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民间故事的《踏摇娘》
南北朝时出现的取材于民间故事的歌舞戏剧目之一,又叫《谈容娘》或《苏郎中》。北齐时,河朔(今黄河以北地区,有一个姓苏的人,自号“郎中”。他相貌丑陋,烂鼻子,且酗酒,常常在酒醉后殴打他的妻子。苏妻温柔貌美,极富才华。她将自己的痛苦遭遇编成歌曲唱给邻居听,人们听后都很同情她。这些歌词被普遍传唱,进而形成了歌舞表演。表演的主要内容是苏妻向邻居们诉苦,她边走边唱,而且边唱边摇晃身子以显示她痛苦的样子。每一段唱完,都有众人合唱“踏摇娘苦何来,踏摇娘苦何来”,所以这个戏就被称作《踏摇娘》了。一会儿,苏郎中回来了,两人就作殴斗的样子来取乐。当时苏妻由男子扮演,开了后世男旦的先河。到唐代,它的演出形式和内容有了一些变化:苏妻改由女子扮演,郎中改称作“阿叔子”,又增加了一个滑稽调笑的人物“典库”。表演内容也由夫妻殴斗变为以典库调笑、苏妻的抒情歌舞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