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方传统的美育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方传统的美育思想 西方传统的美育思想xifang chuantong de meiyusixiang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了萌芽。它孕育在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和荷马的史诗中。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中的天神和英雄身上寄托着人类最初的美的理想,显露出人类将要认识美、掌握美和培育美的端倪。并从对美的强烈追求,发展到自觉地进行美的教育。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中,已经开始明确提出文艺具有美感教育作用的美育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较全面较系统地综合总结了已有的美育思想,并且加以丰富和发展。他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明确提出文艺要为政治服务,主张艺术教育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分析论证了审美教育的过程,开始建立起西方美育理论的大厦。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对此进行了批判和改造,用唯物主义观点建立了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美育理论,尽管当时尚未明确提出美育这一概念。西方真正提出美育这个概念并建立起美育理论体系的是18世纪德国启蒙时期的剧作家、历史学家、美学家席勒。他在《美育书简》中明确提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它途径”的重要观点。他强调美育的中心是培养完善的人性。他以异常明确的语言将体育、智育、德育与美育区别开来,给美育以独立的、重要的地位。这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一方面是一批哲学家、美学家从思辨的观点去探究美育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一批教育家从教育实践上来探索和总结美育的经验并试图形成完整的美育体系。两方面的成就都是非常显著的。西方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闵斯特堡敏锐地觉察到现代社会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的种种矛盾与弊病,提出美育可以提高人们对人生的认识的观点,强调“审美能力的价值是绝对不可抹煞的”。西方传统的美育思想从萌芽时起一直不间断地发展,逐步形成体系。它始终是从重视人、重视人的个性、重视人的和谐发展的基点出发,寻找着美育的途径、特征和归宿。 ☚ 审美能力 学校中的美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