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血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血压xuèyā

〈名〉动脉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高血压︱血压正常。

血压xuè yā

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1908年高似兰译,萧惠荣述《体功学·CONTENTS,目录》:“Blood Pressure,Page 95;血压,第九十五面。”

血压blood pressure

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1毫米汞柱等于133.3224帕(Pa)。
血压的形成 由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而产生的充盈压; 另一因素是心脏的射血力量。心室收缩射血时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是血流的动能; 另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并使血管扩张产生血压,这部分是势能(压强能)。心舒时大动脉弹性回缩,又将一部分势能转变成推动血液流动的动能,使血液在血管中继续向前流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能,在沿途克服阻力中逐渐消耗。故血压以主动脉最高,中、小动脉血压较低,毛细血管血压进一步降低,接近心脏的大静脉血压最低,常为负值。
动脉血压 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系统中的动脉血压。在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出现周期性变化。心缩时,血压急剧升高,到收缩期的中期达最高值,称收缩压; 心舒时,血压下降,至心舒末期达最低值,称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值称为脉搏压。动脉血压可因动物种类、性别、年龄及不同生理状况而有差异。几种动物的正常血压值见表。

几种动物动脉血压值

种 类收缩压/舒张压
(mmHg)
平 均 压
(mmHg)
长 颈 鹿



绵 羊




豚 鼠
大 鼠
小 鼠
金黄地鼠
260/160
130/95
140/95
140/80
140/90
120/70
120/70
140/90
120/80
100/60
110/70
111/80
219
115
120
110
114
100
100
110
100
80
90
100
8~12周龄
17~24月龄
24月以上
101.3/78.7
92.5/65.5
91.8/62.0
 
火 鸡

金 丝 雀
250/170
175/145
220/150
190
160
185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❶心输出量。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称外周阻力。当每搏输出量增加而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血压变化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较多,而舒张压升高较少,脉压增大。故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室射血能力。
❷外周阻力。如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加大,心舒期中血液流向外周的速度减慢,舒张压升高明显,收缩压升高较少,脉压减少。故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形成外周阻力的血管主要是骨骼肌和腹腔脏器的小动脉,因为小动脉长度大、口径小,对血流产生阻力最大。小动脉含有丰富的平滑肌,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能够迅速舒缩活动,改变血管口径。
❸心率。心率的改变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其他因素不变,心率加快时,由于舒张期缩短,流至外周的血量减少,心舒期末在主动脉中存留的血量增多,导致舒张压升高。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
❹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在正常机体内,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相适应,血管系统的充盈情况变化不大。如果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如失血)或血管容量增大(如中毒性休克时血管麻痹性扩张),充盈压下降,可使回心血量与输出血量减少,动脉压下降。
静脉血压 血液经过毛细血管、微静脉、小静脉及中静脉时,血压逐步下降,至近右心房的大静脉时已接近于零。如绵羊的股静脉压为11.4mmHg,颈静脉压为0.1mmHg,到腔静脉时血压降低到零。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静脉回流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测定中心静脉压比单纯测定动脉血压更能全面反映心脏和血管的机能状态,常供临床控制补液量的参考。
动物伏卧时,全身各大静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单靠静脉系统中的压差,就可以推动血液流回心脏。但在站立时,由于重力影响,大量血液将沉积在心脏以下的腹腔和四肢的静脉中,使该部位的静脉压升高,不利于静脉血的回流,以致影响心输出量,这就需要外力的作用: ❶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收缩挤压静脉血管时能提高静脉内压,而当肌肉舒张时,静脉管内的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因此,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活动就起着唧筒作用,推动静脉血液向右心房方向流动。
❷胸腔内负压的作用。胸腔内压比大气压低,吸气时更低; 由于静脉管壁薄而柔软,吸气时,胸腔内的大静脉受到负压牵引而被动扩张,使静脉容积增大,内压下降,加速静脉血回流。
毛细血管血压 血液经微动脉进入毛细血管时,血压显著降低。哺乳动物体循环毛细血管血压在动脉端约为35mmHg,静脉端约为15mmHg,平均毛细血管血压约为20~30mmHg。毛细血管动、静脉两端高的压差,对推动毛细血管血流起决定作用,也是毛细血管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因素。不同组织中的毛细血管血压是不同的,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平均血压高达60~70mmHg,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而肺毛细血管的平均血压只有7mmHg,可防止血浆渗出生成组织液,保证气体交换正常进行。

