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裹足不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安于现状;裹足不前

 【安于现状】ān yú xiàn zhuànɡ 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例〉改革的大潮要求人们不断进取,那种安于现状的态度是不行的。
【裹足不前】ɡuǒ zú bù qián 形容因害怕或有所顾虑而犹豫徘徊。(裹:包,缠。足:脚。)〈例〉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辨析 都有不肯前进的意思;都用作贬义;都常作谓语、定语、状语。
“安于现状”是直陈性成语;着重于满足现实生活和工作,不求进取;语义程度较轻;多用于口语。“裹足不前”是比喻性成语;着重于因胆怯、害怕,有顾虑,不前进;有时也因思想保守,而不肯前进;语义程度较重;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提示 “状”不能写作“壮”;“裹”不能写作“裏”,“足”不能写作“脚”。
  • 上一篇:安闲自在;悠然自得
  • 下一篇: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裹足不前;畏葸不前;勇往直前”的拼音、意思、反义词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裹足不前;畏葸不前;勇往直前

 裹足不前 裹:包上,缠住。像裹住脚似的不再向前,多指思想上有所顾虑,不敢前进。描写性成语。语本秦·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当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便唉声叹气,裹足不前。(陶铸《革命的坚定性》)好长一段时间,我蛰居家中,对未来裹足不前,迟迟不敢起步再出发。(谢棻《感谢伤口》)
畏葸不前 葸:畏惧。畏惧害怕,不敢向前。富含书面语色彩。常作谓语、定语。
这担子对刚走上教师岗位的他来说,无异是千斤重担。面对重担,软弱者畏葸不前,坚强者却因此而奋发有为。(周崇坡《晨窗漫笔·园丁之歌》)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而在有些人面前呢?却做了畏葸不前的借口。(毛泽东《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
亦作“畏缩不前”。
在这种骨节眼上,咱们畏缩不前,使朝廷全力进攻张敬轩,岂不是卖了朋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一章)
勇往直前 不顾任何险阻,勇敢地一直往前。直陈性成语。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在罗蒙诺索夫看来,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挂彩,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取得胜利。(叶永烈《为科学献身》)那种勇往直前、信心百倍的战斗精神,非常旺盛。(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
“畏葸不前”的“葸”不读sī,“勇往直前”的“勇”不能写作“永”。
  • 上一篇:国破家亡;国泰民安
  • 下一篇:号啕大哭;捧腹大笑

“踌躇不前;裹足不前”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踌躇不前;裹足不前

 【踌躇不前】chóu chú bù qián 犹豫不决,不敢前进。(踌躇:犹豫,迟疑不决的样子。)〈例〉在科学研究上遇到疑难问题时,我们应该知难而进,不能踌躇不前。
【裹足不前】ɡuǒ zú bù qián 裹住脚不前进。形容因害怕或有顾虑而不继续前进。〈例〉我们不能一遇到困难就裹足不前。
辨析 都有不继续前进的意思;都用作贬义;都常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踌躇不前”是直陈性成语;着重指因犹豫而不敢前进;多用于书面语。“裹足不前”是比喻性成语;着重指因害怕或有某种顾虑而不敢前进;有时也指思想保守;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提示 “踌躇”不能读作“shòuzhù”;“裹”不能写作“裏”。
  • 上一篇:愁眉不展;愁眉苦脸
  • 下一篇:踌躇满志;趾高气扬

裹足不前guǒzú-bùqián

脚被包裹住了一样停步不前。源自秦·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战国末期,楚国人李斯来到秦国,受到秦王嬴政(秦始皇)重用,被拜为客卿。此时的秦国日渐强盛,其他六国许多有识之士都前来投奔。秦国贵族们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让秦王嬴政驱逐包括李斯在内的外来宾客。李斯写了有名的《谏逐客书》进行劝阻。文中说到: 驱逐宾客,会使天下的人才像脚被包裹住一样不到秦国来,这无疑是借兵给敌人,送粮给盗贼。秦王嬴政接受李斯的劝阻,撤销了逐客令。
现常用“裹足不前”来表示思想保守,不敢放手行事,或畏难而止。

