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汉地形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汉地形图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十二年)前绘在帛上的地形图。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图幅为边长96 cm的正方形,以上南下北表示方位,概略比例尺为1∶18万,图上表示有山、川、邑、路等,包括湘江水系的30条河流、8个县城和70多个村庄及其间与山间道路20多条,地貌以山形线与符号表示,图上注记为篆隶间的过渡字体。全图以青、赭、黑3种颜色精细绘制,主要描绘南岭九嶷山地区。是世界迄今发现最早和保存较完整的一幅古代地形图。 西汉地形图 西汉地形图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文物,该图出土时断裂为32片,经修复后是一幅96×96厘米的正方形地图,无图名、比例尺和测绘成图年代。图的范围大致为今东经110°00′ ~112°30′ ,北纬23°00′ ~26°00′ 之间,包括湖南南部和广东、广西一部分,即今广西全州、灌阳一线以东,湖南新田、广东连县一线以西,北至新田、全州一线以南,南界广东珠江口。地图主区包括当时长沙国 (汉时诸侯国)南部,好今湘江支流潇水流域,南岭、九嶷山地区。邻区为南粤王真佗辖地。地图主区图面内容较邻区详细。《地形图》比例尺按今测算约为1 : 18万。图上绘有山脉、河流、居民地、道路等。南岭地区山脉纵横交错,图上用闭合山形线表示山脉座落、山体轮廓范围及其延伸方向,把湘江和珠江水系分水岭描绘得十分清楚,九嶷山除用正射投影较粗的山形表示山体外,又用鱼鳞状图形表示其峰峦起伏。向南绘了9个柱状符号,向东绘了7个柱状符号,表示从侧面所能望见的主要山峰及其排列高低。图上共有河流30多条,其中9条标注河名,如营水、舂水、罗水、临水等,其粗细变化均匀、弯曲自然的线划及主、支流正确的交汇口,与现代地图近似。全图共表示80多个居民地,分县城和乡里两级; 县城8个,用矩形符号表示,乡里74个,用圈形符号表示。依居民地规模和人口多少决定符号的大小。图上表示了20多条道路,重要居民地之间都有道路相连。道路一般用实线表示,个别处用虚线表示。 ☚ 地图选介 西汉驻军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