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襄阳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襄阳乐

襄阳乐

乐府歌曲名。《西曲歌》之一。南朝宋竟陵王刘诞作。《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 “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乃为雍州(南朝侨置雍州于襄阳)刺史,夜闻诸女歌谣,因而作之。所以歌和中有‘襄阳乐’,夜乐之语也。”今存歌辞九首, 皆男女情歌。又有《大堤曲》,亦出此。刘宋时另有歌颂襄阳太守刘道产之乐歌,虽名《襄阳乐》,与此不同。

☚ 估客乐   杨叛儿 ☛
襄阳乐

襄阳乐

南朝乐府民歌篇名。属《清商曲辞·西曲歌》,见《乐府诗集》卷四八。《古今乐录》曰:“《襄阳乐》者,宋随王诞之所作也。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449)仍为雍州刺史,夜闻诸女歌谣,因而作之。所以歌和中有‘襄阳来夜乐’之语也。旧舞十六人,梁八人。又有《大堤曲》,亦出于此。简文帝雍州十曲,有《大堤》《南湖》《北渚》等曲。”《通典》曰:“裴子野《宋略》称晋安侯刘道产为襄阳太守,有善政,百姓乐业,人户丰赡,蛮夷顺服,悉缘沔而居,由此歌之,号《襄阳乐》,盖非此也。”《乐府诗集》所收《襄阳乐》共九首,内容均写男女恋情,其中女子当系来自扬州,故有“人言襄阳乐,乐作非侬处。乘星冒风流,还侬扬州去”这样的诗句。

☚ 估客乐   三洲歌 ☛

《襄阳乐》

其一

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

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曲歌》

《襄阳乐》亦属《西曲歌》。关于它的兴起,有两种说法。一是《通典》云:“裴子野《宋略》称晋安侯刘道产为襄阳太守,有善政,百姓乐业,人户丰赡,蛮夷顺服,悉缘沔而居。由此歌之,号《襄阳乐》。”另一是《古今乐录》的记载:宋随王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449)仍为雍州刺史, “夜闻诸女歌谣,因而作之,所以歌和中有‘襄阳来夜乐’之语。”今人亦有把这两种说法合二为一的(见《乐府诗史》271页)。郭茂倩《乐府诗集》共存《襄阳乐》九首,这里选录其中的两首,虽都是情歌,但亦可以从中看出当时的社会面貌。

这首歌借一位女子之口,描绘了大堤地区姑娘的美丽,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一些富庶地区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同时也暗含着这位女子对情人的不信任的复杂情感。

这首歌似乎是一对情人行将分别时女子对男子的嘱咐。它的表面意思很简单。 “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这两句是说:你早晨离开襄阳城,晚上就要在大堤住下了。 “襄阳”,南朝时郡名,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 “大堤”,也是南朝时地名,今地点不详,但就诗的内容来看,当距襄阳城不太远。在这两句平常话语里,包含着这位女子对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何以如此呢?一方面,可能由于这位女子的痴情,但另一方面,或许这位女子还有难以言传的心事。

接下去, “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两句,把话题转至大堤,同时也曲折委婉地道出了这位女子难言的心事:你晚上所到的大堤可是个好地方呵,那里的女子们个个有花一样艳丽的容貌,到时候会使郎君眼花缭乱的。既然是分别前的言语,那么把话题转移到情人将要去的地方,描绘那里的物丰人美,这是合乎情理的。可是,大堤的姑娘美则美矣,何以要把话题最终扯到“郎”的身上呢?由此,人们可以看出这位女子的话中有弦外之音。由情人的行将离去,想到了大堤女儿们的风流艳丽,于是,她开始担心起来:自己的情人会不会遇到大堤女子之后而将自己遗弃呢?所以,她在分别时才故意向情人提醒这些,免得自己所担心的情况真的变成现实。这两句,以含蓄、委婉的语言,惟妙惟肖地勾画出这位多情女子的复杂心态,这在当时男尊女卑,经常出现男子负心行为的社会中,是具有典型性的。

其二

女萝自微薄,寄托长松表。

何惜负霜死,贵得相缠绕。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曲歌》

这首歌是一位痴情女子的内心独白,是她对自己所追求的爱情坚贞不渝的誓言。它反映了南朝时期的青年女子对美好的爱情理想的向往以及不惜为理想而献身的坚强决心。

“女萝自微薄”写女子对自身价值及社会地位的认识。 “女萝”,在古代有人说是菟丝,有人说是松萝,总之是一种柔弱的蔓生植物。这里是女子以女萝比喻自身力量的微弱,社会地位的卑下,有很强的依赖性。这句话出自一位弱女子之口,可谓悲苦之词。 “寄托长松表”,表现了这位女子求得依赖、求得精神寄托的愿望和要求。正因为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社会地位卑下,所以她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追求一种理想的爱情,把自己委身于自己心爱的人,以同他白头偕老。这两句,既写出了封建时代青年女子自卑的普遍心理,也反映出她们追求美好爱情、选择称人如意的恋人以求寄托的共同愿望。

