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裳裳者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裳裳者华》,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禄。小人在位,则谗谄并进,弃贤者之类,绝功臣之世焉。”三家《诗》无异义。《序》说显误。此为一首赞美诗。前人解说分歧,迄无定论。一般认为是周王赞美诸侯之词。全诗四章,每章六句。前三章重唱,以鲜明的花朵起兴,以歌颂诗中“之子”的美好,语调轻快而有情致,有赞美之心而无阿谀之意。末章转而写“之子”的内在品德,归结为表里一致,美容美德。可谓善颂善赞。

☚ 瞻彼洛矣   桑扈 ☛

《裳裳者华》


诗颂贵族某人,一表人才,车马美盛,无所不宜。
裳裳者华,(一) 花儿朵朵在怒放,
其叶湑兮。(二) 叶儿密密叶儿旺。
我觏之子,(三) 我遇见了那人儿,
我心写兮。(四) 我的心里真舒畅。
我心写兮,我的心里真舒畅,
是以有誉处兮。(五) 这就有安乐的地方呀。

裳裳者华,花儿朵朵在怒放,
芸其黄矣。(六) 纷纷的花儿黄呀黄。
我觏之子,我遇见了那人儿,
维其有章矣。(七) 他真的是漂亮呀。
维其有章矣,他真的是漂亮呀,
是以有庆矣。这就有那喜庆呀。

裳裳者华,花儿朵朵在怒放,
或黄或白。白的白来黄的黄。
我觏之子,我遇见了那人儿,
乘其四骆。(八) 四匹黑鬣的白马已驾上。
乘其四骆,四匹黑鬣的白马已驾上,
六辔沃若。六根缰绳光呀光。

左之左之,(九) 向左呀,向左呀,
君子宜之。人儿无所不宜呀。
右之右之,向右呀,向右呀,
君子有之。人儿无所不有呀。
维其有之,(十) 因他无所不有呀,
是以似之。所以表里一致呀。


注 释
(一)毛亨:“裳裳,犹堂堂也。”
陈奂:“《说文·门部》云:‘闛闛,盛貌。’与堂堂同。”
(二)毛亨:“湑,盛貌。”
杨慎:“气相属,润相滋也。”
(三)郑玄:“之子,是子也。”
何楷:“觏,《说文》云:‘遇见也。’按遇有接遇之意。”
(四)朱熹:“则其心倾写而悦乐之矣。”
(五)王引之:“集传引苏氏曰: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尔雅》:‘豫,乐也。豫,安也。’则誉处,安处也。”
(六)毛亨:“芸,黄盛也。”
马瑞辰:“按芸者,𧶊之假借。《说文》:‘𧶊,物数纷𧶊,乱也。’今作纷纭。𧶊谓多,多则盛矣。”
(七)朱熹:“章,文章也。有文章,斯有福庆矣。”
(八)陈奂:“《四牡》,《传》云:‘白马黑鬣曰骆。’”
(九)朱熹:“言其才全德备,以左之,则无所不宜。以右之,则无所不有。维其有之于内,是以形之于外者,无不似其所有也。”
(十)魏源:“《潜夫论·边议篇》云:议者,民之所见也,辞者,心之所表也。维其有之,是以似之。是三家诗训似为有诸内形诸外之谊。《左传》言祁奚举贤,不废亲雠,建一官而三物成,亦引此诗维其有之,是以似之。而申之曰:维善故能举其类。类,即似之谓也。”

注 音
湑xu许 觏gou构 骆luo洛 辔pei佩

诗词《裳裳者华》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
 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
 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11)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12)

 
 【注释】 ①裳裳:犹“堂堂”,花盛的样子。华:花。湑(xu许):茂盛。②觏(gou 够):遇见。之子:这个人。写:通“泻”,宣泄。③誉:通“豫”,欢乐。处:处所。④芸:花黄色的样子。⑤惟:通“唯”,只。章:文章。此指礼乐法度。⑥庆:福庆。⑦或:有的。⑧骆:黑尾黑鬃的白马。⑨辔:马缰绳。沃若:光润的样子。⑩左之:犹“左兮”。左:左辅,指辅佐之人。宜:安。(11)右之:犹“右兮”。右:右弼,亦指辅佐之人。有:取。又陈奂《诗毛氏传疏》:“《说苑·修文篇》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传》曰:‘君子者,无所不宜也。’……言朝祀丧戎,无不得宜。”姚际恒《诗经通论》:“《毛传》曰:‘左,阳道,朝祀之事;右,阴道,丧戎之事’。按《老子》言‘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毛传》本此。”(12)维:语首助词。似:通“嗣”,继承。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古之明王能取用辅弼之贤,是以能使世禄者嗣其先祖耳。”
 
