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周Xīzhōu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赧王为西周武公,其后为西周氏。” 《姓氏考略》据《姓源韵谱》亦注:“周末分为东、西二周,西周武公庶子以西周为氏。” 西周1829—1897日本最早研究西方哲学的学者、翻译家。生于藩医家庭。号甘寐斋。早年修习儒学,后赴江户(今东京)学荷兰文、英文,曾任外语学校教授。1862年受德川幕府之命,留学荷兰莱顿大学,间接地受到孔德实证哲学的影响。回国后在京都创设私塾“育英社”,介绍欧洲学术思想。曾任沼津军校教务主任、贵族院议员,并受封男爵。与福泽谕吉等人创刊《明六杂志》。其译作涉及心理学、法律学及贸易金融等。著作有《百一新论》、《百学连环》、《人世三宝说》。还有其后人所编《西周哲学著作集》传世。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銅鐵錢部 > 先秦 > 西周 西周 xīzhōu 戰國初,周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城(今洛陽西),號“西周”,此錢即西周君鑄,非鑄於平王東遷前之西周。其制圓形圓穿,體薄而小,錢文篆作“西周”二字,面有内外廓,背平素。出土地點在今河南洛陽附近。始鑄年代不詳,一般認爲屬戰國中晚期物,鑄造下限當不過公元前255年秦滅西周(據《史記·六國年表》)時。徑二·五至二·六厘米,重四克左右。屬極罕之品。 西周←→东周Xī Zhōu ← → Dōng Zhōu西周:朝代,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朝代 朝代朝(王朝;皇朝;唐~) 代(明~;清~) 时(宋~) 另见:宫殿 皇帝 朝廷 ☚ 古代 人生各时期 ☛ 西周1829—1897日本近代启蒙哲学家。石见国津和野(今属岛根县)人,藩主侍医家庭出身,幼名时懋、鱼人,成名后称修亮、周助,后又改名为周,号天根、鹿城。他在学术上作为西洋哲学的最初介绍者和传播者有很大功绩,被称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1870年自办私塾“育英社”,讲授日本最初的哲学百科全书《百学连环》。他第一个将philosophy译为“哲学”,主观、客观、抽象、理性、悟性、实在、演绎、归纳、权利、义务等哲学术语,也是他苦心思索、推敲的译语。这些译语后来也为中国哲学界所吸取。他于1873年成为组建启蒙学术团体“明六社”的成员之一,并在《明六杂志》上发表论文,其中《人世三宝说》是他伦理思想的唯一著作。1877年以后,他主要从事政治活动,很少问津哲学研究。57岁因患脑疾而病倒,69岁(1897年1月31日)逝世。西周的哲学观点主要来自于孔德的实证主义,他公开承认自己属于孔德的思想体系。在伦理学上,西周提倡功利主义的道德,批判封建道德。他认为“求福祉”即“求快乐而去痛苦”,是人世的最高追求,这与传统的“求人道于穷苦寒贫之中”的封建道德形成鲜明对立。他从密尔的功利主义出发,提出“人世三宝说”。西周的主要著作有:《人世三宝说》、《美妙学说》、《百一新论》、《军人敕谕》等。他的主要译著有:《万国公法》、《心理学》、《利学》等。 西周中国古代的王朝。公元前1047年,武王伐纣灭商。随后周公经过3年战争,稳定了局势,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先后分封了数百个诸侯国。仅周初就有71国,其中姬姓40国。成、康、昭、穆4王在位期间,是西周国力最强的时期,仅昭王就在位55年。厉王时衰落,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828年宣王即位后取得了一些征伐的胜利,号称中兴。此后幽王上台,任用奸臣,贪恋女色。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杀死幽王,西周结束。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西周 西周Xizhou从周武王至周幽王时期建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周王朝(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西 周 王 系 表 ☚ 周原 周文王 ☛ 西周 西周朝代名。指周武王至周幽王时期建都于镐京 (今西安) 的周王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周武王继位后的第十一年一月癸巳日,周武王率联军伐商,二月甲子日于商郊牧野与商纣王决战。结果 “纣师皆倒兵以战” ( 《史记·周本纪》),纣王逃至鹿台自焚而死。武王以黄钺斩其首,悬于大白之旗示众。次日,宣告 “革殷受天明命”,周王朝建立。两年后武王病逝,由于成王年幼,遂由武王之弟周公摄政。周成王接受周公的辅佐,执政勤谨。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和营建成周洛邑以后,还政成王 西周初期,实行大规模的分封以建藩屏,并以商王朝的覆灭为鉴戒,制定各种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政策; 为了抑制殷商的奢侈遗风,严令戒酒,如《尚书·酒诰》就是一篇戒酒诰令。直到周康王时,统治者还念念不忘此事。周康王说:“我闻殷坠命,唯殷边侯、田 (甸) 雩殷正百辟,率肄于酒,故丧师已” ( 《大盂鼎》)。成王、康王时期,周王朝继续分封诸侯,开拓疆土,国力强盛。《史记·周本纪》载: “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即史书誉称的 “成康之治”。从武王开始,经周公东征乃至成康时期,周王朝开拓经营的重点是东方,其次是东南地区。到了昭王时期,凭借强大的国力,便着重向南发展,而对北方的戎族采取守势。昭王虽死于第二次南征途中,但周王朝向南方扩展的目的基本达到。