“何惜负霜死,贵得相缠绕”两句,是女子为追求爱情理想而不惜献身的表白。意思是说,女萝负霜而死,并不可惜,只要它能紧紧地与长松缠绕在一起,死得其所。这两句,充分表现了青年女子为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所具有的坚定信念和刚烈性格。言词激切、沉著,不作哀叹之音,不唱凄凉之调,寸寸柔肠变作琅琅之语,缠绵之思化为刚贞之情。

这位女子的声音,人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类似的言词不绝于响。《诗经·王风·大车》中就有“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之语,南北朝时期的《闹欢变歌》也唱道:“锲臂饮清血,牛羊持祭天。没命成灰土,终不罢相怜”。这首《襄阳乐》以托物寓意的艺术手法,唱出了同样的声音,表达了同样的情怀!


乐府诗《襄阳乐》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襄阳乐

 

[南朝]民歌


 女萝自微薄,寄讬长松表。何惜负霜死,贵得相缠绕。

 《襄阳乐》在《乐府诗集》中属《清商曲辞·西曲歌》,共有九首。 《女萝》系其中的第八首。
 襄阳,即今湖北省襄阳县,东汉末置为襄阳郡,东晋废,刘宋时又予恢复。南北朝时,襄阳是商业繁盛、文化发达、歌妓众多、商旅往来不绝之地。 《古今乐录》曰:“《襄阳乐》者,宋随王诞之所作也。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50年)仍为雍州刺史,夜闻诸女歌谣,因而作之,所以歌和中有‘襄阳来夜乐’之语也。”这说明此类歌最初系刘宋朝的随王诞由襄阳郡守经上调到雍州(当时治所在襄阳)刺史任上后,夜闻诸女子唱歌谣有感而作。
 《女萝》歌系女子之歌。它歌咏了女子自微自薄、自勉自劝、自宽自慰的复杂心理。“女萝”又名松萝,系地衣类植物,体丝状,淡黄绿色或灰白色,多生在深山中,常附着在松树或其他树木的树皮上,自树梢向下悬垂。全诗采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借女萝以喻托身男子而生活的女子。其意为:女萝微小又薄弱,只好寄托在高高的松树身上来生长。何敢怜惜被酷霜摧打而死,所可珍贵的是能够缠绕在高高的松树身上。
 此诗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妇女们对于自身失去独立地位、独立人格、沦为男子附庸的深沉哀惋 封建社会,作为奴隶社会的取代者,开始它是进步的,是蓬勃向上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越来越走向腐朽、没落和反动。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满足自己骄奢淫糜的生活,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而且在思想、文化方面大肆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以愚昧、奴化劳动人民。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被确定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道德教条被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中国人民受尽了毒害,而妇女则受毒害最深。毛泽东在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 “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以至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之为鬼神系统(神权)。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说明在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着少数封建统治者种种束缚、压迫和剥削,而妇女处在最底层。封建统治者为了把妇女变为他们的玩物,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南齐东昏侯萧宝卷为其宠爱的潘妃“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 曰: ‘此步步升莲花也’”(《南史·齐东昏侯纪》)之后,逐渐强迫妇女缠足,妇女成为男子的玩物和附庸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多少妇女的聪明才智被窒息、被埋没、被摧残、被扼杀,多少妇女的生活权利被剥夺。真正能够得到一个可以以身相托的男子安身立命者,实属三生有幸,是封建社会妇女们的共同心愿。此诗即表现了妇女们的这种卑微而又可怜的心愿。在那种黑暗的社会里,她们不敢有什么抱负和理想。她们的唯一心愿就是能象女萝草那样,将自己微薄的身躯和生命托附在男人身上,那怕是受尽寒霜之苦,甚或被风霜刀剑摧残而死,又有什么可以怜惜呢,值得珍视的是总算身有所托了!从这里,既可以看出她们的不幸和封建社会的罪恶,也可以看出她们忠于爱情的可贵品质。
 此诗格调低回、屈曲、凝重、哀惋。语言含蓄、婉转、清丽、淡雅。感情深沉、微妙,意蕴丰赡、深邃。读之,发人遐想,引人深思。

襄阳乐

乐府《西曲歌》名。南朝宋竟陵王刘诞作。《乐府诗集·襄阳乐》引 《古今乐录》:“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 (449年),仍为雍州刺史 (南朝侨置雍州于襄阳),夜闻诸女歌谣,因而作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