 【译文】 花儿开得真美盛,叶子繁茂郁葱葱。从我遇见这个人,忧心消尽来精神。忧心消尽来精神,因此安处乐欣欣。花儿开得真美盛,花开一片金黄色。我已见过这个人,他有礼乐好规章。他有礼乐好规章,因此福庆又吉祥。花儿开得真美盛,有的黄来有的白。我已见过这个人,车驾四马有黑鬃。车驾四马有黑鬃,六条缰绳耀眼明。左辅佐啊左辅佐,君子用贤得心又应手。右辅弼啊右辅弼,君子取贤有德又有才。任用贤哲良善人,让他们世代相继承。
 
 【集评】 宋·朱熹:“此天子美诸侯之辞。”(《诗集传》卷十三)
 清·方玉润:“末章似歌非歌,似谣非谣,理莹笔妙,自是名言,足垂不朽。虽曰承上‘沃若’,而下不过借六辔在手,以写全德备躬,常变大小,无适不宜。盖必诚于中而后形诸外也。故曰:维其有,是以似。”(《诗经原始》卷十一)
 今·陈子展:“言周王进用世禄子孙之诗。此大奴隶主妄自颂其分封世禄制之善者也。”(《诗经直解》卷二十一)
 
 【总案】 对这首诗的理解,历来不一致。《毛序》谓“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禄。小人在位,则谗谄并进,弃贤者之类,绝功臣之世焉”;朱熹则说是“天子美诸侯之词”。谨慎的方玉润则“阙疑”不定。近来又有人称“这是一首贵族男女的爱情诗”。从诗意看,是对一位贵族的赞颂。

