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汉墓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汉墓葬

从西汉开始,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汉以前的墓,其墓圹主要是长方形土坑,无论大小深浅,都是由地面一直往下挖,被称为竖穴墓。到了西汉中期以后,墓葬形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开始流行在地下横掏土洞,作为墓圹,称为横穴墓。虽然秦时已有横穴墓,但很少。在中原地区,盛行用空心砖堆砌墓室。到西汉末年,已出现了石室墓,还有崖墓,墓圹也是横穴式。当然墓葬形制发生变化主要在西汉中期以后,而且首先从黄河流域开始。在西汉前期,仍沿袭以前的墓葬形制,即竖穴式土坑墓,墓中筑木椁。长沙马王堆汉墓、江陵凤凰山汉墓、北京大葆台汉墓,可以作为西汉前期和中期土坑木椁墓的代表,墓中的棺椁,沿袭周代以来的礼制。《庄子·天子篇》中讲道:“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所葬为轪侯利苍的夫人,其棺椁按诸侯的规格,是四棺一椁。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所葬为五大夫遂少言,他的爵位在汉代二十等爵中列第九等,相当于县令,是二棺一椁。北京大葆台1号墓所葬可能为燕王,墓中棺椁保存不大好,但仍可看出是五棺二椁,比列侯又高了一等,而与天子的棺椁七重相等。当然汉墓中有的并不是严格按礼制办的。如长沙马王堆2号墓为轪侯利苍本人,但却只有二棺一椁,北京大葆台汉墓中还使用了“黄肠题凑”。在贵族的墓中,河北满城的中山靖王墓和山东曲阜的鲁王墓可以作为西汉中期横穴墓的代表。它们都是在山崖中穿凿巨大的洞穴作为墓室,全墓包括耳室、前室、后室等部分。以中山靖王刘胜墓为例,墓中南耳室为车马房,北耳室为仓库,储存大量盛有食物的陶器,前室是宽大的厅堂,陈列着帷帐和各种主要的随葬器物,后室是内室,放置棺材。而且前室和两个耳室都用木材搭成房屋,屋顶铺瓦,后室也用木板搭成房屋形,并在前室配有石门一副。墓的建筑形制完全仿照地面上的建筑形制。在这种新式墓中,棺椁已摆脱了旧的礼制,棺椁的多少已经不是衡量墓主人身份的标准了。汉代在中原地区还盛行“空心砖墓”,这种墓与战国前的空心砖墓不同,往往是在横穴式的土洞内砌筑墓室,其规模并不大。在西汉前期,这种墓室呈长方形,形状像木椁,到西汉中晚期,它的顶部往往搭成两面坡的屋顶状,并将前壁搭成门的样子,更显得像房屋。砖面上所饰的花纹和图像,成了墓室内的装饰,有的墓室开始有彩色的壁画。在洛阳发现的一座空心砖墓,所绘壁画有日、月、青龙、白虎、朱雀及伏羲、女娲的形象。西汉中期后,在中原和关中一带开始出现了用小型砖建筑的墓,称为砖室墓。很快普及起来,在中原逐渐取代空心砖墓,在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和北方的边远地区代替了当时尚在延续的土坑木椁墓。有的砖墓里有壁画,如河南新野樊集发掘汉画像砖墓37座,画有车骑出行、胡汉战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舞乐百戏等画面。从西汉末年开始出现石室墓,到东汉则流行起来。石室墓中有画像石。在陵墓地面上,汉代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在春秋以前,墓上是没有封土的,到战国时期,有些大墓上出现坟丘,但还不普遍,汉代开始普遍流行,坟丘的形状多为截尖方锥状。中国古代一般是棺椁并称,两者都属葬具。西汉前期的竖穴式木椁墓仍然如此。西汉中期以后的横穴式墓、砖室墓、石室墓,墓室本身就起了椁的作用。西汉时期由于“谓死如生”,因而形成厚葬风俗,墓中随葬品,凡是活人生前所用的器具、物品都随葬于坟墓中,计有各种各样的食物、饮料、衣服、衣料、铜器、陶器、漆器、装饰品。有趣的是汉代地主阶级为了保证死后对土地的占有权,往往用绢布包裹土块随葬。在汉代一些大将的陪葬品中,还有兵马俑陪葬,如咸阳杨家湾和徐州狮子山等汉墓中都发现了兵马俑。用陶俑、木俑陪葬者也很多。在南方,由于水上交通发达,所以随葬品中除了车马以外,船的模型也成了墓中的随葬品。由于墓主生前都和钱打交道,因而随葬品中往往有大量的铜钱,有些还有书籍随葬,这些书有的书写在竹简和木牍上,有的写在帛书上。西汉时期,有许多墓葬中修了排水沟。除了贵族们的高级墓葬外,还有贫民墓葬,形制很简单,随葬品极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3: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