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1.个体素质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就是个人从事行政领导工作具备的基本条件。具备这些条件,就能产生和发挥出领导能力,提高领导工作效能。行政领导者应当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政治素质、知识和专业方面的素质、作风方面的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等。
行政领导者的政治素质,直接决定领导活动的方向。因此,政治素质是行政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对政治素质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在我国,要求行政领导者必须具有坚强的党性,能够自觉地坚定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能够识大体,顾大局,勇于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同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不正之风作坚决斗争; 能够把远大目标同目前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善于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方案和执行措施,做到既能坚持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处理问题。
思想素质。行政领导干部思想素质对完成行政任务关系重大。我国对行政领导者的思想素质的要求主要是:
(1)敢于改革的精神。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领导者,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开动机器,解放思想,敢于改革,勇于创新,开拓前进,带领人民群众去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
(2)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事实为根据,做出正确的决策,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讲究工作实效。
(3)百折不回的精神。要奋斗,就要付出代价;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不像是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坎坷、险阻,作为行政领导者必须具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和毅力,不怕困难和险阻,斗志旺盛,勇于拼搏。在困难面前充满信心,想方设法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实现既定行政目标。
(4) 宽容的精神。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领导者,要心胸开阔,有宽宏的气量,善于听取各种意见,搞群言堂,不搞一言堂; 要爱护人才,尊重人才,不要嫉贤妒能; 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勇于承担责任,善于团结和爱护群众,不计较个人得失。
知识和专业方面的素质。行政领导工作是一项统领全局,贯穿上下,管理多项事务的综合性复杂劳动,也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创造活动。因此,行政领导者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精通行政管理科学和熟悉社会生活。广泛的知识,就是要求行政领导者,不仅要有社会科学知识,而且要有自然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精通行政管理科学,就是要深谋远虑。行政领导者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就是要求行政领导者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古今中外国家行政管理的历史发展、主要经验教训和现实情况,并善于运用行政管理学理论和方法来指引行政领导实践,使自己成为既懂得行政管理学,又有行政经验的管理内行和领导者。还要熟悉社会生活,具有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和指导行政实践。现代公共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日益变为一个专业化的活动,有效的领导者必须拥有完成专业性工作所需的技术能力。相对来说,管理层次越低的管理人员就越需要具有技术技能。特别是一线的管理者,技术技能尤为重要; 因为,一线的管理人员大多从事训练下属人员或回答下属人员有关具体方面的工作,因此,他们必须知道如何去做好下属人员所做的各种工作。
作风方面的素质。行政领导者是否具有良好的作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否密切,关系到行政领导工作的成败。因此,行政领导者应当具备良好的作风,这就是:
(1)实事求是的作风。这是行政领导者办事情、想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实事求是的作风,要求行政领导者在行政领导工作中,要做到求实、求是、求真。求实,就是从行政实际出发,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把行政计划、行政决策建立在行政实际的基础上,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去办。求是,就是为了掌握行政管理活动中的真实情况,从大量行政现象中探索行政管理规律。求真,就是说真话,如实反映情况,不弄虚作假,不瞒上欺下,不投机取巧。只有做到了求实、求是、求真,才能在行动中实事求是,才会有优良作风。