血压blood pressure

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表示。形成血压的要素有二:血管系统内血液的充盈度和心脏射血(收缩)的力量。在实验条件下使心脏暂时停止跳动(使血流停止),这时血管系统内各处压力很快取得平衡,测得循环平均充盈压约为933.254 Pa。平均充盈压的高低取决于血量和血管容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血量增多或血管容量减小时,则体循环平均压增高;反之,则降低。心脏收缩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推动血液流动,另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由于血液在流动过程中要克服阻力而消耗能量,故血压从动脉经毛细血管到静脉过程中逐渐降低。一般所指的血压系动脉血压(见“动脉血压”)。

血压

血压xueya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臂的侧压。一般指动脉血压。血压在一次心动周期中是有变化的。当心室收缩向动脉射血时,血压升高,其最高值称收缩压,心室舒张时,血压降低,心脏舒张末期血压最低,称舒 张压。我国正常成年人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血容量、心脏排血功能或外周血管阻力发生变化,都会使血压发生变化。心输出量增加时,主要是 使收缩压升高;外周阻力 增加时,则主要是使舒张压升高; 血管硬化时,脉压加大。测定血压对诊断某些疾病或确定预后很重要。

☚ 动脉血和静脉血   高血压 ☛
血压

血压xueya

血液对动脉血管壁的侧压,又称动脉血压。分为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 (见图)。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小动脉口径小,血液流过小动脉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所以心脏收缩时射入动脉的血液不可能全部通过小动脉,不少血液停留在动脉中,充满和压迫动脉管壁,这时侧压达到的最高值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由于射血停止,膨胀了的动脉产生弹性回缩作用,其压力继续推动血液向前流动,并随着血量的减少而下降,到下次收缩前最低,这时动脉管壁所受到的血流侧压力为舒张压。一般来说血压比较恒定。安静状态下,正常成年人收缩压为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血压是用类似于数学分子式方法表示的:分子代表收缩压,分母代表舒张压。如测量得到一个人的血压的收缩压为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80毫米汞柱,则可以简写为血压120/80毫米汞柱。舒张压经常超过90毫米汞柱,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的人就可认为患有高血压病。舒张压经常低于60毫米汞柱,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的人就可以认为患有低血压病。心脏射出的血量、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及小动脉的口径大小都要影响到血压,如果心脏射出的血多,动脉管壁弹性下降,如老年人动脉管壁弹性减退,外周小动脉口径变小,则血压升高。反之血压则下降。


血压

☚ 心输出量   减压反射 ☛

血压blood pressure,BP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叫血压,又叫动脉血压。血压在1次心动周期中是不断变化的,当心脏向动脉射血时,血压升高,其最高值称收缩压(最高压);心室舒张,血压降低,心脏舒张的末期血压最低,称舒张压(最低压)。我国正常成年人收缩压为13.3~16kPa(100~120mmHg),舒张压为8~10.6kPa(60~80mmHg)。血压对维持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有重要意义。血压的形成主要是心与血管内有足够量的血液、心脏不断向动脉内射血并克服外周阻力而形成的。任何血容量发生改变、心脏排血功能发生改变、外周阻力发生改变,血压都会发生改变。测定血压对诊断某些疾病或判断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健康人安静时动脉血压比较稳定,变动范围比较小,如舒张压持续超过12.6kPa(95mmHg)即认为是高血压,如舒张压低于6.7kPa(50mmHg)即为低血压,血压过高或过低对机体均有不利影响。

