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背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背影

背影

抒情散文。朱自清著。作于1925年10月。收于《背影》,见《朱自清文集》第2卷,上海开明书店1953年出版。文章描述了父亲在火车站为“我”送行的一个场面,抒写父子离别时相爱相怜的真挚感情,反映在灰暗的社会里小资产阶级家庭的困境与哀愁。先写祖母亡故、父亲失业后家中凄凉的境况,由此勾起了“我”对四处奔波的老父的思念之情。接着集中笔墨写父亲送“我”上车、为“我”买橘子爬月台时的“背影”,表现父亲拳拳慈爱之心。再写临别时父亲的“背影”在车站的混杂人群中消失。最后补叙父亲的经历和几年来“我”对父亲的印象。作品中反复写“我”在“晶莹的眼光”中出现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加上父亲那封表达自己晚年衰老凄苦的信,使全篇充满着浓重的感伤气氛,读来感人至深。文章以三次“背影”为线索,前后呼应,结构缜密,文笔质朴动人,是作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

☚ 这样的战士   翡冷翠山居闲话 ☛
背影

背影

朱自清作。初载于1925年11月22日《文学周报》200期;初收于1928年10月开明书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这篇只有一千余字的短短的散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背影》。这篇回忆性抒情散文,写的是1917年冬父子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文章以背影为行文线索,开篇渲染了浓郁的悲切气氛;接着通过桔子这一细节,集中刻划父亲的背影;最后以父亲来信为感情触发点,在晶目光中又看到父亲的背影,与开头呼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慈爱和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感念。这篇散文是在朱自清“读了父亲的信”,“泪如泉涌”,感情十分激动的情况下写成的,作者对父亲的刻骨思念之情,犹如一股细流奔泻于字里行间,倾注于背影之中。他巧妙地以悔恨来反衬思念,这就使思念之情格外深沉了。父亲这“背影”,凝聚着人类普通又崇高的感情,即父爱、父子之爱。同时,它还包含着中国小资产者的悲剧性命运,是这一广大社会阶层的缩影,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在当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

背影bèiyǐng

人体的背面形象。
★人心向背

背影bèiyǐng

人体背面的影像。
【组词】高大的背影︱远去的背影
【例句】我站在路口望着他们并肩走去的背影,久久舍不得离开。
 ❍ 他那高大的背影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近义】身影
【反义】正面

人影

人影

身影 影影 附景
踪影,人影:脚影
人的背部影:背影 后影
女子的身影:鸾影
夫妻的身影:俪影
清瘦的身影:瘦影 纤影
俏丽的身影:倩影
伟大的身影:鸿姿
迅疾的身影:锐景
孤单的影子:孤影(清灯~)
孤独的身影:片影
客中孤独的身影:羁影
死者的身影:灵影
死者颓坠的遗影:颓影
人影摇晃的样子:黑幢幢
(人的身影:人影)

☚ 各种影   影像 ☛
背影

《背影》beiying

现代散文。作者朱自清。1925年10月写于北京。这篇散文不仅是朱自清的代表作,而且几十年来,它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堪称“五四”以来散文园地中的一枝奇葩。
这篇回忆性的散文记叙了两年前作者与父亲在车站分别的难忘情景,表现了真挚深厚的父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遇下对父亲倍加怀念的心情。文章以父亲的令人难以忘怀的背影作为铺陈事实、生发情节的中心,充分展现了旧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文章透过儿子的目光,写出了父亲不胜道路艰难的身姿,写出了父子之间心灵深处的撞击。文章具体描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一闪而过的一个场景,但它却形象地映现出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有多少个家庭正象文章里描写的那样,只能带着无可奈何的凄凉心情走向破产。
“情真意切”是这篇散文艺术魅力的核心所在,作者把抒情直接融化在文章的叙事过程中,通过感情的折光来映照真实的描写,对父亲的思念、对父亲背影的追述、家庭境遇的变故,在作者深情的表述中形成一个感情的“网”。此外,文章平实质朴的文风,天然去雕饰的表述方式,显示了作者特有的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功力。象《背影》这样以一篇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享有高度评价的情况,是不多见的。

☚ 古代英雄的石像   荷塘月色 ☛
背影

《背影》

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创作于1925年,并于同年11月22日发表在《文学周报》第200期上,后于1928年收入开明书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背影》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作品中回忆了1917年父亲于南京送他去北京读书时的一段往事,通过描写父亲亲自将他送上火车,并在车上为他挑选好座位,又为他在月台上买橘子等一系列细节,表现了父亲那深厚而挚诚的爱。在文章的后面,作者还回忆了几年以来,父亲和自己东奔西跑的不安定的生活,家中的情形一日不如一日,父亲的身体也日渐衰老,作者对这一切发出深深的感叹,表现出作者对于父亲的一片关心和爱怜之情。《背影》通过朴实的描写和真切的记述,表达了对于父亲的深深怀念,同时还表达了当时生活的艰辛,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伤感情绪。最后父亲的来信触发了作者的感情,在泪光中,仿佛又看见了父亲的背影,渐渐远去,渐渐模糊,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作者通过父亲的“背影”,凝聚了人类既普通又崇高的父子之爱。《背影》之中包含了中国小资产阶级悲剧性的命运,是这 一阶层的 一个缩影,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篇作品情感真挚,描写细腻,语言质朴,意境幽远,催人泪下。《背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散文,还曾被选入中学课本,影响极为广泛。

☚ 故乡的野菜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背影

散文。朱自清作。写于1925年10月。描述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抒发了怀念父亲的深情。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