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周Xīzhōu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赧王为西周武公,其后为西周氏。” 《姓氏考略》据《姓源韵谱》亦注:“周末分为东、西二周,西周武公庶子以西周为氏。”

西周1829—1897

日本最早研究西方哲学的学者、翻译家。生于藩医家庭。号甘寐斋。早年修习儒学,后赴江户(今东京)学荷兰文、英文,曾任外语学校教授。1862年受德川幕府之命,留学荷兰莱顿大学,间接地受到孔德实证哲学的影响。回国后在京都创设私塾“育英社”,介绍欧洲学术思想。曾任沼津军校教务主任、贵族院议员,并受封男爵。与福泽谕吉等人创刊《明六杂志》。其译作涉及心理学、法律学及贸易金融等。著作有《百一新论》、《百学连环》、《人世三宝说》。还有其后人所编《西周哲学著作集》传世。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銅鐵錢部 > 先秦 > 西周
西周  xīzhōu

戰國初,周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城(今洛陽西),號“西周”,此錢即西周君鑄,非鑄於平王東遷前之西周。其制圓形圓穿,體薄而小,錢文篆作“西周”二字,面有内外廓,背平素。出土地點在今河南洛陽附近。始鑄年代不詳,一般認爲屬戰國中晚期物,鑄造下限當不過公元前255年秦滅西周(據《史記·六國年表》)時。徑二·五至二·六厘米,重四克左右。屬極罕之品。

西周←→东周Xī Zhōu ← → Dōng Zhōu

西周:朝代,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东周: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建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西)。
【例】 西周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轮流休耕的三圆法,具有初步施肥知识,开始注意中耕、除草、治虫和选种的经验。(任继愈主编: 《中国哲学史》) 东周社会发生巨大变动,各阶级、阶层都出现了杰出的代表人物,这些人的事业和著述,使得古代历史前所未有地丰富起来。(范文 :《中国通史》)

朝代

朝代

朝(王朝;皇朝;唐~) 代(明~;清~) 时(宋~)
中国朝代名:夏(夏朝) 商(商汤;殷商) 周(东~;西~) 秦 汉(东~;西~) 魏 蜀 吴 晋(西~;东~) 宋 齐 梁 陈隋 唐 辽 金 元 明 清
一个朝代:一朝 一姓
一个君主统治的时期:朝(康熙~)
过去的各个朝代:历代 历朝 历政历叶
以前的朝代:前代 曩叶
前一个朝代:前朝
被本朝战胜而灭亡的朝代:胜朝 胜代
在位皇帝的朝代:当代
当时那个朝代:当朝 本朝 国朝
尊称本朝:圣朝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累朝
政治清明的朝代:治朝
兴盛的朝代:熙朝 盛朝
两个不同的朝代:云鸟
更换朝代:更姓 易姓 迁鼎 鼎革 改朝换代 更姓改物 改元正位 改元正号 改姓易代 改朝换姓
帝王初即位改元:履端
更易朝代或年代:换代 过手
(建立国号的君主统治的整个时期:朝代)

另见:宫殿 皇帝 朝廷

☚ 古代   人生各时期 ☛

西周1829—1897

日本近代启蒙哲学家。石见国津和野(今属岛根县)人,藩主侍医家庭出身,幼名时懋、鱼人,成名后称修亮、周助,后又改名为周,号天根、鹿城。他在学术上作为西洋哲学的最初介绍者和传播者有很大功绩,被称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1870年自办私塾“育英社”,讲授日本最初的哲学百科全书《百学连环》。他第一个将philosophy译为“哲学”,主观、客观、抽象、理性、悟性、实在、演绎、归纳、权利、义务等哲学术语,也是他苦心思索、推敲的译语。这些译语后来也为中国哲学界所吸取。他于1873年成为组建启蒙学术团体“明六社”的成员之一,并在《明六杂志》上发表论文,其中《人世三宝说》是他伦理思想的唯一著作。1877年以后,他主要从事政治活动,很少问津哲学研究。57岁因患脑疾而病倒,69岁(1897年1月31日)逝世。西周的哲学观点主要来自于孔德的实证主义,他公开承认自己属于孔德的思想体系。在伦理学上,西周提倡功利主义的道德,批判封建道德。他认为“求福祉”即“求快乐而去痛苦”,是人世的最高追求,这与传统的“求人道于穷苦寒贫之中”的封建道德形成鲜明对立。他从密尔的功利主义出发,提出“人世三宝说”。西周的主要著作有:《人世三宝说》、《美妙学说》、《百一新论》、《军人敕谕》等。他的主要译著有:《万国公法》、《心理学》、《利学》等。