血压

血液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上的压力。以毫米汞柱为单位。测量血压的检压计以大气压为基础,如血压为100毫米汞柱。即表示血液对血管壁压力比大气压高100毫米汞柱。临床指血压即动脉血压,成年人安静时收缩压在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

血压

血压

指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在动脉内的血压为动脉压,在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压分别为静脉压和毛细血管压。产生血压的主要原因是心室收缩所产生的能量一部分表现为对血液的推动力(动能),另一部分表现为血液作用于管壁的侧压(势能)。血液在血管中充盈的本身及血管系统的外周阻力也是构成血压的原因。医学上所指的血压是指肱动脉血压,它可代表主动脉压,其它血管的血压则需冠以该血管的名称。血压的测定是以大气压为基点,用血压高过大气压的数值表示血压的高度,过去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静脉压较低,一般用厘米水柱(cmH2O)为单位(1mmHg相当于1.36cmH2O)。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故主动脉的血压最高,并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升降。血液在流动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能量,所以血压也逐渐降落。在各段血管中,血压降落幅度与该段血管对血流的阻力成正比。各段血管的平均血压大致为:主动脉、大动脉为100mmHg,中动脉为97mmHg,小动脉首端为95mmHg,微动脉首端为85mmHg,毛细血管动脉端为30mmHg,毛细血管静脉端为10mmHg,上、下腔静脉为4~12cmH2O。由于肺循环途径短,阻力小,故肺动脉压约为主动脉压的六分之一。

☚ 动脉   动脉血压 ☛

血压blood pressure

是指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亦即血液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上的压力。人的动脉收缩压平均低于16.0kPa (120mmHg),舒张压低于10.7kPa(80mmHg)。收缩压主要反映心缩力的大小,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或小动脉口径。