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

〈成〉比喻有顾虑或害怕而停止不前:不能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
【反义】勇往直前。

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

【释义】
形容停步不往前走(多指有顾虑)。裹足:把脚缠绕包扎住。

【色彩】
含贬义。

【近义】
逡巡不前︱迟疑不决︱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反义】
勇往直前︱当机立断。

【造句】
 ❍ 在科学的大门前面,你不要~。
 ❍ 我们不做~的懦夫,要做勇于探索的勇士。

【正形】
“裹”是“衣”字当中一个“果”字。

裹足不前

(同)作茧自缚 故步自封 停滞不前
(反)勇往直前

踟蹰不前、裹足不前[裹步不前]、逡巡不前、畏缩不前[畏葸不前]趑趄不前;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一往无前、勇往直前

○踟蹰不前chí chú bù qián

迟疑,不前进:征马~|在山隅~|任务既然接受了下来,就不容临阵脱逃,或者~了。

○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

停步不进(多指有所顾虑):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主公谁与定天下乎|不能在困难面前~。也说〖裹步不前〗。

○逡巡不前qūn xún bù qián

顾虑徘徊,不敢前进:面有惧色,~|战马~|九国之师~。

○畏缩不前wèi suō bù qián

害怕、退缩、不敢向前:真正的战士,谁能在炮火面前~呢|既然来了,就绝不能~|如临大敌,~。也说〖畏葸不前〗。

○趑趄不前zī jū bù qián

想前进又不敢前进:一将~,万夫皆无勇气|欲行又止,~|大敌当前,你坐拥重兵,却~,是何道理?

●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

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常思~,以徇国家之急|~地与洪水搏斗|他~地冲锋在前。

●挺身而出tǐng shēn ér chū

在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面对生死的严峻考验,他~|一名~的勇士。

●一往无前yī wǎng wú qián

不怕困难,奋勇前进:这个军队具有~的精神|~的勇气|吾志所向,~,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

勇敢地一直前进: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说出人不敢说底道理|人人摩拳擦掌,个个~|~的气概|~的游行队伍|青年们应该~|他们个个~,毫不畏缩。

裹足不前

裹足不前

像缠住脚似的不前进。
❶形容有所顾虑,不敢前进。
❷形容在成绩面前就此止步,不求上进。裹:包上,缠住。

☚ 胆小如鼠   惊弓之鸟 ☛

裹足不前

裹足不前

停步不前。裹:缠住,包裹。

☚ 故态复萌   灰心丧气 ☛
停步

停步

跓 住脚 停履 停踪 停足 植足 收迹 辍步 敛马 躇足 歇足 驻步 驻足 驻屐 驻脚
不再往前走:收步
停止不前:敛足 敛步
停住脚步,不再前进:停止不前 停步不前
在原地踏步不继续前进:踏步不前
停步不前,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裹足不前 裹足不进
有所顾虑而止步:裹足(杜口~)

☚ 不敢前进   徘徊 ☛

裹足不前

把脚缠起来,不再前进。军事上比喻因有所顾虑而停止前进。汉代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

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

be at a standstill;hesitate to move forward (/to proceed); halt in hesitation;hang a leg;mark time
❍ 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不能总在困难面前~。(杨沫《青春之歌》487)We mustn’t just be Party members in name,marking time,because there are difficulties before us.

裹足不前

hesitate;timid and hesitant; hesitate to move forward; mark time

裹足不前ɡuǒ zú bù qián

停下脚步,不再向前走。多指有所顾虑,不敢前往。hesitate to move forward, timid and hesitant, hang a leg, halt in hesitation

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

【解义】裹:缠住,包裹。停下步伐,不敢前进。
【用法】形容前面危险,或人们不乐于接近的事物。多指有所顾虑,可用此语。
【例句】他前怕狼,后怕虎,工作~,一直没有多大起色。
【近义】停滞不前
【反义】勇往直前

