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晋末、东晋南北朝时的人口状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晋末、东晋南北朝时的人口状况

西晋末、东晋南北朝时的人口状况

西晋统一后进人和平发展时期,人口不断增长。据推算,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全国有人口一千七百四十一万,加上境内少数民族五百一十万,共计二千二百五十一万,是为西晋时期人口数的峰值。然西晋司马氏祖孙父子长于策谋谲诈,短于安民治国。政治状况一直腐朽,而“以奢靡相尚”的风气日炽。公元291~306年,发生了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八王之乱”,混战中死者无数。如公元301年司马冏等讨伐司马伦,六十多天战争死者近十万。公元302年司马乂攻司马冏,双方在都城“连战三日,死者相枕。”加上天灾不断发生,如305年并州大饥,人民大半饿死,余户不满二万。同时宁州连年饥疫,死者以十万计。310年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发生大蝗灾,连皇宫内也是 “死人交横,盗贼公行”。316年,“河东平阳大蝗,人民流亡饿死者占十分之五六”。汉族流民和少数民族不断起义。一些少数民族统治者乘机烧杀掠夺。如306年,鲜卑兵攻入长安,杀二万余人。308年刘渊派出军队,四处攻城略地杀人。部将刘景陷延津,“沉男女三万人于河”。311年石勒在苦县包围射杀晋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同年刘聪陷洛阳,纵兵大掠,“士民死者三万余人”。接着又破长安,关中饥馑,士民存者百无一二十,猗卢攻晋阳,“伏尸数百里”,他在寿阳山把死尸的皮肉摆出展览,一座山都变成了血红色。317年刘曜再攻长安,“京师饥甚,斗米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大半。”此时全国人口降到了一千八百万左右的谷底。东晋建立(317年)后,北方处于“五胡十六国”时期,除少数年代暂时较平静外,一直成了各民族竞逐的猎场。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疯狂屠杀,残酷奴役。如石虎在战争中“降城陷垒,坑斩士女,鲜有遗类。”他为修造长安、洛阳宫殿,征发劳动人民四十余万,死亡者常以万计。冉闵下令大杀羯人,一天中被杀的有数万人之多,前后滥杀男女老幼二十余万口。中原大乱,“人相食,无复耕者。”356年前秦王的诏书透露; 从潼关到长安的大道上居然虎狼成群,吃掉了七百多人。之后,战争攻杀及饥馑流行的记载不绝于史。而东晋偏安江南,虽相对稳定一些,但天灾人祸仍时有发生。如234年后,先后有王敦、祖约、苏峻的叛乱,据《晋书·明帝纪》称:“于时兵凶岁饥,死役过半”。殷浩,桓温先后北伐,都遭失败,白送了四、五万人的命。398年,桓玄反叛,不久孙恩、卢循及徐道覆相继起义,南方又陷入兵荒马乱之中。402年三吴大饥,户口减半,会稽减少十分之三四,临海、永嘉等郡几乎死光了。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时北魏统一了北方,全国人口有所恢复、增长。523年,北魏沃野镇民起义。后,河北流民大起义。战争中死亡人数巨大。如葛荣陷沧州,“居民死者十之八九”。尔朱世隆破建州,“杀城中人无遗美”。同时并州、肆州连年霜旱,“降户据田鼠而食之,面无谷色。”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连年战争,河南州郡鞠为茂草,公私困竭,民多饿死。”548年,南梁王朝发生侯景之乱,建康 (今江苏南京)城内十余万人,死者十分之八九。城陷后,连梁武帝萧衍也饿死了。史载“自景作乱,道路断绝,数月之久,人至相食,犹不免饿死,存者百无一二。贵戚豪族皆自出采稆,填委沟壑,不可胜纪”。这时江南连年旱灾蝗灾,江扬三州尤甚。加上侯景部队的抢掠,甚至捉人来吃,三吴 “遗民尽矣”。551年,侯景攻巴陵不克,“军中食尽,疾疫死者大半”。次年侯景败亡,自己的身躯也被人分吃了。直到北周统一北方,隋代北周,社会经济才逐渐恢复。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据《隋书·李德林传》、《旧唐书·高宗本纪》所载资料,可以算出公元590年,全国有人口四千四百九十八万人左右,加上境内少数民族四百六十三万,估计当时全国约有四千九百六十一万人。

☚ 东汉末、三国时的人口状况   隋末的人口状况 ☛
000008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