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扩散希拉病
本病系恶血逐散希拉而引起之一种希拉性疾病。由于三根七素之相对平衡受损后恶血偏盛并与希拉交搏而挤夺其位,逐使希拉散于肝、胃、小肠、大肠等某一部位所致。凡希拉型体质者,体力虚弱者,素具血希拉病者,或过食硬、锐、热、酸、咸性饮食及酒类,或感冒等热病末期,由某种外因无意中伤及脏腑及血等,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
发病初期,一般出现食欲不振,消化失常,周身疼痛,胃肝部位微痛,头疼泛酸等症状。病势日渐加重,则呈口中干渴,腹内烦热,发病部位病势有明显加剧。及至后期则大便燥结呈黑色,脉象洪数或紧结,口中央呈赤黄色。目黄或赤,唇吻结皮。治疗本病宜以敛散,清血希拉热为原则。药物一般可投大剂二十五味散,引用冰糖水沏服。并服七珍汤水煎内服。饮食起居护理与包如病同。本病虽属希拉热性,但根据症状及病邪散袭之主要部位等特征。概分为四种。如不及时妥善治疗,则有发展为“上落包如”之虞。
希拉散于肝,则肝区隐隐作痛,并传至脊椎第九节周围,伴有泛酸,食欲不振,遇暖热则头痛愈剧。药物宜投诀要凉剂,引用胡连、巴沙𠯫,丹参等分煎汤送服。
希拉散于胃腑,则多表现胃及脊椎第十二节周围作痛,消化不良,胃胀,口苦或有异味等症状。可投五灵脂九味散,开水送服。
希拉散于小肠,则表现脐下和两侧阵痛,脊椎第十七节周围亦作痛,尤其食物消化时痛势加重。药物宜投清胃热之止泻子十五味散引用地梢瓜(或作连翘)、胡连、巴沙𠯫各等分煎汤送服。
希拉散于大肠,则小腹胀满,肠鸣,痛无定处,脊椎第十六节周围同时作痛,食物消化后痛势愈剧,待矢气下通方觉痛势稍解。药用石榴十三味丸2g加五凤丸1g,引用查干汤送服。
外治可根据病位,取希拉之沙陵脉穴或踝脉穴放血。最后则艾灸脊椎第八、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