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袁中郎全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袁中郎全集

袁中郎全集

诗文别集。明袁宏道作。宏道字中郎,故名。四十卷,包括文集二十五卷,诗集十五卷。宏道为“公安派”领袖,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其诗明白浅近,清新有余,深厚不足。七绝极为王夫之称道。散文小品成就尤高,《虎丘》、《满井游记》、《晚六桥待月记》等,秀逸洒脱,独具一格。题材较狭窄,多写闲情逸致。有明万历间刻本。今人钱伯诚撰《袁宏道集笺校》,另附辑佚、传记、评论、著录及序跋等。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本。

☚ 赵忠毅公诗文集   隐秀轩集 ☛
袁中郎全集

袁中郎全集

诗文别集。明袁宏道撰。在袁宏道生前身后,其诗文刻本颇多。其生前,每一生活阶段皆自编诗文小集,这些小集多传于世。第一个小集为《金屑集》。此集所收诗、文,曾受到李贽赞美,有“诵君《金屑》句,执鞭亦忻慕”之句(见袁宏道行状),但已失传。传世最早的小集为《敝箧集》二卷,“乃作诸生、孝廉及初登第时作”(见行状)。明神宗万历二十三至二十五年(1595—1597)在吴县任县令时所作诗、文,编为《锦帆集》四卷。辞去吴县县令前后作品,编为《解脱集》四卷、《去吴七牍》一卷。万历二十五年在扬州仪征所作诗、文,编为《广陵集》一卷。万历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在仪征、北京、河南开封所作诗、文,编为《瓶花斋集》十卷。万历二十八年归公安后至三十四年再度北上所作诗、文,编为《潇碧堂集》二十卷。万历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在北京为官时所撰诗、文,编为《破研斋集》三卷。万历三十七年典试陕西所作诗、文,编为《华嵩游草》二卷。此后至逝世前所撰诗、文,编为《未刻遗稿》二卷。上述小集除最后一种外在宏道生前皆有家刻本,但传世者稀少。传世最早的刊本为《袁中郎集五种》,包括《敝箧》、《锦帆》(附《去吴七牍》)、《解脱》、《瓶花斋》、《潇碧堂》五种。刊于万历三十六至三十八年,为袁叔度(无涯)书种堂所刻。稍后有《袁中郎十集》之刻,内有《狂言》、《狂言别集》等伪书,不足珍。万历四十五年,有《梨雲馆类定袁中郎全集》之刻。此本打乱原编次序,将诗文分体编排。此编最初由何伟然编定、金陵大业堂刊刻。后世多次据此本翻刻,如清宣宗道光九年(1829)袁崧圃刻本、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袁照校刊辑补本、日本元禄九年(1696)京都洛阳书林刊本等。万历四十七年,袁中道编刻了《袁中郎先生全集》此编二十三卷,如中道在序中所云:“先是家有刻不精;吴刻(指《袁中郎集五种》)精而不备。近时刻者愈多,杂以《狂言》等赝书,唐突可恨。予校新安,始取家集字栉句比,稍去其少年未定之语,按年分体,都为一集。”此本与《袁中郎集五种》比较接近,但有些删削改动。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陆之选用《袁中郎集五种》、《袁中郎十集》、《梨雲馆类定袁中郎全集》及遗稿本互相补充,分类编次,刻为《新刻钟伯敬增定袁中郎全集》四十卷。其《缘起》云:“吴郡六集(指《袁中郎集五种》)、嘉禾十集,各为绣梓,不相统一,购者憾焉。至金陵哀雲馆裒集类编,便于采诵,然先生遗稿八卷,未见梓行,今悉补人,以供世赏。时崇祯二年,岁次己巳,刻于武林之佩兰居。”后《四库全书》存目著录者即此本。实际此本甚粗疏,漏刻很多。清代袁集被列入禁焚书目,道光(1821—1850)后才有翻刻。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了刘大杰校勘重编的《袁中郎全集》。此本打破原书次序,按体重编,以致失原书之貌。此外,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中央书店亦印《袁中郎全集》,与上海时代图书公司编纂方法类似,分装六册,包括袁中郎“尺牍”、“文抄”、“游记”、“随笔”各一本,“诗集”上、下两本,凡六册,题为“襟霞阁普及本”。

☚ 程孟阳先生集   九籥集 ☛

袁中郎全集

别集。四十卷。明袁宏道撰。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曾任吴县知县、顺天教授,官至吏部郎中。著有《袁中郎全集》,凡文集二十五卷,诗集十五卷。

袁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明代中叶反复古文学流派公安派的创始者。三袁中尤以袁宏道在文学上的成就最大。他的文学主张在文学发展观上认为不应厚古薄今。他说:“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叙小修诗》)在创作观上反对摹拟古人。他说:“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与江进之尺牍》)强调写诗作文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叙小修诗》)形成“性灵说”,是为公安派论文的核心。“性灵说”的提出,对打破封建思想束缚,扫除前、后七子拟古文风,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消极避世、追求闲适的缺点,对晚明文坛有消极后果。

袁宏道的散文真率自然,极富特色。其尺牍文、随笔、游记文、传记文均有佳作,尤以游记写得极其清新活泼,如《晚游六桥待月记》、《满井游记》等深受后人称赞。袁宏道的诗成就不及散文,少数篇章如《猛虎行》、《逋赋谣》等揭露了社会黑暗现实,大量作品缺少社会现实意义。

