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蝜蝂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蝜蝂传 蝜蝂传唐代寓言。柳宗元著。《柳河东集》: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止,至坠地死。 ☚ 蛛与蚕 掣肘 ☛ 蝜蝂传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已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柳河东集》) 首先要指出柳宗元曾写过脍灸人口的动物寓言《三戒》,《蝜蝂传》不是寓言而是传,但为小虫作传,用意仍以虫寓人。但《蝜蝂传》没有故事可以依托,直接以虫比人,一半写虫,一半写人,比之寓言,腾挪天地极为有限,全赖作者在喻体蝜蝂和本体 “嗜取者”之间撷取沟通二者的共同的喻柄。 从表面看蝜蝂与嗜取的人并无共同处,但作者从它(他)们的处世行为方式着眼,慧眼独具地发现了共同处。一是贪多,蝜蝂 “行遇物,辄持取”; 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二是好高,蝜蝂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嗜取者也“日思高其位”,“以近于危坠”。也就是一为财二为权。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同时还找到了它(他)们行为过程相似性,具体表现为描写蝜蝂和嗜取者两段文字层次上的对应与同一。蝜蝂积物的第一个下场是跌倒了爬不起来。但一旦“苟能行”,则非发展到第二个下场“坠地而死”。而嗜取者第一个结局是黜弃、迁徙。一朝发现“苟能起”,则同样非落得“以近于危坠”不可。文章还妙在一般作者着眼于共同的喻柄时,往往忘了喻体与本物的差异。《蝜蝂传》却在寻找二者相似性的同时,在遣词造句之际充分描写出相似中的特殊生动性。如写跌倒,蝜蝂是“踬仆不能起”的具体行为,嗜取者是“其怠而踬”行为的心理依据; 写好高,蝜蝂是“又好上高”,嗜取者是“日思高其位”;写坠地,蝜蝂是实写“坠地死”,嗜取者是虚写“危坠”。在相似处细微地表现出虫人之异,突出一种文学独有的情致来。同时又不乏醒世警人之心。人和虫之异并不在形和名而在于“智”——人类的良知和理性,没有“智”,人虫一纸之隔,很容易异为虫的。蝜蝂的下场,足以使此后一切嗜取的贪官污吏“知戒”。 《蝜蝂传》
唐·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2,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3。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4。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5,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6,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7,迁徙之8,亦已病矣9。苟能起,又不艾10,日思高其位,大其禄11,而贪取滋甚12,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悲夫! 1 蝜蝂(fu ban):虫名,又作负版。2 辄(zhe):立即。3 困剧:极度疲乏。4 卒:终于。踬仆(zhi pu):跌倒。5 苟:如果。6 室:家,此指家产。7 黜(chu)弃:罢免官职。8 迁徙(xi):指贬官到边远地方。9 病:灾祸。10 艾(ai):停止。11 禄:俸禄。12 滋:更。 【析点】 据郝懿行的《尔雅注疏》,蝜蝂“黑身,为性躁急,背有龃龉,故能负不能释”。蝜蝂的善负与“嗜取者”的贪欲相似,柳宗元抓住这个相似点,以前者喻后者,用蝜蝂小虫来刻画贪欲者的形象。但二者毕竟又有不同。柳氏为进一步揭露“嗜取者”的“日思高其位、大其禄”、不吸取教训,于是《蝜蝂传》中为蝜蝂增加了跌倒后复能行即“持取如故”和“好上高”的特性以及终于坠地而死的结局;它的“黑身”及“性躁急”,因与嗜取者的本质没有必然联系就略去不再生枝蔓了。从现实中选取可以寓理的原型,而又不拘泥于原型,既未失蝜蝂特征,又加深了讽刺告诫的力量,作为一个故事,情节也更为完整和生动了。这一番创作匠心,足资后世寓言创作者借鉴。 柳宗元在古代寓言文学的创作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由于他的大量创作,才使寓言成为文学史上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蝜蝂传》有与柳氏其他寓言相同的共性:用来寓理的故事生动简洁有吸引力;但又有其不同的特性:寓理的篇幅超过故事本身。我想,这是作为政治家的柳宗元,深谙当世官场上“嗜取者”们的丑行丑性,而又无力疗治只得一发于文的缘故吧! 蝜蝂传 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②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③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 极其力不已, 至坠地死。 ——《柳河东集·蝜蝂传》 【注释】 ①蝜 (fu)蝂(ban): 亦作“负版”,小虫名,黑色,背上有隆起部分。②卬 (ang):通“昂”。③踬(zhi):被绊倒。 【意译】 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走路的小爬虫。它爬行时,碰到东西总是把它弄来,昂起头背着它。这样,背上的份量越来越重,可蝜蝂虽然吃力到了极点,却仍不肯停下来歇歇。蝜蝂的背很毛糙,因此背上的东西聚在上面不会掉下,终于压得倒了再也爬不动。有人可怜它,就替它拿掉了背上的东西,可蝜蝂一旦能够爬行了,就又像先前一样,爬一路,背一路,不肯停。蝜蝂又喜欢爬高,也总喜欢拼足死力往上爬,精疲力竭不肯停,直到最后爬不动的时候,终于落到地上摔死。 【解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然不知从何时起,聪明的人就总结出了这条规律,可仍旧有不少“精明”人不断地以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这条规律的不朽,倒也真是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从古至今,总有那么一些人好像活着就是为了追名逐利,升官发财,颇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味道。