血压

血压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产生血压的前提是由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而产生的充盈压。在心脏与全部血管内大约有5000ml血液。当血液循环停止,心血管各部分压力相等时,仍有7mmHg左右的压力,称为体循环平均压(即体循环充盈压)。其高低决定于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相对大小。在血量增多或血管容积缩小时,体循环平均压增高;在血量减少或血管容积扩大时,体循环平均压降低。产生血压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心脏射血的力量。心室收缩射血时,心肌释放的能量,表现为推动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但因为末梢血管阻力较大,射出的血液不能全部立刻通过末梢血管。这阻力存在于心脏以外,故名外周阻力。又由于动脉血管壁具有弹性,在心室射血时受到管内压力升高的影响可被动扩张,容量增大,故几乎能容纳大约2/3由心室射出的血液,其动能也转化为势能,贮存于被动扩张的弹性组织之中,其余1/3的血液的动能则用于克服外周阻力向前流动。心室停止射血后,动脉管壁的弹性回缩又将贮存的势能陆续转化为动能继续推动管内血液向前流动,同时动脉血压也逐渐降低,血流速度也逐渐缓慢。接着,下一次心室又收缩射血,如此重复下去。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能,在克服阻力中逐渐消耗,转化为热。在体循环,血压以主动脉为最高,逐步降低,回到右心房时最低,接近于零(大气压)。在肺循环,血压也以肺动脉为最高,左心房最低。由于左心室肌肉厚,收缩时产生能量多,右心室肌肉薄,收缩时产生能量较少,故主动脉压比肺动脉压为高。一般所谓血压系指体循环血压。
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在心动周期中有周期性变化。心室开始射血时,动脉血压急速上升,大约在收缩中期,动脉压达到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在收缩期的后期,射血力量迅速减退,直至舒张期末,动脉压达到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压。整个心动周期内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为平均压。由于收缩期比舒张期短,故平均动脉压数值较接近于舒张压数值,一般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健康人安静时动脉血压比较稳定,变动范围较小,我国健康人的肱动脉收缩压为90~130mmHg,舒张压为60~85mmHg。血压的数值随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情况而变化。年龄增高,动脉血压也逐渐升高,收缩压的升高比舒张压的升高更为显著;男性一般比女性略高,但女性在更年期以后有较明显的升高。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血压可暂时升高。
动脉血压的测定 主动脉血压是保证全身各组织细胞血流通畅的必要条件,故是血液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过高或过低都是病态。临床实践中常用无损伤性的听诊方法以间接测定动脉血压。被测的血管常用肱动脉,测得的血压可大致代表主动脉。检压计是由水银柱和压脉带两部分组成,测压时,首先要使检压计水银柱位于刻度零位,并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上,压脉带绕于上臂,其下缘应在肘关节上2cm处,听诊器探头置于肘窝尺侧动脉表面皮肤上。然后使压脉带充气加压,压力超过肱动脉血压值。此时,由于肱动脉受压,血流被阻断,听诊器探头下动脉内无血流,故既无搏动可摸及也无音响可闻。当压脉带放气减压时,对动脉壁压力减小,在压脉带内压力略低于心缩期最高压力值瞬间,血管开放,血流通过狭窄段,进入未受压迫的动脉腔,血流速度加快,形成湍流。与此同时,在听诊器里能听到与心率同步的轻微音响,称为Korotkoff音,此时压脉带内压力值即为收缩压。随着压力继续下降,动脉受压减小,血管开放的时间和血流通过的量逐渐增加,音响也加大,压力降至不再压迫动脉,音响转成低沉,血流呈持续状态,速度恢复,湍流恢复回层流,Korotkoff音消失。临床实践中,用听诊法测定血压,常以Korotkoff音改变成低沉的音响为舒张压的指标。这是因为Korotkoff音的消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听诊器的性能,测定者的听力和血流速度等,例如健康人运动后测定血压,常常出现听诊时音响转变为低沉与音响消失之间压力差值比安静时大得多,最大可达40mmHg,也就是说,在压脉带内压力降至极低水平时音响才消失,而转变为低沉音响时的压力值则接近于血管内直接测定的舒张压。儿童的血流较快,容易形成湍流,也可出现类似情况。
安静时一般音响转为低沉时舒张压读数比动脉内直接记录舒张压值高5~10mmHg,这个变数与压脉带下软组织硬度和厚度以及压脉带宽度有关。为减少误差,对压脉带宽度有规定标准:带宽度应为被绕肢体周径的1/3长度,成人前臂用的压脉带宽12~13cm,儿童用者为7cm,用于股部的带宽为18~20cm。如果压脉带太窄或肢体粗者,压脉带内需有较高压力才能克服软组织的阻力而作用于动脉管壁上,此时,测定的读数比实际舒张压值高。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是影响动脉血压的两个主要因素,凡能增加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种种因素都可增加动脉血压; 反之,都可减低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可参见“心输出量”条目,本文只叙述外周阻力。影响外周阻力的因素主要是血液粘滞性和血管口径。粘滞性加大时将加大液体层流间的内摩擦及其与管壁间的外摩擦。血液粘滞性主要来自红细胞。故红细胞增多时血液粘滞性高,贫血时血液粘滞性低。血浆蛋白是粘滞性的次要来源。在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口径乃是外周阻力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按照流体力学的Poiseuille公式:R=8lη/r4,R为阻力,l为血管长度,η为血液粘滞性,8为常数。即阻力与管长及粘滞性成正比,与管半径r的4次方成反比,即血管口径缩小一半,阻力增加16倍。因此血管越细,阻力越大。