(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行政领导者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明确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必须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愿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坚决反对官僚主义作风。
(3)发扬民主的作风。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是民主管理。人民群众是管理的主体,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参加管理并对管理机关和干部实行监督。行政领导者要发扬民主作风,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正确地集中群众的意见;处理好单位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实行民主集中制。
(4)调查研究的作风。行政领导者要深入实际做调查,了解真实情况,掌握大量资料,然后经过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决策,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如果行政领导者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听汇报、作指示,没有做周密的调查研究,没有掌握大量的材料,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而是凭印象、凭推理、凭老经验,心血来潮,脑门一拍就做出决策,就会贻误时机。
(5) 要有高效率的办事作风。时间就是生命,行政领导工作的失误,不仅产生于错误决策,而且还产生于对良机的错过,这种损失往往看不见,但其危害甚大。特别是在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中,高效率的办事作风对于行政领导者更加重要。
能力素质。所谓能力,就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领。行政领导干部的能力,就是组织、管理行政活动的能力。行政领导者的能力素质,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统筹全局的思考能力。这是行政领导者要能够对具有复杂的社会联系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概括和判断。无论哪个层级的领导者,都必须是大大小小的战略家。他最关心的问题,不应该是自己领导活动中的局部问题,而应是全局性的、方向性的问题。就是说,在本组织内部,思考问题要统揽组织的全局;在处理组织外部关系的问题上,要关心整个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行政领导者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地对一些局部问题或具体问题乱抓一气,也不能用本位主义对待本组织同其他组织以及与国家的关系。
(2)权衡利弊的决断能力。领导,就要决断。行政领导者在职权范围内进行决断,关键在于科学地、周密地权衡利害关系。行政领导者要有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统一起来的决断能力,做到每种决断都既能符合眼前利益又有利于长远利益,既符合局部利益又不损害全局利益。这就需具有战略头脑,善于深谋远虑,运筹全局,遇事能拿出主意,出点子,想办法;处理问题善于做出决断,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判别事物的本质,从多种主意中选出最好的主意,从多种方案中选出最佳的方案;不为一时一事的得失所困惑;善于排除干扰,控制全局,使其向着有利于我们事业的方向发展。
(3)组织协调能力。行政领导者的组织管理才能,表现在精于运用组织力量,能够把各种不同才能的人组合起来,形成配合得当、步调一致的集体行动。善于把国家需要、地方或部门的工作目标与职工的要求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以推动工作任务的完成。巧于利用知人善用的各种原则和方法,对自己领导下的人员,因人而用,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公正评论他们的功过,处理好各种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组织整体的功能。
(4)沟通能力。所谓的沟通能力,是指行政者具有收集和发送信息的能力,能通过书写、口头与肢体语言的媒介,有效地、明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与态度,亦能较快地、正确地解读他人的信息,从而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与态度。管理者需要沟通的技能。沟通的能力涉及许多方面,如简化运用语言、积极倾听、重视反馈、控制情绪等等。虽然拥有沟通技能并不意味着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但缺乏沟通技能又会使管理者遇到许多麻烦和障碍。
(5)人际交往能力。这是要求行政领导者具有关心人、理解人、说服人的本领,善于察言观色,与人促膝谈心,了解其内心活动,把握其内心思想脉搏,并且会做思想工作,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扩大接触面,建立广泛的工作关系,沟通思想,联系感情,平易近人,善于人和,如果行政领导者能够成为下属的知音,那必然获得下属的鼎力相助。
(6)灵活应变能力。行政领导工作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地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因此,行政领导者必须审时度势,在决策条件已经改变的情况下,或者遇到突发事件,行政领导者应当既不惊慌失措,无所适从,又不拘泥刻板,能够沉着冷静;应付自如,灵活机动,临机处置,趋利避害,争取好的效益。当然灵活机动绝非草率从事,随意武断,而需要慎重地做出合乎实际的对策。