穆王时期,继续向外扩张,史称“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 《左传》昭公十二年)。古本 《竹书纪年》有穆王 “西征,至昆丘,见西王母” 的说法,可见穆王西巡达到很远的地方。穆王以后的共、懿、孝、夷四王在位时期,周王朝已将注意力从对外征讨巡狩转向内部统治结构的巩固,稳定贵族间的等级秩序。继夷王之后的厉王时期,周王朝开始衰微,周厉王虽声称自已 “亡康昼夜,经雍先王”,像先王一样勤于政事,但实际上却弊政丛生。他任用的卿士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 (《国语·周语》),加重了民众负担,造成“下民胥怨,财力单竭” 的后果。国人暴动之后,“厉王出奔于彘”( 《史记·周本纪》)。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邑,诸侯奉王子靖为周宣王。周宣王初期,曾几次对北方和西北用兵,打败了猃狁和西戎,给周王朝带来几分中兴景象。但随后又连连失败,“中兴” 也化为过眼烟云。前781年,幽王继位,天灾人祸频仍,而幽王荒政,宠幸褒姒,引起朝野上下普遍不满。加上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矛盾尖锐,诸侯干预王朝事务,使矛盾复杂化。前771年,幽王率军与申、缯、西戎等联军战于骊山,大败,幽王和伯服皆被杀于戏,西周王朝至此寿终正寝。在中国古史上,西周是一个重要的王朝,它的政治和经济都有较大发展,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两大柱石的社会结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与原始氏族时代以及殷商时代的情况有别,又与绵亘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时代的情况不同,它继往开来,又自成体系,所以引起了历代史家对它的重视。 ☚ 商 东周 ☛ 西周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Xizhou朝代名。周是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古老部落,在商强大时,是商朝的属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趁商王朝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之机,率兵伐商,灭掉商朝,建立周朝。周朝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其疆域东到大海,西到今甘肃一带,北到今辽宁,南到汉江和长江,东南到今江苏。周朝的农业比商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产品种类增多,手工业中青铜器的应用比商朝更为普遍。周厉王时残酷的剥削和掠夺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厉王出奔于彘(今山西霍县),朝政由诸侯共管,史称“共和行政”。后归政于厉王之子宣王,宣王统治了47年,在这近半个世纪中,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更加深化,政权不稳定,到其子幽王即位的第二年,关中发生大地震,人民流离失所,死亡无数,严重的自然灾害加速了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周贵族引入游牧部落犬戎,进攻镐京,杀死幽王,西周遂亡。次年,幽王之子建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西周在经济上推行井田制,这体现了我国奴隶制在西周时代已经获得高度发展,是其繁盛时期。在政治上,西周初年即推行分封制,巩固了奴隶主国家政权,以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来为周王维持奴隶统治。王室的官吏都是由贵族充任,并由其长子历代世袭,保持了以血缘为带联系起来的宗法关系。这种宗法关系是维护以周天子为首的奴隶主统治集团的重要力量。 西周王系表 ☚ 周 宗法制 ☛ 西周1829—1897日本哲学家,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早年学习儒学,1862年到荷兰留学,接受孔德实证哲学的影响,回国后创办“育英社”,介绍西方学术思想。主要著作有《百一新论》、《百学连环》、《人世三宝说》等。 西周中国历史上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朝代。约当前11世纪~前771年。约前1027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成王继位后,东方地区发生叛乱,周公调兵东征,历时3年,平定叛乱。至此周的统治势力才真正扩展到东海之滨。为便于控制东方,周王朝在洛水流域营建东都(今河南洛阳),称“成周”,西都镐京称“宗周”,形成东西二都。 西周xi zhouWestern Zhou Dy nasty 西周战国时小国。周考王(前440—426年在位)所封,始封之君为考王弟、西周桓公揭,都城在河南(即王城、今河南洛阳市)。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 西周先秦国名,战国时封置,都河南城(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后灭于秦。 西周❶朝代名。周武王至幽王之世。即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771年。都镐京(陕西长安沣河东)。史称西周。(参考图82—95)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