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血海 血海 xuèhǎi 足太陰脾經穴。在膝臏内上緣上二寸處。因其善調血分疾患,故名。始載於晉代典籍,沿稱至今。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血海,有膝臏上内廉白肉際二寸中,足太陰脈氣所發。刺入五分,灸五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血海主治諸血疾,兼治諸瘡病自輕。” 流血 流血衂血 出血(颅内~) 漉血 沥血流丹 流红 负伤出血:带彩 带花 作战负伤流血:挂彩 挂花 为正义事业而流血:碧血 青血 血成滴流下:滴血 鲜血流淌:鲜血淋漓 流血牺牲之多:血潮 恶战流血之多:漂杵(血流~) 杀人流血很多:喋血 血海(~深仇) 泪或血等流得多:滂沱 滂沲 滂滂 留下的血迹很多:血迹斑斑 满身是血:浴血 血流遍地:渫血 身体严重受伤而血流不止:七窍流血 九窍流血 大出血:血崩 血流得又多又急:血流如注 鲜血流淌不止:鲜血淋漓 流血很多,踏血而行:蹀血(~沙场) 鲜血渗流的样子:赤津津 鲜血淋漓的样子:血淋淋 赤淋淋 血渌渌 血碌碌 血沥沥 血糊流拉 鲜血凝成一片的样子:血糊糊
另见:血 外伤 战斗 ☚ 受伤 伤口 ☛
惨状 惨状饥民哀号求食的惨状:鸿嗷 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饿殍遍野 饿莩遍野 饿莩载道 饿殍载道 饿殍载途 饿殍满道 饿殍盈途 馁殍相望 遭天灾人祸,人民死于饥饿的惨状:饿殍枕借 饿莩枕借 遭受巨大天灾人祸所出现的惨状:易子食易子而食 易子以食 易子析骸 析骸易子 死伤时的惨状:血肉模糊 血肉横飞 血肉狼借 血肉模糊、鲜血滴落的惨状:血肉淋漓 杀人极多的惨状:血海 呻吟哀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遍野 哀鸿遍地 嗷鸿遍野 哀鸿集野 哀鸿满目 哀鸿满路 遍野哀鸿 满地哀鸿 (悲惨的情状:惨状) ☚ 凄惨 凄凉 ☛
结果2 结果2分晓 下文 名目 名堂 归齐 究竟 结末 结抹 到头来 剧情圆满的结果:团圆 最后的结果:结局 终局 归结 归宿 下梢 下文 了手 收因结果 收因种果 收缘结果 事情的结局:终 事情的结局或成效:果(成~;战~;正~) 后来的结果:后果(~堪虑) 事情的后果严重:血海 祸害影响久远,后果严重:遗害无穷 遗患无穷 贻害无穷 贻患无穷 贻祸无穷 人事的种种结果:成败利钝 成败利害 利害成败 好与坏的结果:成败得失 得失成败 坏的结果:恶果 苦果 得到某种结果:落(落得) 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同归殊途 殊途同归 异途同归 异路同归 江海同归 殊致同归 殊途同至 殊涂同归 殊涂同会 殊涂同至 殊涂同致 殊涂一致 殊路同归 殊方同致 异途同归 异路同归 杰出人才或福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艰苦努力的结果:醴泉无源 方法本来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歪打正着 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跷足而待 没有结果:不果 自高自大的人没有好结果:自矜不长 毫无结果:泡影 最终也无结果:终无了局 不知结果:毫无分晓 不知所终 (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结果)
另见:结局 状态 达到 作用 ☚ 结果2 表示结果 ☛
循环器官 循环器官心脏:心(心腑;~房;~室;~肌;~包;~尖) 火宫 火脏 黄中 道家称心:上玄 丹元 玄丹 血海 血管:脉(脉管;血脉;动~) 静脉:筋(筋脉) 皮肤下面可见的静脉:青筋(~突起) 流通的血管:贯脉 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经络;经脉) ☚ 器官1 呼吸器官 ☛
汇合在一起的事物 汇合在一起的事物总汇 成群的同类事物:群(人~;墓~;建筑~)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事物:林(石~;碑~;书~;词~) 连成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海(人~;林~;云~;雪~;火~;旗~;血~) 相关联的成组成套的事物:系列 簇聚之物:簇(花团锦~) 杂凑而成的事物:杂烩 杂拌 混杂不清的事物:杂会汤 芜杂的事物:艿 ☚ 各种形态的事物 有关的事物 ☛ 血海❶四海之一。指冲脉。《灵枢·海论》:“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素问·上古天真论》王冰注: “冲为血海”。 ❷指肝脏。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王冰注: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❸经穴名。代号SP10。出 《针灸甲乙经》。别名百虫窠。