在体循环,主动脉平均压大致为100mmHg,大动脉中阻力不大,用于克服阻力的能量亦小,由主动脉流到直径大约为3mm的小动脉时,平均压仅降低5~7mmHg。在此以下,口径越分越细,阻力的增加也越大。微动脉口径估计在200μm以下,在微动脉首端,平均动脉血压估计约为85mmHg,血液流过微动脉到达毛细血管首端时,平均动脉压大约降落至30mmHg。毛细血管口径更小(约6μm),但血流甚慢,到达微静脉时,血压大约有10~20mmHg。故微动脉阶段的阻力最大,常被称为阻力血管。机体调节外周阻力,主要是通过改变阻力血管的口径。
外周阻力可按R=△P/Q的公式而间接求出其数值,令R为阻力,Q为单位时间(s)的血流量(ml),△P为管道首端与尾端血压之差。例如计算人体静息时,体循环的外周阻力,如平均主动脉压为100mmHg,每分输出量6000ml,即每秒100ml,则此时的外周阻力为100/100=1个外周阻力单位。假如血管扩张,血压降低,血流量不变,则外周阻力少于1个单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量不变,则外周阻力多于1个单位。欲计算某一器官的外周阻力,则可按该器官动静脉压力差及血流量用同一公式计算。
如果分别考虑决定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因素,则收缩压主要受心输出量的影响,舒张压主要受外周阻力的影响。因为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加,亦即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加时,收缩压必然增高,血液向外周流动速度也将加快,因而至舒张期末主动脉中存留的血量虽有所增多,但不如每搏输出量增加多,因此舒张压也有所提高,但不如收缩压增高的明显。当每搏输出量减少时,主要也是使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较少。如果外周阻力增加,则心室射血的阻力增大,动脉血液流向末梢的速度减慢,舒张期末贮存在动脉中的血量增加故舒张压必然增高;心脏射血时虽然收缩压也应升高,但由于大动脉管壁可扩张而储存血液,故收缩压之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显著。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主要降低舒张压,收缩压降低较少。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脉压)则主要受动脉管壁弹性的影响。管壁弹性是指它的可扩张性,管壁的可扩张性大,则射血时管壁扩张可容纳更多的血液,从而减少动脉血压上升的幅度,停止射血时管壁回缩可有更多的血液继续向外周流去,从而减少动脉血压下降的幅度,结果使脉压减少;反之,如动脉的弹性组织减少,例如在老年时,血管胶原纤维增生,逐渐取代平滑肌与弹性纤维,管壁的可扩张性减少,将使脉压增加。
心率也能影响舒张压与脉压,如心率增快,舒张期缩短,将使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心率慢则使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由于血管壁弹性能缓冲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别,从主动脉到小动脉管壁都有弹性,所以这种差别也是以主动脉的阶段最大,越到末梢动脉越小(见“脉搏”)。
在正常机体内,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相适应,血管系统的充盈情况变化不大。但如循环血量急速减少(如失血)或血管容量大大增加 (如中毒性休克),充盈压下降可使回心血量与心输出量减少而动脉血压下降,若充盈压降至零下,则血压将不能产生。
静脉血压 当体循环血液通过毛细血管汇集到小静脉时,血压降低到大约10~20mmHg;流经下腔静脉时,静脉血压约为3~4mmHg;最后汇入右心房时,压力最低,已接近于零。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而各器官静脉内压力则称为外周静脉压。由于静脉管壁薄,压力低,易受血管内血液重力及血管外组织压力等因素影响。测量人体静脉血压时,应采取平卧位,使被测的静脉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检压计零点要放在右心房中点平面上,相当于三尖瓣水平或胸骨体第四肋间隙,胸廓前后径中点偏背侧的平面上,该平面乃是测量静脉压的参考平面。直接测量静息平卧人体各处外周静脉压时,个体差异很大,但同一人在不同时间内各外周静脉压数值比较稳定。成年人各处外周静脉平均血压值: 足背静脉19cmH2O;门静脉13cmH2O;肘前静脉10cmH2O;颈外静脉10cmH2O。
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为它取决于心脏和血管两方面功能状态。测量时可将静脉导管从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插入。经大静脉直接进入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正常人中心静脉压的变异范围为4~12cmH2O。如心脏功能良好,静脉血液回心房很通畅,则中心静脉压低;心脏射血功能减弱时,右心房与腔静脉淤血,中心静脉压升高。另一方面,血量不足或外周静脉血回流障碍,则中心静脉压过低。输血、输液过多过快或超过心脏负担时,静脉内血液淤滞,中心静脉压将升高,一般如中心静脉压超过16cmH2O以上时,输液要慎重。
静脉管壁薄,有极大的可扩张性,而静脉的血压很低,如果静脉中压力有少量增加,静脉口径即可明显扩大,血容量明显增加,故静脉称为容量血管。静脉管壁平滑肌收缩,可倾注大量血液流回心脏,增加循环速度。
临界闭合压 血液在小血管内流动时,小血管内压力需达到某一水平,才有血流,或者说,血管内压力降至某一临界值时,血液将不流动,血管可完全闭合,此压力值称为临界闭合压。临界闭合压与两方面的力有关,一是使血管扩张的力,主要是血管内压力;另一种是使血管缩小的力,即管壁的张力,主要决定于管壁平滑肌紧张状态。在血管壁紧张度增大的情况下,血压只要轻微下降,就可能引起血管闭合,血流中断,表现为临界闭合压的升高。因此,临界闭合压是血管紧张性的生理指标之一。当血管壁紧张性升高时,临界闭合压也升高;反之,则降低。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高血压患者的临界闭合压也可显著增高。休克时,一方面由于血压的降低;另一方面反射地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临界闭合压也增高,故容易出现某些血管床完全闭合。