《诗经》-《裳裳者华》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毛诗序》说此诗也是“刺幽王”的,同样没有根据。《裳裳者华》在《诗经》里紧接在《瞻彼洛矣》之后,因此朱熹说:“此天子美诸侯之辞,盖以答《瞻彼洛矣》也“(《诗集传》)。清人方玉润也持同一见解:“此诗与前篇互相酬答”(《诗经原始》)。也就是说,上一篇《瞻彼洛矣》,是诸侯赞美天子的诗,这一篇《裳裳者华》是周天子赞美诸侯的诗。这种说法比较合乎情理。我们认为此二诗同时产生于西周末年,为前诗的姐妹篇,前者如果称为祝辞的话; 那么,此诗则是答辞。二诗显示了君臣关系的信任融洽,诗情欢悦和谐,不会是暴君厉王和昏君幽王时的诗,很可能是周宣王时的作品。从诗的情调来看,二诗很有雍容和乐的庙堂文学特色,在雅诗里很有代表性。
 全诗共四章,每章各六句。其第一章大意是: 堂煌美丽的花呀! 它的叶子多么茂盛呵! 我遇到的这个人呵,我的心事向他倾诉呵! 我的心事向他倾述呵! 因此我们愉快地相处呵! 诗里详溢着周天子的喜悦心情,像和知心朋友促膝谈心,互相倾慕而又信赖,显示出政通人和、君臣聚会的欢快气氛。周天子在慰勉诸侯的同时,踌躇满志之情,溢于言表。诗中“裳裳”,又作“常常”或“堂堂”,这里乃是鲜花盛开的样子。“华”是“花”的古字。“裳裳者华”和上诗“维水泱泱”反映的是同一个春汛季节。当时冰雪消融,春潮初泛,万物逢春,一派春光明媚,欣欣向荣的生机。“湑”,是言草木茂盛。“觏”,见也,遇也,会见也。“之子”意为此人,这个人。“之子”在《诗经》里屡见。《国风》中多指女子。这里当指与会的各封国诸侯。周天子见到各路诸侯来到洛水聚会,兴高采烈,因而看到的花也感到好,叶也感到好,各个诸侯给他的印象也极好,当此之际,诗情勃发,于是向诸侯倾吐了他的心事,加以慰勉。当然也是作为诸侯们对其拥戴的答谢。“写”在这里同“泻”,渲池,倾吐、表达的意思。既然诸侯敬重周天子,周天子也深感“有誉处兮”,即能够安乐相处。“誉”当通作“豫”,意为安乐。这第一章的内容和《小雅·蓼萧》的第一章的章法诗情极其相似;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第二章同第一章复沓,除变换个别字面,基本思想相同。大意是说,周天子见到的花,其颜色黄得没有办法再黄了。(“芸”是深黄色。“芸其黄矣”是黄而又黄之意。) 我见到这个人呵! 他是真有文才呀! (章,指文章、文才,实际指人的才干。) 因此才有喜庆呵! 这里写出周天子看到各个诸侯都聪明能干、才华横溢,从而发出由衷的赞美之辞。
 第三章的内容同前二章基本相同。只不过被描写的花有黄的还有白的,花色繁多。而诸侯们不仅才华出众,风度神采也很超群。他们坐在那四匹黑鬃白马拉的车上,那六条马缰绳格外显得鲜明耀眼,因而也显得车马威仪隆盛。“骆”在古代指一种黑鬣 (此指马鬃) 的白马。“辔”是马缰绳。据说古代一辆车用四匹马拉,周代的车,当中有一独辕,驾辕的两匹马叫服,各有二辔; 两旁的两匹马叫骖,各有二辔,但两骖马的内辔系而不用,故总称一车四马六辔。“沃若”在这里是鲜明光润之意。这章诗可和《小雅·黄黄者华》第四章相互参证: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写的是旅途生活,但对马的描写和《裳裳者华》这一章近似。
 最后一章没有和前三章复沓。但仍保持六句一章的结构。而且对其含意理解,多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这一章诗用驾本比喻朝政。周天子如果是车的驾驭者的话,那么,一定要有左右亲信的配合辅佐,即所谓左辅右弼,犹如人之左右手。这样朝政就如车的运转一样自如。在《楚辞·离骚》里也把国家比喻为车子——皇与,屈原深恐“皇与之败绩”。诗的大意是说,辅佐我的人想要向左转就转向左; 想要向右转就转向右,周天子能够适当任用他们,也能适当驾驭他们,只因为周天子有这种能力,所以才能继承先王的功业。这样周天子就会左右逢源,无往而不胜。诗情饱满,充满信心,显然是周宣王政治中兴时的景象和心态。诗中的“左”“右”,每句前的是名词,指周王近臣,犹如后代的左右丞相。每句后的两个“左”“右”,是动词,指政治措施的施行和调整。“宜”,适当。“有”,具备。“维”是句首虚词,或解为“唯”的通假字亦可。“似”通“嗣”,意为继承。
 综观全诗,君臣和乐,国势强盛,断非“国人皆怨”(《史记·周本纪》) 的幽王时代所能产生的。本诗与前诗一唱一和,本是民歌的手法,这说明统治者最上层赋诗言志也深受民歌的影响。

