(567),突厥汗国土门可汗之弟室点密征西域,自立为西面可汗。隋开皇二年(582),其子达头可汗与东面沙钵略可汗不和,汗国始分裂为东西二部。西突厥所属部落较多,各部因受西突厥贵族统治,时起反抗。隋大业七年(611),射匮可汗才统一各部,冬季驻龟兹以北三弥山,夏季设牙帐于中亚石国之北的千泉。以游牧为业,乳肉为食。与唐朝为争夺丝绸之路控制权而时有战事。唐显庆四年(659)唐兵消灭真珠叶护于双河(今新疆博乐县),西突厥亡。

西突厥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突厥正式分裂,西突厥奉阿波(木杆子大逻便)为主,有达头、贪汗二部参加,但以达头(室点密之子玷厥)部最为强大。开皇末,达头自号步迦可汗,雄视漠北,想恢复东西统一的突厥汗国。不久,发生内乱,达头西奔,不知所终。隋末,达头之孙射匮可汗统一西部,疆域广大,东至金山,西至西海(里海), 自玉门以西诸国皆役属之。唐初,射匮死,其弟统叶护可汗立,西突厥进入最强盛时期。太宗贞观初,国内大乱,贵族争立,汗国分为十姓部落。高宗永徽时,阿史那贺鲁立为沙钵罗可汗,统摄十姓部落,总有西域诸国,有胜兵数十万,国势稍振,不断侵扰唐境。显庆二年(657),唐以苏定方统兵征贺鲁,大破之,俘贺鲁,西突厥亡,唐以其地置昆陵、濛池二都护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