☚ 血液流量与流速   脉搏 ☛

血压

血压

血压是动脉血压的简称。心室收缩时,动脉内的最高压力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内的最低压力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
血压测定法: 测量血压用血压计。常用的血压计有汞柱式和弹簧式两种。后者虽携带方便,但需定期校准,故临床上多使用汞柱式血压计。测血压时,先让被测者安静休息片刻,以消除紧张和劳累对血压的影响。被测者脱下一侧衣袖后,将臂放上缚袖带处在与右心房同高处,即坐位时放在第四前肋软骨水平,卧位时放在腋前线水平,并稍外展。将血压计的袖带(成人用的应宽12~14cm)缚于肘窝上2cm处,不可过松或过紧,以免影响结果的正确。血压计中示压管应垂直竖立,汞柱应恰在“0”位。将听诊器体件放在肱动脉上,然后挤压橡皮球向气囊内充气,直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再使汞柱升高20~30mm后,缓慢放气,使汞柱缓慢下降,听到第一声清脆音时汞柱的高度即为收缩压。继续缓慢放气,此音逐渐增强后转为柔和的声音,接着又变为短促的声音,随后声音突然减弱而变为模糊不清以至消失。以声音消失前的最后一响搏动音处水银柱高度作为舒张压。个别声音持续不消失者以声音突然减弱变音时为舒张压。如用触诊法测血压,则在放气过程中触桡动脉搏动。当桡动脉搏动刚一出现时,示压管中的汞柱高度即为收缩压。用触诊法测得的血压较用听诊法测得的稍低,且测不出舒张压,但当血压低到用听诊法测不出时,用触诊法往往还能触到。有时需测量下肢股动脉血压,被测者应采取俯卧位,袖带缚于大腿中部腘窝上2~3cm处,听诊器体件放在腘窝部腘动脉上,其测量方法与上肢相同。
正常血压: 正常人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以收缩压为著,一般正常成人肱动脉的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为30~40mmHg。正常人两侧上肢血压可以有5mmHg之差。平卧时,下肢血压较上肢约高20~40mmHg,这主要是由于袖带的宽度不足所致,因为动脉穿刺直接测压时,上下肢血压并无差别。
正常人早晨血压稍低,晚上、劳动及饱食后较高,在高热环境中血压可稍下降,而在寒冷环境中则血压上升。情绪激动、紧张、恐惧、饮酒、吸烟等均可使血压暂时升高。体型肥胖者血压稍高,成年男子较女子稍高,坐位时血压常较卧位稍高。因影响血压的因素较多,所以不可轻率地根据一次血压异常就断定是病态,必要时应重复测量。
高血压: 成人血压如经常超过140/90mmHg,即为血压升高。根据1979年“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科研工作汇报讨论会”决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标准,修订了血压测定方法和高血压诊断标准,并作如下规定:
❶测量血压前应休息15min,测坐位右臂血压,反复测量几次,直至血压值相对稳定为准。舒张压以声音消失为准(个别声音持续不消失者,可采用变音时数值)。判断血压升高须经非同日另次核实或三次检查中有两次达到上述标准,才能确定。非同日检查确有困难时,亦可同日内间隔一小时以上复查核实。
❷收缩压等于或高于160mmHg,舒张压等于或高于95mmHg,二者有一项经核实即可确诊高血压。舒张压高于90mmHg而低于95mmHg,或收缩压高于140mmHg而低于160mmHg,定为临界高血压。
❸过去有高血压史,长期(三个月以上)未经治疗、此次检查血压正常者,不列为高血压;如一向服药治疗而此次检查血压正常者,仍列为高血压。有疑问者可停药一个月后复查再作判断。高血压常见于高血压病、肾小球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颅内压升高等。
低血压: 成人肱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即属低血压范畴,因组织的血液灌注主要取决于收缩压,所以衡量低血压应以收缩压为准。低血压常见于休克、晕厥、缩窄性心包炎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脉压的变化: 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严重的贫血等。脉压减小常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重度心力衰竭等。

