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袁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袁安?—92东汉大臣。字劭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少举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处事严明。永丰十三年(70年)诏任楚郡太守,审理楚王刘英谋叛案。该案株连数千人,死者甚众。安审明并释放无辜者四百余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幼年即位,窦太后临朝,其兄车骑将军窦宪兄弟专权跋扈。甚至擅发边兵,公然使人在京城街道上抢夺财物。安不避权贵,多次弹劾。宪北击匈奴后另立北单于,安等以为不可,太后不听,安多次据理力争,众皆为之危惧,而安正色自若。后代世任大官僚,形成东汉著名之世家大族——汝南袁氏。 袁安 袁安亦题《袁安卧雪》。东晋志入小说。撰人不详。原载《录异传》。见《北堂书钞》卷七十九、《太平御览》卷十二又卷四二六(文各有异)。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李格非等《文言小说》、李继芬等《汉魏六朝小说选译》亦选录。袁安(? ——92),东汉汝南汝阴(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字邵公。官至司徒,为官清正,不惮权贵。《后汉书》卷四十五有传。小说写他未做官时的一段轶事。叙述:一次大雪飘飞,雪积丈余,洛阳令巡行视察,见不少人家皆除门前积雪,还有人讨饭。洛阳令至袁安家门,雪没有扫除,亦无人走足迹。他以为袁安已冻死,便令人除雪入户,见袁安直卧于床,问其为何不出门。袁安说,大雪之日,人皆饥饿,这时候不宜去讨扰别人。洛阳令以袁安为贤者,便推举他为孝廉。本篇通过袁安在大雪天宁愿饿着肚子躺在家里,也不出去寻找食物之事的描写,赞美了他的高尚操行。作品像一幅速写画,有大笔勾勒,如积雪中“洛阳令案行”,路有乞食者等;也有细描,如袁安僵卧等,一幅雪后生活图景,颇能感染读者。文中写“大雪积地丈余”,众皆除雪谋食,而袁安却安然独卧,极力进行气氛渲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高洁的形象特征。《后汉书·袁安传》李贤等注引《汝南先贤传》亦记有此故事。 ☚ 贾雍 袁安卧雪 ☛ 袁安 袁安?—92东汉文学家。《后汉书》有传。字邵公,汝南汝阳(治所在今河阳商水西北)人。为人严重有威,见重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后举孝廉,除阴平长,迁任城令。永平十四年(71),拜楚郡太守。岁余,征为河南尹。在职十年,政号严明,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初八年(83),迁太仆。元和三年(86),为司空,章和元年(87),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外戚擅权。安正直立朝,不附窦氏,朝廷恃赖之。永元四年(92)春,卒。袁安所作多佚,今存《夜酣赋》残篇。 ☚ 袁乔 袁宏 ☛ 袁安借指寒士。宋范成大《雪中苦寒戏嘲二绝》之一: “风雪过门无入处,却投穷巷觅袁安。” 袁安?—92东汉大臣。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永平十四年(公元71),任楚郡太守。岁余,调任河南尹,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初八年(公元83),迁太仆,后为司空、司徒。和帝即位,外戚专权。他多次弹劾外戚专横,为时人所称道。 袁安?—92东汉大臣。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严明著称。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 袁安?—92字邵公。东汉汝南汝阳(河南商水西南)人。经学世家。明帝时,为楚郡太守、河南尹,政令严明。后迁太仆、司徒、司空等。政见每与专擅朝政的外戚窦宪不同,多次弹劾窦氏兄弟。其后裔世代高官,时称“汝南袁氏”,是东汉后期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