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物质biaomian huoxing wuzhi
若 一种物质溶于某液体 (或溶液) 后,能使其表面张力显著降低,在表面上产生正吸附的物质,称为该液体 (或溶液) 的表面活性物质或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物质的共同特征是它们都由亲水的极性基团和憎水 (即亲油) 的非极性基团组成,其分子在结构上都是不对称的,通常分类如下:
❶离子型表面活性物质 溶于水后,可离解为大小不同、电荷相反的两种离子,其中一种是带碳氢键的、具有表面活性的大离子,根据其电性,可有负离子型,如羧酸钠 (肥皂),烷基磺酸钠 (洗涤剂); 正离子型,主要是胺盐。
❷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物质 这类物质溶于水后不能离解为离子,主要是酯类、酰胺类以及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等。
表面活性剂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它的主要作用有润湿、增溶、乳化、起泡、去污等。例如,用表面活性剂处理棉布,可制成既能防水又可透气的雨布; 将表面活性剂用于矿物选矿时,可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以达分离矿物的目的; 用肥皂或合成洗涤剂除去大量油污时,增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