这种人把自己的大脑变成了马鞭,把自己的这副身子骨变成了驴马之躯,为了自己的“追求”,不停地鞭策自己,整天忙忙碌碌而不知疲倦,忘我的程度的确已忘掉了自己是人,忘掉了用赶驴的鞭子来鞭策人是要把人累垮的。终于,他们有那么一天累倒了,可只要还不至于累死,只要精力还能恢复起来,他们又会像先前一样为了敛财聚富,攀附高位而整天忙碌,不知疲倦,直到他们把自己累死为止。这种人跟蝜蝂的区别,大概只存在于生理解剖学上,他们的智力跟蝜蝂是同等的。 【相关名言】 据我的经验,倘若一个人只为着发财而做事,别的好处固然很少获得,就是钱财也未见得都可以到手。 ——美国·爱迪生 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儿便永远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 ——印度·泰戈尔 蝜蝂传今世之嗜取者, 遇货不避, 以厚其室。不知为已累也, 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 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蝜蝂(fuban)是一种喜负脏物的黑色小虫,这很容易使人想起那些嗜取财货, 灵魂龌龊的贪婪之徒。作者正是根据这一思路,着力刻画了蝜蝂的形象特征:“善负”、“又好上高。”一方面是“行遇物,辄持取”的贪;另一方面是由此造成的从“困剧”终至“踬仆不能起”的苦,二者相互联系。这就揭示出, 无论是对物质的贪求(善负),还是对地位的贪求(好上高),最终都并没有也不能给贪取者带来幸福,反而把他们引向自我毁灭。生而为贪者,必将为贪而死。被攫取的财富,反而惩罚了攫取者自身。这是一条无法逃脱的客观规律。 这则寓言中,既有以物拟人的生动描写,又有以人比物的精辟议论。作者紧扣蝜蝂的行为特征进行类比,揭露贪鄙之徒尤其是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面目: 见到财货就伸手(“遇货不避”)。等到被财货压得精疲力竭时,便被罢官撤职、贬谪流放(“黜弃之,迁徙之”)也算得困苦了;可是如能再被起用,他们又不改悔,每天只想爬上更高的官位,拿到更多的俸禄,贪取财物越来越厉害,以至一步步走向危险的境地,即使亲眼见到前面有人贪财丧命,也不知引以为戒。这都是贪欲驱使的结果。作者讽刺道:“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这是向利欲熏心的官场和市侩掷射的有力的投枪。 蝜蝂(屎壳螂)成为文学审美描写的对象,似乎是大煞风景。然而,柳宗元却以这种令人讨厌和恶心的动物为题材,写成了一则绝妙的寓言。就是因为作者掌握了美和丑的辩证法。作者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蝜蝂丑恶形态的描写上,也没有渲染它持取负载的脏臭之物的感官印象,而是着重揭示它的贪婪本性及后果,从而突出了理性批判的意义。其次,作者对蝜蝂形象简洁传神的描写,显示了运用文学语言的高度技巧,给人以审美创造的自由和愉悦感。如描写蝜蝂“行遇物,辄持取, 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短短十余字,包含几层内容:对物的贪求,背物行走的情态,不断持取的过程,不断持取带来的痛苦,虽苦而犹贪的强烈欲望……这些内容,通过作者的描绘,呈现为一幅幅具有连续性的充满动态变化的画面,具有隽永的讽刺意味,又给人以艺术享受。 蝜蝂传 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②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③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 极其力不已, 至坠地死。 ——《柳河东集·蝜蝂传》 【注释】 ①蝜 (fu)蝂(ban): 亦作“负版”,小虫名,黑色,背上有隆起部分。②卬 (ang):通“昂”。③踬(zhi):被绊倒。 【意译】 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走路的小爬虫。它爬行时,碰到东西总是把它弄来,昂起头背着它。这样,背上的份量越来越重,可蝜蝂虽然吃力到了极点,却仍不肯停下来歇歇。蝜蝂的背很毛糙,因此背上的东西聚在上面不会掉下,终于压得倒了再也爬不动。有人可怜它,就替它拿掉了背上的东西,可蝜蝂一旦能够爬行了,就又像先前一样,爬一路,背一路,不肯停。蝜蝂又喜欢爬高,也总喜欢拼足死力往上爬,精疲力竭不肯停,直到最后爬不动的时候,终于落到地上摔死。 【解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然不知从何时起,聪明的人就总结出了这条规律,可仍旧有不少“精明”人不断地以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这条规律的不朽,倒也真是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从古至今,总有那么一些人好像活着就是为了追名逐利,升官发财,颇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味道。这种人把自己的大脑变成了马鞭,把自己的这副身子骨变成了驴马之躯,为了自己的“追求”,不停地鞭策自己,整天忙忙碌碌而不知疲倦,忘我的程度的确已忘掉了自己是人,忘掉了用赶驴的鞭子来鞭策人是要把人累垮的。终于,他们有那么一天累倒了,可只要还不至于累死,只要精力还能恢复起来,他们又会像先前一样为了敛财聚富,攀附高位而整天忙碌,不知疲倦,直到他们把自己累死为止。这种人跟蝜蝂的区别,大概只存在于生理解剖学上,他们的智力跟蝜蝂是同等的。 【相关名言】 据我的经验,倘若一个人只为着发财而做事,别的好处固然很少获得,就是钱财也未见得都可以到手。 ——美国·爱迪生 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儿便永远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 ——印度·泰戈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