裹足不前

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范雎的人。他能言善辩,原先投在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门下,非但一事无成,还受了一场冤枉,几乎伤了性命。后来,他改姓换名,来到了秦国。
当时,秦昭王已在位三十六年,秦国最有势力的四个人:穰侯、华阳君(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兄弟)、泾阳君、高陵君(宣太后宠爱的儿子)。穰侯身为宰相,掌握大权,其余三人也轮流掌握兵权;他们依仗太后的权势,拥有很大的封地和财富,连国王都比不上。
范雎针对这一情况,先写了一封信给昭王,要求面谈。昭王便把范雎接进宫,吩咐左右退下去,然后恭敬地对他说:“先生有什么指教?”
“嗯!嗯!”范雎回答。
昭王连问三次,范雎都不回答,只说“嗯!嗯!”昭王便跪着央求道:“难道我不值得先生指教吗?”
范雎这才开口说了一大篇道理,并且说:“现在我寄居在秦国,和您的关系还很生疏,但我要说的却是关于君臣和骨肉至亲之间的关系。今天我这样说了,明天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但我一点都不怕,只要我说的话对秦国有利,死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所担心的只是天下人看见我为秦国尽忠,反而被杀。那么那些有才能的人都将‘裹足不前’,莫肯向秦了!”
范雎诚恳的态度深深打动了秦昭王,取得了他的信任。不久,昭王就拜范雎为相,收回了穰侯的相印,让他告老还乡,还打发华阳君、高陵君和泾阳君到关外居住。这样,秦昭王在范雎的协助下,巩固了中央集权,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裹足不前”这个成语,来比喻止步不前。

裹足不前ɡuǒ zú bù qián

把脚缠起来,不再往前走。多指因有所顾虑而停止前进。《史记·李斯列传》:“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例】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不能总在困难面前~。(杨沫《青春之歌》)
〔反〕勇往直前

裹足不前ɡǔo zú bù qián

【释义】形容停步不前,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
裹足:?? ???.
?? ?? ? ???.
?? ?? ??? ???.
???? ??? ????.
【例句】工作中遇到了困难,要努力克服,不能裹足不前。
?? ?,??? ??? ???????? ????? ?????? ? ??.
【近义词】停滞不前 畏缩不前
【反义词】勇往直前 一往无前

裹足不前ɡuǒ zú bù qián

缠住脚不能前进。形容心怀疑虑,停步不前。顾笑言等《李宗仁归来》五:“我们如果在这样真诚恳切的态度面前,沉缅于个人的区区得失之中,~,那就要真的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十恶不赦的罪人了。”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近义〕畏缩不前 踟蹰不前 停滞不前
〔反义〕一往无前 勇往直前 昂首阔步
〔辨析〕“裹足不前”偏重指有疑虑而不前进,“畏缩不前”偏重指害怕而不敢前进,“踟蹰不前”偏重指犹豫而不前进;以上三者一般用于人。“停滞不前”偏重指停顿下来,不再前进,一般用于事物,较少用于人。另见“趑趄不前”(782页)。
〔连用〕畏首畏尾
〔俗语〕小脚老太太缠脚——裹足不前

思想上有顾虑,不敢前进裹足不前

格式 会意式。
释义 裹:包上,缠住。像缠住脚似地不再向前。
举例 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反义 突飞猛进

裹足不前;畏葸不前;勇往直前guǒ zú bù qián;wèi xǐ bù qián;yǒng wǎng zhí qián

裹足不前 裹:包上,缠住。像裹住脚似的不再向前,多指思想上有所顾虑,不敢前进。描写性成语。语本秦·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当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便唉声叹气,裹足不前。(陶铸《革命的坚定性》)好长一段时间,我蛰居家中,对未来裹足不前,迟迟不敢起步再出发。(谢棻《感谢伤口》)
畏葸不前 葸:畏惧。畏惧害怕,不敢向前。富含书面语色彩。常作谓语、定语。
这担子对刚走上教师岗位的他来说,无异是千斤重担。面对重担,软弱者畏葸不前,坚强者却因此而奋发有为。(周崇坡《晨窗漫笔·园丁之歌》)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而在有些人面前呢?却做了畏葸不前的借口。(毛泽东《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
亦作“畏缩不前”。
在这种骨节眼上,咱们畏缩不前,使朝廷全力进攻张敬轩,岂不是卖了朋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一章)
勇往直前 不顾任何险阻,勇敢地一直往前。直陈性成语。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在罗蒙诺索夫看来,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挂彩,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取得胜利。(叶永烈《为科学献身》)那种勇往直前、信心百倍的战斗精神,非常旺盛。(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
“畏葸不前”的“葸”不读sī,“勇往直前”的“勇”不能写作“永”。

