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补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补阙bǔ quē补救错失。卢纶《纶与吉侍郎中孚风尘追游向三十载》:补阙思冲融,巾拂艺亦精。 补阙官名。唐代谏官。武则天时始置。分为左右,左补阙隶于门下省,右补阙隶于中书省,各二人,并从七品上,后增至各六员。职掌规谏讽谕,大事可以廷议,小事则上封奏。 补阙官名。唐武则天垂拱中置,职责为侍从讽谏。分左右补阙,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见《旧唐书·职官志二》。宋改补阙为司谏。 补阙【同义】总目录 补衮补阙中谏 补阙bǔ quē〖动词〗 弥补 弥补弥 补(补接;补绽;泥补) ☚ 补救 挽回 ☛ 补救 补救补(补济;完补) 追(追救) 正救 改救 弥缝 另见:采取 措施 挽救 补足 ☚ 挽救 弥补 ☛ 补阙 补阙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 (685) 置,左、右各2人,从七品上,掌供奉讽谏,左隶门下,右隶中书,为供奉官,授任不由吏部而由君相。天授二年 (691) 增至5人,其后又有增减,并加内供奉。又与谏议大夫、拾遗为知匦使,掌受四方上访书信。太宗端拱元年 (988) 改为左右司谏,元丰改制前为寄禄官,改制后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用不当、三省至一切官署事有违失,都可谏正。孝宗淳熙十五年 (1188) 复另置,专任谏诤,隶谏议大夫。光宗绍熙二年 (1191) 复改司谏。辽朝亦置,左隶门下省左谏院,右隶中书省右谏院。金朝谏院有左右补阙,正七品。明建文(1399—1402)改官制,六科及通政寺下增置补阙,掌谏议封驳。成祖即位初革废。 ☚ 起居郎 拾遗 ☛ 补阙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年间始置。其名取意于“国家有过阙而补之”。专掌向皇帝讽谏过失,荐举贤良。补阙有左右之分,左属门下省,右隶中书省,皆从七品上。与拾遗合称“遗补”。北宋更名左右司谏。南宋、元、明又置,不常设。 补阙官名。唐武则天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设置,左右各二员,后定制左右各六人,秩从七品上,左补阙隶门下省,右补阙隶中书省。与左右拾遗共掌讽谏,大事廷议,小事则上封事。宋沿置,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改左右补阙为左右司谏。元丰改制前为寄禄官,改制后与左右拾遗同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用不当,三省至各级官署事有违失,均可谏正。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复另置左、右补阙,不久罢废。元世祖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置左右补阙,至十五年(公元1278年)改为左右侍仪奉御兼修起居注。明建文中,一度罢六科左右给事中,增设拾遗、补阙,成祖即位,废拾遗、补阙,仍置左右给事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