西周

中国古代的王朝。公元前1047年,武王伐纣灭商。随后周公经过3年战争,稳定了局势,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先后分封了数百个诸侯国。仅周初就有71国,其中姬姓40国。成、康、昭、穆4王在位期间,是西周国力最强的时期,仅昭王就在位55年。厉王时衰落,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828年宣王即位后取得了一些征伐的胜利,号称中兴。此后幽王上台,任用奸臣,贪恋女色。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杀死幽王,西周结束。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西周

西周Xizhou

从周武王至周幽王时期建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周王朝(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继位后的第十一年一月癸巳日,周军出发伐商。二月甲子日在商郊牧野和商纣王决战。在强大攻势面前,“纣师皆倒兵以战”(《史记·周本纪》)。殷纣王逃奔至鹿台自焚而死,武王以黄钺斩掉纣头,悬于大白之旗示众。次日,在商王宫殿里举行隆重仪式,宣告“革殷受天明命”(《逸周书·克殷》),周王朝代替了商,确立起统治地位。周王朝建立后两年,周武王病逝于镐京。由于武王子成王年幼,遂由武王弟周公当政。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和营建成周洛邑之后,还政成王,并在以后尽心尽意地辅佐成王。
西周初期,统治者实行大规模的分封以为藩屏,又以商王朝的覆灭为鉴戒,制定出各种有利于社会稳固的政策。周成王接受周公的谆谆告诫,在执政时以兢兢业业著称。周初统治者为抑制奢侈之风而戒酒,《尚书·酒诰》就是一篇著名的戒酒诰令。直到周康王时,统治者还念念不忘此事。周康王说:“我闻殷坠命,唯殷边侯、田(甸)雩殷正百辟,率肄于酒,故丧师已。”(《大盂鼎》)成王、康王时期,周王朝继续分封诸侯,开拓疆土,国力强盛,所以《史记·周本纪》谓:“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成康之治确是周王朝统治的安定发展时期。
从武王开始,经周公东征直到成康时期,周王朝所开拓经营的重点是东方,其次是东南地区。到了昭王时期,凭借强盛的国力,周王朝便着重向南发展,而对北方的戎族采取守势。昭王虽然死在第二次南征途中,但周王朝向南方扩展的目的还是达到了的。穆王时期,周王朝继续向外扩展,史称“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左传》昭公十二年)古本《竹书纪年》有穆王“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的说法,可见,穆王向西巡游已经到达了很远的地方。
穆王以后的共、懿、孝、夷四王在位的时期,周王朝已将注意力从对外征讨、巡游转向内部统治结构的巩固和贵族间等级秩序的稳定。继夷王之后的厉王时期,周王朝的统治开始衰落。周厉王虽然声称自己“亡康昼夜,经雍先王”,象先王一样勤于政事,但实际上却在损害许多社会阶层的利益。他任用的卿士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国语·周语》上),加重了民众负担,以至造成“下民胥怨,财力单竭”(《逸周书·芮良夫》)的后果。国人暴动之后,“厉王出奔于彘”(《史记·周本纪》)。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邑,诸侯奉王子靖为周宣王。
由于宣王亲历了国人暴动的社会风暴,所以他对其父厉王的暴政及其恶果能有较深刻的反省,并由此出发而采取了一些明智的政策。宣王初期,周王朝北方和西北的猃狁势力日炽,并曾骚扰关中地区。宣王讨伐猃狁的战争获得很大胜利。此外,宣王还曾率军征伐徐方,凯旋而归。对江汉地区的征伐也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为了对付西戎,周宣王曾命秦部落的首领秦仲为大夫。秦仲被西戎杀死后,宣王发援兵7000人助秦仲之子,终于打败了西戎(见《史记·秦本纪》)。这些对外战争的胜利虽然有一番中兴景象,但宣王后期,对外战争接连失败,“中兴”也成过眼烟云。
前781年,幽王继位,时天灾人祸频仍。他用人不当,宠幸褒姒,引起贵族阶层和民众普遍不满。周王朝和一些诸侯国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诸侯干预王朝事务,使矛盾更复杂。前771年,幽王率军与申、缯、西戎等的兵众战于骊山, 大败, 幽王和伯服均被杀于戏。西周王朝至此寿终正寝。在我国古史上, 西周是一个重要的朝代, 它的政治和经济都有较快发展, 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两大柱石的周代社会结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它既和原始氏族时代以及殷商时代的情况有别, 又跟绵亘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时代的情况不同, 它虽然继往开来, 但却又自成体系, 所以引起了历代史家对它的重视。