(7)改革创新能力。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在于对环境变化的探测,及时提出新观念、新方案和新办法,他们应有对新环境、新事物、新问题敏锐感知的能力,尤其在出现某种新的动向、裂痕时,有特别灵敏的察觉力,善于捕获信息,加工出新观念、新设想。他们要思想活跃,富有胆识,不迷信权威,不崇拜偶像,不为过时的老观念、老框框束缚,敢想、敢说、敢改革,不断探索新世界的奥秘,走出新路子,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身体素质。行政领导者的工作是很繁重的,每天要了解处理很多行政事务和行政问题,特别是高级行政领导者面对着问题丛生的复杂现实,既要深入实际、调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经过,又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统筹规划,果断指挥。这些都是繁重的脑力劳动,需要有健康的体力作支柱。那种“上班坐不长、下去走不动,应急顶不住、疾病常缠身”的行政领导者,是很难胜任日益繁多的社会活动与行政事务的。行政领导者不仅需要有强壮的、能坚持连续工作的体力,而且行政领导者还应表现出有充沛的精力和生命不息的活力,给人们以健康活泼的依赖感,奋发向上的乐观情绪,朝气蓬勃的感染力,这也是行政领导者成功的条件之一。
2.群体素质结构
行政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就是行政领导班子中各种不同素质、经历、年龄,各种不同专业、知识的人才按比例的有机结合。好比一部机器,要运转得好,需要好的零件合理地搭配构造一样,一个领导班子要发挥作用,要有合理的结构。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行政领导集体的素质结构,主要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政治结构。政治结构主要指行政领导班子中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成分而言。第一,行政领导班子的成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代表国家行使政治权力,各项活动都带有政治性。因此,行政领导班子必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忠实地执行国家权力机关的各项决议和决定。第二,行政领导班子的成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才能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中开创新局面,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第三,对行政领导班子的成员应具有各方面的政治代表。从党和国家的知识分子政策、统战政策、民族政策、华侨政策和实现祖国统一等各项政策来看,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业务性质的行政领导班子中,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应该有适当数量的爱国民主党派人士、少数民族干部、归国华侨和有真正才学的政治代表来参加,以便团结各族人民,共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是指将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行政领导成员进行合理组合,使整个行政领导班子成为具有综合业务能力的群体。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下面的内容:
第一,行政领导班子成员的知识结构应该完备。般来说,在一个行政领导班子里,应该既有懂得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人才,又要有懂得社会科学知识和行政领导学、行政管理学方面知识的人才; 既有理论家,又有经验丰富的实干家。这两种人通过互补,可以使领导班子具有比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如果行政领导班子只有理论知识而无实践经验,就容易 “坐而论道”,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只有实践经验而无理论知识,就会影响和限制行政领导班子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总之,配备行政领导班子时,应当注意知识结构的配备,否则就会影响领导班子的整体效应的发挥。
第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的专业结构应该合理。合理的专业结构,是指一个行政领导集体中应当配备比例恰当的一定数量的专业干部。这是因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各级行政领导班子的成员应当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和内行。如果一个行政领导班子的所有成员都缺乏专业知识,就很难担负起领导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同时,行政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活动。为了搞好行政管理,各级行政领导班子应当有各种专业干部,既有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干部,又有文教、科学、卫生等专业的干部。比如,让精通农业的人才去领导管理农业,精通工业的人才去领导管理工业,精通财贸的人才去领导管理财贸,懂得文教卫生的专家去领导管理文教卫生,懂得科技的人才去管理科技,等等。这对做好工作是非常有利的。如果领导者不熟悉本职专业,遇到问题就很难有发言权,工作抓不到点子上,要实现有效的行政管理就很困难了。所以,在行政领导班子中,尽量配备各种专业干部,这样才能发挥行政领导集体的作用。
第三,不同层次、类别的行政领导班子,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应当不同,一般来说,层次越高的行政领导班子,在知识水平方面,其成员的平均程度应该越高;科技专业程度越高的单位,行政领导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应越高。工作性质不同,领导方式不同的行政领导班子,专业结构要有区别。比如,以块块为主的省、地(市)、县的领导班子,业务活动有综合性特征,班子的成员应当是通才多于专才; 以条条为主的不同系统的行政领导班子,其成员中的专才应占多数。