《诗经》之《裳裳者华》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裳裳者华

 [原文]
 裳裳者华,(鲁、韩裳作
 其叶湑兮。常。)
 我觏之子,
 我心写兮。
 我心写兮,
 是以有誉处兮。
 (华、湑、写、处,鱼部。)
 裳裳者华,
 芸其黄矣。
 我觏之子,
 维其有章矣。
 维其有章矣,
 是以有庆矣。
 (黄、章、庆,阳部。)
 裳裳者华,
 或黄或白。
 我觏之子,
 乘其四骆。
 乘其四骆,
 六辔沃若。
 (白、骆、若,鱼部。)
 左之左之,
 君子宜之。
 右之右之,
 君子有之。
 维其有之,(鲁维作唯。)
 是以似之。
 (左、宜,歌部。右、有、似,之部。)
 [译文]
 这丰润明艳的花朵,它的绿叶郁郁葱葱。我遇见了这个人,我的内心真舒畅。我的内心真舒畅呀,从此安居乐悠悠。
 这丰润明艳的花朵,繁花似锦颜色黄。我遇见了这个人,他才华出众又有专长。他才华出众又有专长呀,从此就内心暗自常庆贺。
 这丰润明艳的花朵,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白色。我遇见了这个人,只见他驾着四匹黑鬃黑尾的白马。驾着四匹黑鬃黑尾的白马呀,六条马缰绳溜光滑。
 要左则左,君子应付的本领是无所不宜的呀。要右则右,君子应付的本领是无时不有的呀。因为他应付的本领是无时不有的呀,所以他总是做的甚像,无不适应呀。
 [评介]
 全诗四章,每章六句。关于此诗之主旨,历有歧说。一为“刺幽王”说。《毛诗序》云: “《裳裳者华》,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禄,小人在位,则谗谄并进,弃贤者之类,绝功臣之世焉。”郑《笺》亦附会云:“士者,在昔明王时也。小人,斥今幽王也。”二为“美诸侯”说。朱熹《诗集传》云:“此天子美诸侯之辞,盖以答《瞻彼洛矣》也。”三为“感谢”说。高亨《诗经今注》说:“作者当是西周王朝的官吏,他受到一个贵族的扶植,因作此诗来表示感谢,并歌颂贵族的能干。”见仁见智,各执一词。以上几说,都囿于政治之见解而作了有悖于诗意的解释。就本诗观之,根本无“小人”,“谗谄”之内容,亦就谈不上“刺幽王”了。故《毛诗序》与郑《笺》皆不可信。而朱熹之说,诗中也看不出天子对诸侯答辞的语气,故亦不可从。今人高亨先生的“感谢”说,虽比前二说有所进步,但亦不无臆测之词。这是因为诗中的“扶植”之事与感谢之意不明。从诗中“我觏之子”句来看,“之子”在《诗经》中常为男女双方之间的昵称。如《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卫风·有狐》: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二诗中的 “之子”一词,均为男女间的昵称。且说诗中那种轻松欢悦而带有爱慕之意的情调,与男女之情怀是较为相洽的。诗中所写的是一位女子赞美一个邂逅相遇的贵族男子,她与他一见钟情,此后便日夜相思,念念不忘,引以为豪,充满欢乐。
 从诗中所描绘的情况来看,这位贵族青年男子,的确是一个文武双全、容貌漂亮而又无所不好的女性心中的偶像。全诗四章,首章写女子初见男子的心情。不见不打紧,一见则“我心写兮”,情有独钟,难舍难分。第二章夸他才华出众而又有专长。第三章,夸他驾车本领的高超、技巧的娴熟。第四章,进行总体评价,那就是无处不应,无所不能。此时此刻的贵族青年,在这位女子的心中已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绝世青年了。本诗从赞美男子的仪表,到称赞他的才华,再到夸奖他的驾车本领,最后到欣赏无所不宜的翩翩风度,全诗由外而内,先文后武,先分后总,颇有层次,极有章法,自然而真切地表现了女子对青年男子的满腔爱慕之情,读来十分亲切可信。
 诗的前三章首二句均以茂盛而明丽的鲜花起兴,既渲染了一种热烈欢快的抒情气氛,也隐喻那位青年男子具有花一般的美容。同时通过鲜花由绿叶扶持之关系,可以使人联想到女子与男子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亲切感情,别具意味。
 本诗在语气助词的运用上亦独见功力。首章连用四“兮”字,准确表达了女子初见男子时那种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二章改用四“矣”字,感情就变得较为平稳笃实了,体现了这位女子的理智思考与毫无拖泥带水的判断能力。从 “兮”字到“矣”字,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女子心灵的运动轨迹和感情变化的律动,既切合情理,又独具匠心。
 此外,四章诗中每章均采用了顶针续麻的修辞手法,上下勾连,一意连绵,既体现了女子欢快自豪的心情,又突出了本诗回环往复的艺术审美价值。总之,此诗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抑或在艺术形式上,都不失为一首难得的情诗佳作。
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

