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一个重要的哲学及社会科学流派,其总体特征之一,是它的理论和学说具有浓重的美学色彩,因而,它在当代也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美学流派。这一流派中涉及美学领域的思想家颇多,其中以匈牙利的乔治·卢卡奇Gyorgy Lukacs1885—1971和法兰克福学派尤为突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在根本上把马克思主义的重心从政治理论和经济理论转向了哲学、文化和美学。其中,美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具有一种历久不衰的特殊吸引力。因为。在他们看来,艺术及其审美意识有助于革命动力的阶级意识的形成。“革命”不仅仅在于政治——经济上的解放,更在于人性的解放。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 1898—1979)指出,资本主义的弊端,不在于它没有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而在于它不能实现人的本能需要——即普遍的人性的实现;反而以各种物质、技术的方式,压抑着人性的实现。人只在要艺术中,才能摆脱这种压抑。艺术作为充满各种想象力、可能性的“幻象”世界,表达着人性中尚未被控制的潜能,表达着人性的崭新的层面,成为人性解放的一种鼓舞。因此,美学作为一种理论虽不能替代实践,但它蕴含着新的社会改造的生机,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即政治实践。
由此,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以人的完美、充分的发展为主要理想,视美为衡量人与现存社会的关系的尺度,总之,以美学为最终归宿,从而表现出浓厚的浪漫、空想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