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湖诗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湖诗会

西湖诗会

文人荟萃,饮酒赋诗,顾名思义,必定是一件极为高雅之事。不仅匡超人作如是想,读者也自然作如是想。况且,诗会又安排在西子湖畔,山山水水,杨柳依依,必定给诗会增色不少。匡超人接到诗会请帖后,小说便设下这个很雅的悬念,吸引读者期待着观赏名士们的雅举。
作为西湖诗会的前奏曲,作家安排了匡二学诗的喜剧性情节。匡超人初次见到景兰江时,景兰江便向他亮出诗选,并声称“各处诗选上都刻过我的诗,今已二十余年”。俨然功底不浅,名满天下。由于有此前因,匡超人想,“我若不会,不好看相”。于是他便到书店买了一本《诗法入门》,连夜挑灯诵读。好在“他是绝顶的聪明,看了一夜,早已会了。次日又看了一日一夜,拿起笔来就做,做了出来,觉得比壁上贴的还好些。当日又看,要已精而益求其精”。匡超人的确是在想具备与会的诗人资格。可笑的是,他只凭一本《诗法之门》花了两日两夜的功夫,便由一个只懂八股文的儒生变成了“精益求精”的诗人了。在这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前奏里,作品巧妙地向读者暗示这些所谓的诗人们究竟是一些什么货色。看来这些人虽然号称诗会名士,却显然与诗歌艺术王国无关。既然如此,所谓诗会能否名副其实,也就很令人怀疑了。
在诗会的序幕里,作品则从正面点明了西湖诗会的主旋律。在这里,我们听到了两组与诗会极不协调的噪耳的争吵声。首先传到我们耳中的是胡三公子等人去借场地的吵闹声。胡三公子想借用花港花园,但别人却关着门,不予理睬。胡三公子发了急也毫无作用。“景先生拉那人到背地里问,那人道:‘胡三爷是出名的悭吝!他一年有几席酒照顾我,我奉承他?况且他去年借了这里摆了两席吃,一个钱也没有!去的时候,他也不叫人扫扫,还说煮饭的米剩下两升,叫小厮背了回去。这样大老官乡绅,我不奉承他! ’”人家虽未说不欢迎诗会,但不欢迎来做诗的人却是旗帜鲜明。由这样的人来主持诗会,人们还能期待它会有什么趣事雅韵,名士风流么?
我们随后听到的是讨价还价的一片争吵声。由于会资都在胡三公子身上,他便拉景兰江,匡超人去买东西。“三公子恐怕鸭子不肥,拔下耳挖来戳戳脯子上肉厚,方才叫景兰江讲价钱买了”。由胡三公子的举止来看,与其说他是一个诗会名士,不如说是一个工于计较的管家奴。走进馒头店的时候,“那馒头三个钱一个,三公子只给他两个钱一个,就同那馒头店里吵起来。景兰江在傍劝闹”。结果馒头没买成,只得买素面。连支剑锋也觉得诗会在即,何必如此婆婆妈妈的: “三老爷,你何不叫个厨役伺候?为甚么自己忙? ”三公子吐舌道: “厨役就费了!”匡超人大概没想到,恰恰是这些鱼、鸭的腥味膻气才构成诗会的基本内容。
这几个西湖诗会的名士在于公祠的和尚家里一直忙到下午,诗会才有所着落。“厨下酒菜已齐,捧上来众位吃了。吃过饭,拿上酒来。赵雪斋道: ‘吾辈今日雅集,不可无诗。’ ”诗会终于正式开场。“当下拈阄分韵,……分韵已定,又吃了几杯酒,各散进城”。这就是人们期待已久的西湖诗会! 从头到尾没有作一首诗,没有填一阕词,就这么匆匆收场了! 匡超人费尽心机准备了两日两夜的功夫在此根本没用上,倒是肠胃派上了用场。与其说名士们是以诗结会,不如说是以酒肉结会; 这些诗友们其实不过是酒朋肉友而已。胡三公子最没有诗兴,却最能务实。“胡三公子叫家人取了食盒,把剩下来的骨头骨脑和些果子装在里面,果然又向和尚查剩下的米共几升,也装起来——送了和尚五分银子的香资——押家人挑着,也进城去。”这群吃客自然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这出没有高潮的滑稽戏倒有一个弥漫着讽刺与挖苦的尾声。由于诗会以吃喝为主,支剑锋不是诗兴大发,而是酒兴大发。在夜归路上,他口吐狂言:“谁不知道我们西湖诗会的名士! 况且李太白穿着宫锦袍,夜里还走,何况才晚?放心走! 谁敢来? ”正在手舞足蹈高兴,迎面碰上了盐捕分府,只听一声断喝,一条链子便把支剑锋锁起来。浦墨卿上前辩白几句,也被分府以黑夜酗酒的罪名送到儒学去了。“景兰江见不是事,悄悄在黑影里把匡超人拉了一把,往小巷内两人溜了。”一次标榜雅致的集会,做的尽是一些俗事、蠢事、不三不四的事,再加上被盐捕分府这么一吓,“诗会名士”便如鸟兽散。有了这么一个富于讥讽性的尾声,作品对名士们庸俗、无聊、做作的表现,更显得淋漓尽致,气完神足。
当然,如果从西湖诗会中仅仅感觉到名士们的庸俗、无聊、做作,那也还未能完全洞悉其中奥秘。吝啬之极的胡三公子竟不惜气力来筹办诗会,绝不是为凑热闹。当过冢宰的胡老先生死后,胡三公子总是关起门来不敢见人,动不动就被欺骗。后来他跟这些名士们结交在一起,门庭才逐渐热闹起来。匡超人不明白: “他一个冢宰公子,怎的有人敢欺?”景兰江解释道: “俗语说得好:‘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那个理他?而今人情是势利的! 倒是我这雪斋先生诗名大,府、司、院、道,现任的官员,那一个不来拜他! 人只看见他大门口,今日是一把黄伞的轿子来,明日又是七八个红黑帽子吆喝了来,那蓝伞的官不算,就不由的不怕。所以近来人看见他的轿子不过三日两日就到胡三公子家去,就疑猜三公子也有些势力。就是三公子那门首住房子的,房钱也给得爽利些”。这段话确实揭示了诗会的目的。诗会不是以名士的文化活动方式出现的,而是以名士的生存方式出现的。在这个唯有当官才能发财,才能被别人敬畏,才能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中,这些没有登上仕途的知识分子,其生活也是被欺压的。为了在这个人情势利的社会环境中不至于被现实各个击破,他们需要建立起一种群体联系,以增强对社会敌对势力的抗争能力。在诗会这个群体中,目的是制造“热闹”的社会表象,好让那些势利眼猜疑诗会中人如何又有名诗人,如何又与哪个官老爷有关系。对于群体内部来说,众名士是靠酒肉来维持的,所谓“诗会”不过是一个雅名而巳。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诗会其生命力自然相当脆弱,依靠装腔作势、卖弄风雅来抵抗社会的侵袭,是完全经不起风波的,仅仅是一个盐捕分府,便把名士们自己构造的小社会击得支离破碎。这在客观上表明地位低下的知识分子企图通过诗会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社会处境是很不现实的。西湖诗会的滑稽结局,除了令人可笑之外,同时也令人深思。

☚ 西湖漫游   赏伎莫愁湖 ☛
000089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