[原文]
裳裳者华,(鲁、韩裳作
其叶湑兮。常。)
我觏之子,
我心写兮。
我心写兮,
是以有誉处兮。
(华、湑、写、处,鱼部。)
裳裳者华,
芸其黄矣。
我觏之子,
维其有章矣。
维其有章矣,
是以有庆矣。
(黄、章、庆,阳部。)
裳裳者华,
或黄或白。
我觏之子,
乘其四骆。
乘其四骆,
六辔沃若。
(白、骆、若,鱼部。)
左之左之,
君子宜之。
右之右之,
君子有之。
维其有之,(鲁维作唯。)
是以似之。
(左、宜,歌部。右、有、似,之部。)
[译文]
这丰润明艳的花朵,它的绿叶郁郁葱葱。我遇见了这个人,我的内心真舒畅。我的内心真舒畅呀,从此安居乐悠悠。
这丰润明艳的花朵,繁花似锦颜色黄。我遇见了这个人,他才华出众又有专长。他才华出众又有专长呀,从此就内心暗自常庆贺。
这丰润明艳的花朵,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白色。我遇见了这个人,只见他驾着四匹黑鬃黑尾的白马。驾着四匹黑鬃黑尾的白马呀,六条马缰绳溜光滑。
要左则左,君子应付的本领是无所不宜的呀。要右则右,君子应付的本领是无时不有的呀。因为他应付的本领是无时不有的呀,所以他总是做的甚像,无不适应呀。
[评介]
全诗四章,每章六句。关于此诗之主旨,历有歧说。一为“刺幽王”说。《毛诗序》云: “《裳裳者华》,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禄,小人在位,则谗谄并进,弃贤者之类,绝功臣之世焉。”郑《笺》亦附会云:“士者,在昔明王时也。小人,斥今幽王也。”二为“美诸侯”说。朱熹《诗集传》云:“此天子美诸侯之辞,盖以答《瞻彼洛矣》也。”三为“感谢”说。高亨《诗经今注》说:“作者当是西周王朝的官吏,他受到一个贵族的扶植,因作此诗来表示感谢,并歌颂贵族的能干。”见仁见智,各执一词。以上几说,都囿于政治之见解而作了有悖于诗意的解释。就本诗观之,根本无“小人”,“谗谄”之内容,亦就谈不上“刺幽王”了。故《毛诗序》与郑《笺》皆不可信。而朱熹之说,诗中也看不出天子对诸侯答辞的语气,故亦不可从。今人高亨先生的“感谢”说,虽比前二说有所进步,但亦不无臆测之词。这是因为诗中的“扶植”之事与感谢之意不明。从诗中“我觏之子”句来看,“之子”在《诗经》中常为男女双方之间的昵称。如《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卫风·有狐》: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二诗中的 “之子”一词,均为男女间的昵称。且说诗中那种轻松欢悦而带有爱慕之意的情调,与男女之情怀是较为相洽的。诗中所写的是一位女子赞美一个邂逅相遇的贵族男子,她与他一见钟情,此后便日夜相思,念念不忘,引以为豪,充满欢乐。
从诗中所描绘的情况来看,这位贵族青年男子,的确是一个文武双全、容貌漂亮而又无所不好的女性心中的偶像。全诗四章,首章写女子初见男子的心情。不见不打紧,一见则“我心写兮”,情有独钟,难舍难分。第二章夸他才华出众而又有专长。第三章,夸他驾车本领的高超、技巧的娴熟。第四章,进行总体评价,那就是无处不应,无所不能。此时此刻的贵族青年,在这位女子的心中已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绝世青年了。本诗从赞美男子的仪表,到称赞他的才华,再到夸奖他的驾车本领,最后到欣赏无所不宜的翩翩风度,全诗由外而内,先文后武,先分后总,颇有层次,极有章法,自然而真切地表现了女子对青年男子的满腔爱慕之情,读来十分亲切可信。
诗的前三章首二句均以茂盛而明丽的鲜花起兴,既渲染了一种热烈欢快的抒情气氛,也隐喻那位青年男子具有花一般的美容。同时通过鲜花由绿叶扶持之关系,可以使人联想到女子与男子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亲切感情,别具意味。
本诗在语气助词的运用上亦独见功力。首章连用四“兮”字,准确表达了女子初见男子时那种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二章改用四“矣”字,感情就变得较为平稳笃实了,体现了这位女子的理智思考与毫无拖泥带水的判断能力。从 “兮”字到“矣”字,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女子心灵的运动轨迹和感情变化的律动,既切合情理,又独具匠心。
此外,四章诗中每章均采用了顶针续麻的修辞手法,上下勾连,一意连绵,既体现了女子欢快自豪的心情,又突出了本诗回环往复的艺术审美价值。总之,此诗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抑或在艺术形式上,都不失为一首难得的情诗佳作。

☚ 瞻彼洛矣   桑扈 ☛
000002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