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北联合大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北联合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地区的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原名北洋大学) 和北平研究院内迁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西安临时大学南迁城固,不久即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学校最初设6个学院,23个系,散居在3个县的6处地方。城固是学校本部。文理学院(设国文、外国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系),法商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商学等系),教育学院(设教育、体育、家政等系),工学院(设土木工程学、矿冶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讯工程学、化学工程学、纺织工程学等系),均设在城固境内。农学院(设农学系、林学系和农业化学系)设在勉县,医学院设在南郑县。另外,还设医科研究所和图书组、出版组。同年,工学院分立为西北工学院,农学院分立为西北农学院。1939年7月西北联合大学改称国立西北大学。不久师范学院(1938年由教育学院改称)分立为西北师范学院,医学院分立为西北医学院。西北大学设文、理、法商3个学院,共12个系。1941年起,西北师范学院陆续迁往兰州。1946年西北大学迁西安,北平大学等校部分师生迁回平、津复校。西北联合大学在抗日战争中形成,在一年多时间里迁校两次,辗转数千里。学校学科齐全,名家云集,学风严谨,人才辈出。与当时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遥相呼应。在校学生总计1472人。专任教师21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5人。学校以“公诚勤朴”为校训,以严谨勤学作风范,以民主进步而闻名,享有“第二抗大”之美名。全国著名的进步学者许寿裳、李达、许德珩、章友江、陈豹隐、张友渔、彭迪生、曹靖华、马师儒等,先后在学校执教。西北联合大学的形成和发展,对陕西和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北联合大学

135 西北联合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天津北洋工学院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次年又迁至陕南,改名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设文理、教育、法商、工、医、农6个学院。1939年7月后改组为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和西北农学院,取消西北联合大学名称。

☚ 西南联合大学   华北联合大学 ☛

西北联合大学

简称“西北联大”。抗日战争期间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组成的临时大学。1937年组成,次年正式定名。初址于西安,后迁陕南。1938年后所属各学院相继独立、改组为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

西北联合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设立的一所国立综合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位于北平的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位于天津的北洋工学院3所高校内迁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次年迁至陕南,改名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简称 “西北联大” ,共6个院23系,学制4年,医学院为5年,采取校务委员会制,由原3所大学校长组成。1938年工学院、农学院先后独立1939年 “西北联大” 改称西北大学。不久师范学院和医学院也相继独立。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师生迁回北平恢复原校,称北平师范学院。1946年西北大学迁至西安。西北联合大学是在特别历史时期形成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西北联合大学

简称西北联大。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次年又迁至陕南,在城固、南郑、沔县三地分设文理、法商、师范、工、医、农六大学院,改称西北联大。1939年改为西北大学和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

西北联合大学

西北联合大学

简称“西北联大”。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天津北洋大学院迁往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又迁至陕西城固县,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下设6个院23个系。1939年7月改组为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和西北农学院。抗战胜利后,西北师范学院的部分师生迁北平复校,称北平师范大学。1948年又称北平师范大学。

☚ 西山会议派   西北边防军 ☛
000010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