必须明白,行政领导班子的专业化,不等于专家化。专家有一技之长,有从事领导和管理的许多有利条件,应重视从他们当中选拔领导干部。但并不是每一个专家都有组织领导才能,学术上的权威并不等于领导和管理上的行家。过去,有人认为,只要把各方面的专家,如教授、工程师、农艺师、会计师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就是实现了行政领导干部的专业化,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百分之百的专家构成的领导班子不一定是专业结构最合理的班子。试想,让一位缺乏领导管理水平的有“妙手圣医”之称的医生去当医院院长或卫生局长,恐怕就不如一个精通医院管理知识的人;让一位精通水利专业但不善组织领导的专家去当专员或县长,那就不如让一位具有大专学历但有较杰出管理知识的人去担任。特别是现代行政管理是一门大学问,是否具有现代行政管理专长和能力已成为现代领导者是否内行的主要标志之一。所以,我们说领导班子应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既不能是清一色的政工干部,也不能是清一色的科技专家,而应该是具有各种专业特长,又有管理专长和能力的行政领导成员的合理搭配。
(3)智能结构。智能是指在工作中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和工作能力。行政领导班子较好的智能结构,是指不同类型智能的行政领导成员的协调组合。行政领导作为一个整体,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有较高的智能,这样它才能迅速、正确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能是各式各样的。在科学领域有再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智能类型;在领导管理方面则有开拓型、执行型和二者中间型等智能类型。人的智能还有水平高低强弱之分,有的智能水平较高、有的智能水平较低,有些人在某些方面的智能较强,有些人则在某些方面的智能较弱。因此,在组建行政领导班子时,既要充分考虑领导成员之间智能水平的合理搭配,更要充分考虑领导成员之间智能类型的合理搭配。在一个行政领导班子里,应该有头脑清醒、把握全局、明察现状、预测未来、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决策人才;有威信高、有魄力、有胆识、有计谋、行动果断、办事利落的指挥人才;有思想敏捷、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开拓人才; 有品质高尚、以身作则、受人尊重、循循善诱、德高望重、善为人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 有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办事公道、执法如山的监督检查人才; 有慧眼识才、真心爱才、热心育才、知人善任的组织人事人才;有善于交际、协调关系的公关人才,等等。只有各种智能的成员的协调组合,才能构成较好的行政领导班子智能结构,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整体能力较高的行政领导班子的智能结构。同一智能类型的行政领导成员构成的班子,它的整体功能是单一的,不是好的智能结构。
(4)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是指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构成状况。行政领导班子的梯形年龄结构,强调各级行政领导班子应由不同年龄段的适当比例的领导成员构成的整体。在一个行政领导班子中,不同层次和不同业务性质,应有不同年龄的领导成员,并按适当比例合理配置,形成科学的年龄梯形结构。现代生理科学和心理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年龄与智力有一定的关系。在知觉方面,最佳年龄是10~17岁; 在记忆方面,最佳年龄是18~29岁;在动作和反应速度方面,最佳年龄是15~25岁。这就说明中青年在各方面是占优势的,因此,合理的行政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应以中青年为主的梯形结构为好。其组合比例,大体上保持中年占百分之五六十、老年和青年各占百分之二三十为宜。
(5)气质结构。气质,是指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点,它对人的性格脾气有很大的影响。行政领导班子协调的气质结构,是指行政领导成员不同气质的合理组合的整体。协调的气质结构。是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团结合作,协调一致的重要条件。
人的气质是不同的,在心理学上一般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四种气质类型的人,表现在性格、脾气等方面各不相同。多血质的特征是活泼型,主要表现为活泼好动,机智灵活,亲切开朗,为人热情,精力充沛; 但感情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易于幻想,行动较草率,缺乏耐心和毅力。胆汁质的特征是急躁型,主要表现在性情直率,情感深刻稳定,精力充沛,工作积极、热情,勇于进取; 但脾气急躁,任性,情绪容易冲动,心境多变,有时刚愎自用,傲慢不恭。黏液质的特征是胶滞型,主要表现为安静稳重,善于克制忍让,注意力稳定,情绪坚毅持久,处事谨慎,严肃认真;但反应迟缓,缺少热情,个性固执,情绪不易表露。抑郁型的特征是稳定型,主要表现为沉静深含,体验深刻,感情细腻,办事稳妥可靠,处事谨慎小心,观察敏锐,富于想像;但孤僻多疑,多愁善感,缺乏自信,行动缓慢,经不起挫折,进取心不强。以上四种气质特征的人,各有长短,但是,只要调配得当,扬长避短,都能较好地完成与气质特征相适应的工作。所以,为了建立合理的行政领导班子结构,也应当注意不同气质的协调组合,长短互补。在一个行政领导班子里,领导成员的气质既有急躁的,也有稳重的; 既有反应敏捷的,也有深思熟虑的; 有性格内向的,也有外向的; 刚柔相济,急缓互补,相得益彰。领导班子有了合理的气质结构,然后根据每个领导成员的个性特征进行合理分工,实现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才能有效地发挥行政领导集体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