西 周 王 系 表

☚ 周原   周文王 ☛
西周

西周

朝代名。指周武王至周幽王时期建都于镐京 (今西安) 的周王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周武王继位后的第十一年一月癸巳日,周武王率联军伐商,二月甲子日于商郊牧野与商纣王决战。结果 “纣师皆倒兵以战” ( 《史记·周本纪》),纣王逃至鹿台自焚而死。武王以黄钺斩其首,悬于大白之旗示众。次日,宣告 “革殷受天明命”,周王朝建立。两年后武王病逝,由于成王年幼,遂由武王之弟周公摄政。周成王接受周公的辅佐,执政勤谨。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和营建成周洛邑以后,还政成王 西周初期,实行大规模的分封以建藩屏,并以商王朝的覆灭为鉴戒,制定各种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政策; 为了抑制殷商的奢侈遗风,严令戒酒,如《尚书·酒诰》就是一篇戒酒诰令。直到周康王时,统治者还念念不忘此事。周康王说:“我闻殷坠命,唯殷边侯、田 (甸) 雩殷正百辟,率肄于酒,故丧师已” ( 《大盂鼎》)。成王、康王时期,周王朝继续分封诸侯,开拓疆土,国力强盛。《史记·周本纪》载: “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即史书誉称的 “成康之治”。从武王开始,经周公东征乃至成康时期,周王朝开拓经营的重点是东方,其次是东南地区。到了昭王时期,凭借强大的国力,便着重向南发展,而对北方的戎族采取守势。昭王虽死于第二次南征途中,但周王朝向南方扩展的目的基本达到。穆王时期,继续向外扩张,史称“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 《左传》昭公十二年)。古本 《竹书纪年》有穆王 “西征,至昆丘,见西王母” 的说法,可见穆王西巡达到很远的地方。穆王以后的共、懿、孝、夷四王在位时期,周王朝已将注意力从对外征讨巡狩转向内部统治结构的巩固,稳定贵族间的等级秩序。继夷王之后的厉王时期,周王朝开始衰微,周厉王虽声称自已 “亡康昼夜,经雍先王”,像先王一样勤于政事,但实际上却弊政丛生。他任用的卿士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 (《国语·周语》),加重了民众负担,造成“下民胥怨,财力单竭” 的后果。国人暴动之后,“厉王出奔于彘”( 《史记·周本纪》)。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邑,诸侯奉王子靖为周宣王。周宣王初期,曾几次对北方和西北用兵,打败了猃狁和西戎,给周王朝带来几分中兴景象。但随后又连连失败,“中兴” 也化为过眼烟云。前781年,幽王继位,天灾人祸频仍,而幽王荒政,宠幸褒姒,引起朝野上下普遍不满。加上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矛盾尖锐,诸侯干预王朝事务,使矛盾复杂化。前771年,幽王率军与申、缯、西戎等联军战于骊山,大败,幽王和伯服皆被杀于戏,西周王朝至此寿终正寝。在中国古史上,西周是一个重要的王朝,它的政治和经济都有较大发展,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两大柱石的社会结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与原始氏族时代以及殷商时代的情况有别,又与绵亘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时代的情况不同,它继往开来,又自成体系,所以引起了历代史家对它的重视。

☚ 商   东周 ☛
西周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Xizhou

朝代名。周是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古老部落,在商强大时,是商朝的属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趁商王朝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之机,率兵伐商,灭掉商朝,建立周朝。周朝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其疆域东到大海,西到今甘肃一带,北到今辽宁,南到汉江和长江,东南到今江苏。周朝的农业比商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产品种类增多,手工业中青铜器的应用比商朝更为普遍。周厉王时残酷的剥削和掠夺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厉王出奔于彘(今山西霍县),朝政由诸侯共管,史称“共和行政”。后归政于厉王之子宣王,宣王统治了47年,在这近半个世纪中,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更加深化,政权不稳定,到其子幽王即位的第二年,关中发生大地震,人民流离失所,死亡无数,严重的自然灾害加速了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周贵族引入游牧部落犬戎,进攻镐京,杀死幽王,西周遂亡。次年,幽王之子建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西周在经济上推行井田制,这体现了我国奴隶制在西周时代已经获得高度发展,是其繁盛时期。在政治上,西周初年即推行分封制,巩固了奴隶主国家政权,以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来为周王维持奴隶统治。王室的官吏都是由贵族充任,并由其长子历代世袭,保持了以血缘为带联系起来的宗法关系。这种宗法关系是维护以周天子为首的奴隶主统治集团的重要力量。

