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方杨天骥,清江苏吴江人。见“茧庐”条。 东方 东方长篇小说。魏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小说广泛地描写了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作品以主人公郭祥所在连、团入朝后经历的各次重大战役为中心,展现了著名的松鼓峰阻击战和上甘岭坑道等重大战役,着重写郭祥在遭受各种挫折中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品格。作品敢于描写志愿军内部尖锐的思想斗争,揭示了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重要原因,并把前方与后方、朝鲜与中国有机联系起来,扩大了表现幅度,形成了那一时期全景式的真实历史图画。结构宏伟,语言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伤痕 ☛ 东方 东方❶东边,日出之所。《史记·历书》:“日归于西,起明于东。”《邶风·日月》三章:“日居月诸,出自东方。”毛《传》:“日始月盛皆出东方。”郑《笺》:“自,从也。”孔《疏》:“日乎月乎,日之始照,月之盛望,皆出东方。言月盛之时有如日同。” 《齐风·东方之日》一章:“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韩诗》说:“诗人言所说者颜色盛美,如东方之日。”《说文》:“姝,美也。”子,女子。《齐风·东方未明》一章:“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毛《传》: “上曰衣,下曰裳。”郑《笺》:“东方未明而以为明。”颠倒,上下倒置。 ☚ 东门 东征 ☛ 东边;东方dōnɡ·biɑn dōnɡfānɡ【同】 都是名词;都指太阳出来的一边。有时,两个词可以换用,例如:“面向东边(东方)”。 东方dōngfāng❶四个基本方向之一,早晨太阳升起的一边。 东方dōng fāng❶ 方位名。太阳升起的方向。《诗经·邶风· 日月》:“日居月诸,东方日出。”《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王逸注:“谓日始出东方,其容暾暾而盛大也。” 东方;东方◉ 东方 Dōnɡfānɡ 名 姓,复姓。〈例〉汉代的~朔性诙谐,善辞赋。 东方dongfang❶太阳出来的那一方;东面:太阳从~升起|一直向~走,就能走到目的地。 东方(反)西方 东方dōng fāng指亚洲(习惯上也包括埃及)。1857年伟烈亚力编《六合丛谈》四:“麦都思……后入耶稣教。弱冠时,励志劬书,学日益进,乃思东方之人未闻圣道耶稣已为世捐躯矣。我而自达,亦当达人。于是慨然有远离故土传道异邦之志矣。丁丑年夏,航海西来。明年春,至印度之麻打拉萨,居数月,纳聘娶妻,即抵麻剌甲。”1898年《清议报》三册《美人演说》:“美之与日本如兄如弟,一在东方,一在西方,交谊联络,断难分解者也。”1900年丁鸿臣《东瀛阅操日记》上卷:“中国必能奋威于东方。” 东方【同义】总目录 东方桑野 东方←→西方dōng fāng ← → xī fāng东方:太阳出来的那一边。 东方←→西方dōng fāng ← → xī fāng东方:指亚洲。 东方dōng fāng〖名词〗 各方1 各方1四方,各个方位:四方 四乡 四维 四远 四宇 四封 四外 四隅 四面 流方 东南西北 另见:方向 辨认 各面 ☚ 各种方向 高处 ☛ 东方长篇小说。作家魏巍著。1978年出版。选取抗美援朝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素材,交错展示了朝鲜前线和冀中平原的壮丽画面,成功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描绘了我军内部尖锐的思想斗争。格调雄放。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东方书名。战争题材长篇小说。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魏巍。小说以抗美援朝为背景,叙述了后方人民为了保家卫国,毅然把自己的优秀儿女送上前线,前线将士与强敌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浴血奋战,揭示了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胜利属于人民,胜利来之不易。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东方 《东方》长篇小说。魏巍著。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以志愿军某部红三连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斗争经历为主线。叙述主人公郭祥和他的英雄连队来到朝鲜战场后,面对入侵者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发扬无产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历经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缚龙里阻截战和白云岭坑道保卫战中,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打退敌人无数次进攻,战胜装备精良且数倍于己的敌人,终于迎来大反攻的胜利。小说将前方的战斗与后方的土改、镇压反革命和农业合作化相联系,敢于揭示军内的矛盾和英雄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以磅礴的气势、高昂雄壮的格调和史诗般的规模,热情歌颂了我英雄的人民志愿军,成功地塑造了英雄连长郭祥和杨雪、乔大夯等英雄形象。是新时期最早出现的长篇军事题材小说。于1978年出版。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 班主任 丹心谱 ☛ 《东方》dong fangThe East→魏巍(Wei Wei) 东方the east 东方the east;the orie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