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病性关节炎
血色病性关节炎是一种在血色病晚期发生,并有一定特点的退行性关节疾病。近十余年来,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病因 是因为铁质吸收过多,组织内有大量铁质沉着所致的慢性疾病。铁质吸收过多的常见原因有:
❶基因控制缺陷,病人的肠粘膜对铁的吸收过多,铁在体内的半寿期也延长,此类病也称特发性血色病;
❷饮食中含铁量过多;
❸反复接受输血治疗。每500ml血约有200mg铁输入体内,人体排铁能力有限,入大于出,造成铁质的体内沉着。关节病变的产生,主要是铁质和焦磷酸钙的沉着引起的。关于焦磷钙沉着的机理尚不完全了解。一般认为,焦磷酸盐的浓度升高与红细胞中的中性焦磷酸酶的活性受抑制有关,增多的焦磷酸盐可沉积在关节内,引起关节的急性炎症发作,退行性改变和关节软骨钙化。含铁血黄素是以不可溶性的含铁物质,储存于组织细胞内,当其含量增加时,对人体有害。血色病时体内含铁血黄素增多,沉着于身体各器官,体存铁可多达20~40g,较正常(3~4g)者高出10倍。并发现铁质沉积于滑膜细胞中。
临床表现 男多于女(4:1),女性可因月经、妊娠及分娩等生理性失血,来减少铁质的蓄积。由于铁质在体内蓄积速度较慢,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关节病变的发生率约占50~60%。有关节疼痛,或关节僵硬的主诉,尤其是手的小关节。多数关节病变仅限于特发性血色病患者,而继发性血色病(多次输血、食物中铁质过多等)患者极少有关节病变。
血色病的固有症状,如:皮肤色素沉着、肝硬变、心脏病、男性性功能减退以及男性乳房肥大等多发生在40岁以后。关节症状多好发于食指、中指的掌指关节,右侧常比左侧重。初起,活动时受累关节刺痛,相继累及手部其它小关节,以后呈骨性粗大,活动受限,与骨性关节炎的症状相似,但其好发关节多为远侧指间关节和第一掌腕关节。关节症状表现可轻重不一,轻者可以不引起病人注意,重者可以发展迅速,尤以髋关节为甚,可以致残。还可见到由于焦磷酸钙在关节内沉着而引起的急性滑膜炎发作,受累关节有红、肿、热、痛,(假尿酸性发作),好发于腰关节。关节液检查偶见焦磷酸钙结晶。
X线检查 典型的X线特点是透明软骨、纤维软骨与韧带钙化和关节退行性改变。前者是焦磷酸钙的沉积所引起,多见于大关节。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及关节间隙狭窄等。
实验室检查 对可疑患者需作实验室检查协助诊断。
❶血清铁及血浆总铁结合力测定;血清铁多在36μmol/L(200μg/dl)以上,未饱和的铁结合力 <5.4~7.2μmol/L(30~40μg/dl),饱和度常>80%,载铁蛋白几乎完全饱和。
❷络合物10mg/kg体重,肌注后,测定24h内尿中排铁量。正常人小于2mg,血色病患者多超过10mg。此法可用以鉴别特发性血色病与酒精性肝硬变伴有轻度铁过多者,前者尿铁>10mg/24h,后者尿铁<10mg/24h。
❸肝活组织检查;观察肝细胞内铁沉着及纤维化,并可计算活检组织中的铁含量。依此可以确诊。在已确诊的血色病人中,如同时出现上述的关节症状和典型的X线改变,血色病性关节炎的诊断即可确定。本病常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及一般性骨关节炎相鉴别。
治疗 除了对症治疗外,主要是尽快去除体内过剩的铁:
❶放血,每周放血一次,每次300~500ml,直到弃尽体内过剩的铁,自觉症状改善。适用于无贫血的病人;
❷络合剂,成人10~20mg/d,肌注,可使尿中排铁量增加。用于不宜放血的病人;
❸对关节炎病人: 急性发作者使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关节穿刺抽液,内服保太松、消炎痛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慢性关节症状也适当对症治疗。个别关节破坏严重、明显影响功能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本病如果早诊断,积极治疗,由于沉积在组织内的铁是可逆的,一般预后良好。相反,未积极治疗者,则预后不良。特发性血色病预后尤为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