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螣téng

傳説中一種能飛的蛇。《後漢書》張衡《思玄賦》:“玄武縮於殼中兮,螣蛇蜿而自糾。”《文選》作“騰”。

螣tè

食叶虫。《小雅·大田》二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毛《传》:“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 《尔雅·释虫》郝懿行《义疏》:“螣,又作𧎢。似槐树上小青虫,长一寸许,既食苗叶又吐丝缠裹余叶,令穗不得展。”

☚ 穋   穈 ☛

读音t·eng(ˊ),为eng韵目,属ing—eng韵部。徒登切,平,登韵。
❶传说中的蛇名,螣蛇能飞。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t·e(ˊ),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徒得切,入,德韵。
❶一种咬食禾苗的害虫。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t·e(ˋ),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敌德切,入,德韵。同“𫌇”。

上一条: 下一条:
{}7267蝗虫。古北方方言。《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孔颖达疏引三国吴陆玑云:「今人谓蝗子为螽子,交州人谓之~。」《淮南子・本经训》:「飞蛩满野,地旱地坼。」汉高诱注:「蛩,一曰蝗也,兗州谓之~。」

螣tè

古书上指专吃小苗或嫩叶的害虫。
另见本页téng。


螣téng

螣téng

螣蛇,古书上说的一种会飞的蛇。

螣(一)téng (二)tè

【辨形】 右上是龹,下是虫。 16画。形声。
【辨义】螣(一)téng螣蛇,古书上说的一种能飞的蛇。
(二)tè同“蟘(tè)”。古书上指吃苗叶的害虫。
【辨析】 二音近义,都用于动物名。区别在于:
一、指称对象不同:螣(一)téng用于蛇类动物名;(二)tè用于昆虫名。
二、字音规范程度不同: 螣(一)téng是规范字音;(二)tè是“蟘(tè)”的异形字音,通常用“蟘(tè)”。

蝗之屬。《禮記·月令》: “百螣時起,其國乃饑。” 鄭玄注: “螣,蝗之屬。” 陸德明《經典釋文》: “螣,音特,食苗葉蟲。”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物部 > 動物 > 螣
螣  téng

亦稱“螣蛇”、“騰蛇”。傳說中神蛇名。形似龍,能興雲騰霧。《爾雅·釋魚》:“螣,螣蛇。”郭璞注:“龍類也,能興雲霧而遊其中。”邢昺疏:“蛇似龍者也,名螣,一名螣蛇,能興雲霧而遊其中也。”《荀子·勸學》:“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韓非子·十過》:“昔者黄帝合鬼神於西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鎋,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覆上,大合鬼神,作爲清角。”又《難勢》亦作“騰蛇”。《淮南子·泰族訓》:“夫蛟龍伏寢於淵,而卵割於陵;螣蛇雄鳴於上風,雌鳴於下風,而化成形;精之至也。”《藝文類聚》卷九十六引作“騰虵”。參見本類“飛蛇”。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昆蟲部 > 螽蝗 > 蝗 > 螣1
1  tè

“蚮”的别稱。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昆蟲部 > 蛾蝶 > 螣2
2  tè

食禾葉之害蟲。《詩·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毛傳:“食葉曰螣。”《廣韻·平登》:“螣,食禾蟲。”金·元好問《鴈門道中書所見》詩:“食禾有百螣,擇肉非一虎。”參見本類“螟”。

螣téng


螣tè

一种吃禾叶的害虫。《诗经·小雅·大田》:“去其螟~,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螟míng:吃禾心的害虫。)
另见本页téng。

*

CE9F
(一)teng螣蛇,也作“腾蛇”,古书上说的一种能飞的蛇:~蛇无足而飞(《荀子》)。
(二)te<文>吃禾苗的一种虫子(见《广韵》)。

螣tè

{动} (吃苗叶的害虫) an injurious insect destroying rice seedings or young sprouts
另见 see also ténɡ。


螣ténɡ

(构词成分): ~ 蛇 [- shé] [书] (古书上说的一种能飞的蛇) winged snake
另见 see also tè。

螣tè

16画 月部 古书中说的一种专吃嫩苗和叶子的小青虫。
 另见téng(395页)。


螣téng

16画 月部 螣蛇,古书中所说的一种会飞的蛇。也作腾蛇。
 另见tè(395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