有明万历间刻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崇祯间佩兰居四十卷本为底本,校以吴郡书种堂本、袁小修编校本等多种版本,重新编为五十五卷。另有附录三卷。

袁中郎全集

诗文集。明袁宏道(1568—1610)撰。四十卷。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历任吴县知县、国子助教、礼部主事、吏部郎中等。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文名,世称“公安三袁”,三袁中以其成就最大。其遗集传本颇多,卷帙多寡不一。在世时即刊行有家刻本,今已无传。《明史·艺文志》著录其诗文五十卷,亦未见传本。又有万历间吴郡袁叔度书种堂写刻本,绣水周应麟校刊《袁中郎十集》十六卷本,何伟然编《袁中郎全集》 二十四卷本等,均非全帙。又有选本若干种。此本为陆之选所编,钟惺增定,较之各本为全,成为通行本。凡诗集十五卷,文集二十五卷。卷首有雷思霈、杨汝辑序及陆之选所撰“缘起”。中郎为“公安派”创始人,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其诗文颇不满前后七子拟古之风,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内容多写闲情逸致,风格真率自然。间亦有批判现实之作。《四库全书总目》云:“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又复靡然而从之。”有明崇祯二年(1629)武林佩兰居刻本。今人钱伯城著有《袁宏道集笺校》,诗文均按年按集重编,颇多考订,又附录辑佚、传记、题跋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另,今人任访秋著有《袁中郎研究》,分上下二编。上编为论述,下编为年谱。年谱中已将诗文一一编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

袁中郎全集

袁中郎全集

别集。四十卷。明袁宏道撰。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曾任吴县知县、顺天教授,官至吏部郎中。著有《袁中郎全集》,凡文集二十五卷,诗集十五卷。
袁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明代中叶反复古文学流派公安派的创始者。三袁中尤以袁宏道在文学上的成就最大。他的文学主张在文学发展观上认为不应厚古薄今。他说:“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叙小修诗》)在创作观上反对摹拟古人。他说:“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与江进之尺牍》)强调写诗作文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叙小修诗》)形成“性灵说”,是为公安派论文的核心。“性灵说”的提出,对打破封建思想束缚,扫除前、后七子拟古文风,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消极避世、追求闲适的缺点,对晚明文坛有消极后果。
袁宏道的散文真率自然,极富特色。其尺牍文、随笔、游记文、传记文均有佳作,尤以游记写得极其清新活泼,如《晚游六桥待月记》、《满井游记》等深受后人称赞。袁宏道的诗成就不及散文,少数篇章如《猛虎行》、《逋赋谣》等揭露了社会黑暗现实,大量作品缺少社会现实意义。
有明万历间刻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崇祯间佩兰居四十卷本为底本,校以吴郡书种堂本、袁小修编校本等多种版本,重新编为五十五卷。另有附录三卷。

☚ 弇州山人四部稿   玉茗堂全集 ☛

袁中郎全集

别集。明袁宏道(字中郎)作。四十卷。凡文集二十五卷,诗集十五卷。有明万历间刻本。今人钱伯诚撰《袁宏道集笺校》,附有辑佚、传记、评论、著录、序跋等,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笺校本。名《袁宏道集笺校》。

袁中郎全集

《袁中郎全集》

明袁宏道(字中郎)撰。55卷。收录诗文杂著15种,另有附录,包括辑佚、传记、序跋等。“真”是他论美的中心,也是他散文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他认为只有“真”,才能呈现出事物的个性,才能使艺术美表现出独创性,“真则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与丘长孺》);只有以纯净自然的情感来感受客观世界,才能把握客观存在的“真”。在情“真”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趣”的美学范畴。所谓“趣”,客观上是超脱名理功利、归返自然淡泊的理想美,主观上是摒弃闻见知识和尘世欲望,与自然交融深化的高度的审美愉悦。表现在创作上,则是情与法融汇化合的艺术反映。情“真”则“趣”深,如赤子婴儿,“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 (《叙陈正甫会心集》)“真”戒剿袭,“句比字似,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雪涛阁集序》),屈于法而牵于习,则情伪而“趣”失。因此,他又提出了“变”这一有强烈现实意义的美学观点。“春情物态,有时而更;乡语方言,有时而易;事今日之事,则亦文今日之文而已矣”。(《与江进之》)风格之变,贵在独创;体制之变,贵在不粘不缚;“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他主张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真诚坦率地表达对于现实生活的审美认识和感受,而不能把前人作品奉为创作之源,摹拟因袭。变而求通,则“穷新极变,物无遁情”(《雪涛阁集序》),“一代盛一代,故古有不尽之情,今无不写之景,然则古何必高,今何必卑哉?”(《与丘长孺》)通在于师心而不师法。师心则情真而语直,自然之韵出(见《叙竹林集》);师法则摹拟而如赝,理入而韵无(见《寿存斋张公七十序》)。“文章新奇,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句法字法调法,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此真新奇也。”“若只同寻常人一般知见,一般度日,众人所趋者,我亦趋之,如蝇之逐膻,即此便是小人行径矣。”(《答李元善》)因此,“真”与“变”乃是他散文美学思想的核心,“情”与“理”是他散文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趣”与“韵”是他散文美学理论的归结,三者虽可分别言之,却浑然一体。这与他“不拘一格,独抒性灵”(《叙小修诗》)的诗论,各有侧重,殊途同归。

☚ 论文   珂雪斋集 ☛

《袁中郎全集》yuan zhong lang quan ji

Complete Collection of Yuan Zhonglang→袁宏道 (Yuan Hongdao)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