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或当屈膝成直角时,以对侧手掌按其膝盖,2~5指向膝上伸直,大指向膝内侧约呈45°角斜置,指端尽处取穴 (《千金翼方》)。另说在膝上二寸半 (《针灸甲乙经》等); 在膝上三寸 (《备急千金要方》注); 在膝上一寸 (《类经图翼》)。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并有股动、静脉肌支通过。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五淋,湿疹,隐疹,阴部痒痛,股内侧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 或艾条灸5~10分钟(图55)。 图55 
血海 血海中医腧穴名。属足太阴脾经。定位:髌骨内上缘2寸。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闭经,瘾疹,湿疹,丹毒。操作:直刺1—1.5寸。 ☚ 阴陵泉 至阴 ☛ 血海❶四海之一。指冲脉。见《灵枢·海论》、《素问·上古天真论》。 ❷指肝脏。见《素问·上古天真论》。 ❸穴位名。出《针灸甲乙经》,位于大腿内侧,股骨内上髁的上缘。 血海Xuehai系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取穴:屈膝,于髌骨上缘2寸,股骨内上髁上缘两横指股内肌的隆起处。屈膝成直角时,以手掌按其膝盖2~5指向膝上,大指向膝内侧,大指端近处是穴。施治时直刺1~2寸(3.3~6.6cm)。主治月经不调、月经痛、崩漏、股内侧痛、皮肤湿疹、高血压、丹毒、荨麻疹等。 血海经穴名。别名“百虫窠”。属足太阴脾经。位于髌骨内上缘二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股内侧痛,瘾疹,湿疮,小便淋涩等。直刺0.8—1寸;可灸。 血海 血海足太阴脾经穴。取穴: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处(见图2—1—3)。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腹胀、脚气。刺灸法:直刺1~1.5寸。局部麻胀感向膝部放散。艾炷灸3~5壮;艾条灸5~20分钟。 ☚ 阴陵泉 通里 ☛ 血海xuè hǎi指冲脉,奇经八脉之一。《素问·上古天真论》王冰注:“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 血海xuèhǎi❶四海之一。指冲脉。《灵枢·海论》: “冲脉者, 为十二经之海。” 《素问·上古天真论》王冰注: “冲为血海。” ❷指肝脏。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 “肝藏血, 心行之,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 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何者? 肝主血海故也。” ❸经穴名。代号SP1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百虫窠。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内侧, 股骨内上髁上缘, 当缝匠肌与股内侧肌之间处。主治月经不调、带下、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荨麻疹、湿疹等。直刺1 ~ 2 寸, 灸3 ~5 壮或5 ~10 分钟。 
血海 血海Sp10Xuehai足太阴脾经穴。首见《甲乙经》。别名百虫窠。 位于髌底内侧端上2寸。屈膝时,当股骨内上缘股内侧肌隆起处。正坐屈膝取之。简便取穴,屈膝垂足,以对侧手掌盖住膝盖,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角向内斜置,拇指端到处是穴。相当于股内侧肌下部;有股动、静脉肌支;并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本穴位置另说在膝髌上内廉白肉际2.5寸,或云3寸。一般直刺0.5~1寸。针后局部痠胀。艾炷灸3~5寸;艾卷灸5~10分钟。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肝肾、皮肤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经闭,痛经,产后血晕,阴部瘙痒,浑身疥癞,两腿疮疡,丹毒,气逆腹胀,淋病等。现又多用以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睾丸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贫血,下肢内侧及膝关节疼痛等。 
血海 ☚ 阴陵泉 箕门 ☛ 血海xuè hǎiblood sea(thoroughfarevessel or li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