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

停滞不前
ting zhi bu qian
【裹足不前】 缠住脚不前进。形容停步不前。源出秦·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停滞不前】 停止下来,不继续向前。
﹝例﹞ 科学的春天,已经不可阻挡地走来了,那么,他还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裹足不前呢? (程树榛:《大学时代》) 他认为象现在这样干,只能是临时性的,将来会出现问题,会有停滞不前的那一天。(李云德:《沸腾的群山》)
勇往直前
yong wang zhi qian
【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向前。﹝例﹞ 因为勇敢,这才能勇往直前,肉搏强敌,以报仇雪恨。(鲁迅:《坟·杂忆》)

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

把脚缠起来,不再往前走。多指因有所顾虑而停止前进。
〔例〕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绝不能~。
【提示】多因畏怯、有顾虑,有时因思想保守。含贬义。

裹足不前guǒzú-bùqián

裹足:缠足。脚像被缠过一样,不能前行。指心怀疑虑,止步不前。

裹足不前ɡuǒ zú bù qián

把脚缠起来,不往前走。多指有所顾虑而不敢前进。也作“裹足不进”。

裹足不前ɡuǒ zú bù qián

也说“裹足不进”。脚像缠住了不能走动。形容有所顾虑而停止前进。
老太太缠脚
小脚女人走路

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

【解义】 裹:缠住,包裹。停下步伐,不敢前进。
【用法】 形容前面危险,或人们不乐于接近的事物。多指有所顾虑,可用此语。
【例句】 他前怕狼,后怕虎,工作~,一直没有多大起色。
【近义】 停滞不前、畏缩不前
【反义】 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裹足不前ɡuǒ zú bù qián

裹: 用布缠。缠住自己的脚,不向前行。比喻停止,不继续。王朔《给我顶住》:“你是说使你心有顾虑~的是因为你已经结了婚,道德习俗不允许?”

裹足不前guo zu bu qian

裹:包上,缠住。像缠住脚似地不再向前。形容停止不前。多指思想上有顾虑,不敢前进。
【也作】裹步不前 裹足不进
【近】停滞不前踌躇不前
【反】突飞猛进 勇往直前

裹足不前 畏首畏尾guǒ zú bù qián;wèi shǒu wèi wěi

裹:缠住。指心存疑虑,胆小怕事,不敢前进。孟宪雍《漫说“三国演义”片尾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奠定了北魏政权的根基。如果当时,他们~,能够完成那样的功业吗?”


望而生畏 裹足不前wàng ér shēng wèi;guǒ zú bù qián

裹足:停步。指对见到的某种事物感到害怕,不敢向前。施扬《上海:爱,起潮了——“让我们同行”电视征婚活动纪实》:“仅一步之遥,令多少人~。一位来了多次,终又复返的男青年说,他有‘三虑’。”

裹足不前guǒzú-bùqián

裹:缠,包。脚像被缠住似的不往前走。指思想保守或有所顾虑,停止前进。
【例】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不能总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杨沫《青春之歌》)

4Z14【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

停步不前,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多指思想顾虑)裹:缠住,包裹。

裹足不前guǒzú-bùqián

〔偏正〕 缠住脚不向前走。多指有所顾虑而停止前进。语本《史记·李斯列传》:“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程树榛《大学时代》:“科学的春天,已经不可阻挡地走来了,那么,他还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呢?”
△ 贬义。用于写寡断。
【近义】停滞不前 踌躇不前 逡巡不前 如丘而止
〖反义〗奋勇向前 赴汤蹈火 勇往直前 一往无前。
也作“裹足不进”、“顿足不前”。

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

裹足:把脚缠住。不前:不敢前进。形容停步不敢前进。秦·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也作“裹足不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