☚ 脉搏   意识状态 ☛
血压

血压blood pressure,BP

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在循环系统各段血管中血压高低不等,动脉血压较静脉血压高。一般所称血压是指动脉血压,通常以在上肢肱动脉测得的血压为代表。动脉血压主要由心室收缩和周围动脉的阻力所形成,与大动脉壁的弹性,循环血流量和血液的黏稠度也有关。心室收缩是推动血液向前流动的主要力量,周围动脉的阻力是阻碍血液向前流动的主要力量,推动力克服阻力后使血液向前流动,二者共同形成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在心室收缩时最高,称收缩期血压;在心室舒张时最低,称舒张期血压。收缩期血压和舒张期血压之间的差值称脉压。血压一般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在日常活动中,血压可有微小波动。血压的测量方法有两种,即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1)直接测量法:将特制导管经皮穿刺由周围动脉送至主动脉,导管末端接监护测压系统,自动显示血压数值。本法虽然较精确,且不受外周动脉收缩的影响,但需要专用设备,费时,费用高,且有一定创伤。适用于危重疑难病例。(2)间接测量法:即袖带加压法,以血压计测量。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受周围动脉舒缩变化的影响。本测量法适用于各种患者。操作规程:受检者30min内禁止吸烟和饮用咖啡,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min,取仰卧位或坐位。通常测右上肢血压。右上肢裸露伸直并外展45°,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将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使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气袖之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检查者扪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胸件置于搏动处准备听诊。然后,用打气球向袖带内充气,以升高汞柱,压迫肱动脉。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随汞柱下降,平视汞柱表面,根据听诊结果读出血压值。按Korotkoff 5期法,当听到动脉搏动第一声响时的血压值为收缩压(第1期);随汞柱下降,搏动声音逐渐增强为第2期;继而出现吹风样杂音为第3期;然后声音突然变低钝为第4期;最终声音消失为第5期。当声音消失时的血压值即舒张压。用同样的方法测量两次,取其低值为血压值。
某些疾病(如多发性大动脉炎)需测双上肢血压,以作对比。有些疾病(如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还需测下肢血压。测下肢血压的方法与测上肢血压相同,但患者采取俯卧位,选用较宽的袖带,袖带缚于腘窝上方3~4cm处,听诊器体件置于腘窝处动脉上,判定方法同上。

☚ 无脉症   动脉血压 ☛

血压

blood pressure

血压

blood pressure (BP)
正常~ normal blood pressure/高~ high blood pressure;hypertension/低~low blood pressure;hypotension/电子~计electronic blood pressure monitor/收缩压(高压)systolic pressure/舒张压(低压)diastolic pressure/量~take the blood pressur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