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Xingcheng wenti
关于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最为常见的行程问题是关于两个物体运动的问题。按照它们的相对运动方向,又可分为相向运动(称为相遇问题)和同向运动(称为追及问题)两种。无论那一种情形,都离不开匀速运动中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即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相向而行的问题,一般在相遇的情形下,有计算公式: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同向而行的问题,一般在追及的情形下,有计算公式: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例:两地相距360公里,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0公里,乙车每小时行50公里,经过多少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这里,两车从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相遇时,两车共同走完了全程 (360公里), 即两车的行程和为360公里, 两车每小时共行(40+50)公里,即两车的速度和为每小时(40+50)公里。要求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遇,也就是求相遇的时间。按上述公式可列式为360÷ (40+50) =4 (时)。
例:甲、乙两人从学校去公园,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 乙走了3分钟, 甲才出发。多少分钟后甲能追上乙?这里,两人从同地先后出发,同向而行, 甲要追上乙, 必须在相同的一段时间里比乙多走(50×3)米,即两人在相同时间里所走的路程差为(50×3)米, 甲每分钟比乙多走(60—50)米, 即两人的速度差为每分钟(60—50)米,所以,求多少分钟后甲能追上乙,也就是求追及的时间。由上述公式,可列式为 (50×3) ÷ (60-50) =15(分)。
较为复杂的行程问题,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考虑物体运动过程的有关细节,如运动方向,出发的地点,出发的时间,速度的变化,运动的路径,运动的结果等等,然后灵活地运用匀速运动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甲、乙二人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10分钟相遇,如果他们每分钟的速度各减10米,则12分钟相遇, 求A、B两地的距离。每分钟两人速度各减10米,那么1分钟内两人共少走10米×2=20米,10分钟两人共少走了(20×10)米,又因为减速后,两人经12分钟才相遇,比未减速时多走了(12—10)分钟,可见,减速后如果两人从相距(20×1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需要(12—10)分钟才能相遇,由相遇问题的计算公式。减速后两人每分钟的速度和为(20×10)÷(12—10) (米), 因此,A、B两地的距离为 (20×10) ÷(12—10) ×12=1 200米。
例:某人往返于甲、乙二地,往时每小时行6里,返时每小时行9里,往返共需10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往时每小时行6里, 则行1里需1/6小时, 同样, 返时行1里则需1/9小时, 这样, 如果有1里的路=36 (里)。
有些行程问题中, 两个物体的运动路径是封闭的环行路线,如果两物体从同时同地出发背向而行,则情况与通常的相遇问题相类似,从出发到相遇,二者所行的距离和正好是环行轨道长, 即速度和×相遇时间=环行轨道长(一圈长)。如果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而行,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情况与通常的追及问题相类似,二者所行的距离差等于环行轨道长, 即速度差×相遇时间=环行轨道长 (一圈长)。
例如,甲、乙二人绕400米环行跑道跑步,甲每分钟跑260米,乙每分钟跑240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背向跑去,那么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第一次相遇?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跑去, 那么经过多少时间甲比乙多跑一圈?按题意可分别列式为400÷ (260+240) =0. 8(分); 400÷ (260—240) =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