西周王系表

☚ 周   宗法制 ☛

西周1829—1897

日本哲学家,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早年学习儒学,1862年到荷兰留学,接受孔德实证哲学的影响,回国后创办“育英社”,介绍西方学术思想。主要著作有《百一新论》、《百学连环》、《人世三宝说》等。

西周

中国历史上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朝代。约当前11世纪~前771年。约前1027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成王继位后,东方地区发生叛乱,周公调兵东征,历时3年,平定叛乱。至此周的统治势力才真正扩展到东海之滨。为便于控制东方,周王朝在洛水流域营建东都(今河南洛阳),称“成周”,西都镐京称“宗周”,形成东西二都。
国家体制 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对诸侯拥有赏罚予夺之权。在所封71个诸侯国中,同姓诸侯占53个。各诸侯国实行世袭制,在封国内拥有行政、军事、经济诸大权,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承认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对周天子承担保卫王室、纳贡、朝贺等义务。诸侯在各自封国内,亦仿照中央,分封所属卿大夫,其封地称“采地”或“采邑”。卿大夫再给予士以一定的食地。这种层层分封制,建立起一套从周天子到⼠的宝塔形贵族统治网。与分封制相配合,周王朝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宗法制度。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王位,称“大宗”;诸庶子受封,称“小宗”,通过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分封来确定财产和政治地位的高低。在职官制度上,中央实行公卿体制。中央政府机构分为卿士寮、太史寮和宫廷机关等3大部门,设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六官(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卿士、太史和其他一些专职官员。这些官职均由贵族担任,父死子继,世代相袭。在地方上,除实行分土封侯制外,基层则为国野乡遂体制。西周的军队有很大发展。周初的最大军队建制为师,至后期发展为军,以兵车为主,配之以徒兵。在思想统治上,强调礼法,并把人们划分为10个等级。这是阶级关系在政治关系上的反映,以此作为当时各种统治制度的基础。在刑法上,制定出墨、劓、宫、剕、大辟等5刑。
社会经济 实行土地国有化的井田制度。有公田、私田之分,以劳役地租的形式进行剥削。农业生产,农作物品种有所增加,有黍、稷、麦、牟、麻、菽、稻、粱、秬、徐及蔬菜、瓜果等;生产工具以木制、石制为主,有木制耒耜、骨铲、石铲、石犁、石刀、蚌镰等,此外还有少量的青铜农具,如铜铲、铜镈、铜镐、铜锄;生产技术上,掌握了轮流休耕方法,注重选育良种、施肥、除草、除病虫害及灌溉、排水等。手工业和商业,实行 “工商食官”制度。手工业有青铜铸造、制陶、制骨、制玉器、制革、漆器、丝织等种类。商业主要为贵族服务,以交换奴隶、牛马、兵器和珍宝异物为主,多采用物物交换形式。货币仍以贝币为主,计算单位为朋,另有铜币,以寽为单位。
文化艺术 产生了 《尚书》 、《诗经》等历史典籍和文学作品中的部分篇章。乐器种类更加完备,十二音律和七声音阶至西周后期已正式确立。
周幽王统治期间,奢侈腐朽,贪得无厌,废嫡立庶,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举兵攻周,杀幽王于骊山之下,都城丰、镐被洗劫一空。此后平王即位,东迁洛邑,西周灭亡。从周武王灭商,历经成王诵、康王钊、 昭王瑕、 穆王满、 共王繄扈、 懿王、 孝王辟方、夷王燮、厉王胡、宣王靖、幽王宫涅,共传11世,12王。

西周xi zhou

Western Zhou Dy nasty

西周

战国时小国。周考王(前440—426年在位)所封,始封之君为考王弟、西周桓公揭,都城在河南(即王城、今河南洛阳市)。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

西周

先秦国名,战国时封置,都河南城(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后灭于秦。

西周

❶朝代名。周武王至幽王之世。即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771年。都镐京(陕西长安沣河东)。史称西周。(参考图82—95)
❷古国名。周考王以王城故地封其弟揭,建都于河南(河南洛阳西),是为桓公。时王都在洛阳,王城在其西,故称西周。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