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袁滋题记摩崖石刻在云南省盐津县城西南20公里的豆沙关(又名石门)崖壁上。据载,唐天宝年间,南诏和唐朝断绝友好关系,归附吐蕃。到贞元年间,南诏王异弁寻又意欲归唐,贞元十年(公元794直),唐德宗派袁滋为册南诏史,前往云南,恢复与南诏一度中断了的隶属和好关系。袁滋一行途经石门时,为纪念此行作了此摩崖题记,其文云:“大唐贞元十年九月二十日,云南宣慰使给事俱文珍,判官刘幽岩,小使吐突承璀,持节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庞颀,判官监察史崔佐时,同奉恩命,赴云南,册蒙异弁寻为南诏(王),其时节度使尚书右仆射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韦帛,差巡官监察御史马益,统行营兵马,开路置驿,故刊石纪之。袁滋题。”全文122个字,除“袁滋题”三字为篆书外,其余均为楷书。字迹今仍基本完好,现已建碑亭保护,题额“唐碑亭”。此题记是中原和边疆友好的象征,它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是研究南诏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袁滋摩崖刻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书法价值。史称袁滋“工篆籀书,雅有大法”,叶昌炽《语石》称:“唐代篆书,也推李阳冰……同时袁滋、瞿令问鼎足而三。”袁滋手迹传世很少,故此摩崖题记颇为珍贵。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今河南)人,官至太子少保,善篆书,颇有名。唐德宗贞元十年册南诏使,被派往云南,出色地完成了与南诏重归于好的任务。云南一行,他曾著有调查实录《云南记》。1988年2月袁滋题记摩崖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南诏德化碑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 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袁滋题记摩崖石刻位于盐津县西南20公里豆沙关崖壁上。因山路陡峭,隔河对岸崖石壁立,俨然一石门,古时因称石门关。 ☚ 彝龙颜碑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