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蝌蚪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蝌蚪文

蝌蚪文

殷周时的一种书体。又称“蝌蚪篆”、“漆书”。因用竹蘸漆书写,极不流畅,字皆头粗尾细形似蝌蚪,故名。

☚ 钟鼎文   篆书 ☛
蝌蚪文

蝌蚪文

书体的一种。因头粗尾细,形似蝌蚪,故名。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 (或言安釐王墓) 所得竹书 (后称“汲冢古文”) 即为蝌蚪文。原简早已不传。

☚ 壁中书   瓦当文 ☛

蝌蚪文

即“蝌蚪篆”。

蝌蚪文

又作科斗文字、科斗文;一称科斗书、蝌蚪书、蝌蚪篆、古文、壁中书、虫篆、漆书等。文字学、书法名词。上古汉字形体与书体之一。其名称来源古代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说认为源于西汉叔孙通认字事。谓西汉滕公夏侯婴曾掘地得一石槨(或谓系滕公死后,人们为他掘墓时发现一石),上有铭文而人皆不识,于是拿给了善识文字的叔孙通。叔孙通称: 这是古文科斗书(事见唐张怀瓘《书断》卷上“古文”和元郑杓《衍极》卷二“书要篇”及元刘有定注等);另一说认为源于西汉鲁恭王从孔子旧居宅壁中发现了用笔画形似蝌蚪的字体写成的“古文经”和张苍捐献的同样字体的《春秋左氏传》之事。依据文献和史实的可靠性及今人的研究,后说为是。鲁恭王发现了孔壁“古文经”和张苍捐献了古文《春秋左氏传》后,当时的人们都不认识其上之字,也不知还有这样的字。后人便依其笔画所似而称之为“科斗文字”,简作“科斗文”;依其属书体之一而称为“科斗书”。而“科斗”即“蝌蚪”的最初写法,后遂通作“蝌蚪书”;再依其字体属、篆而称为“科斗篆”,通作“蝌蚪篆”;依其为远古文字而称为“古文”;因主要出自孔子宅壁,又叫“壁中书”。“虫篆”之书,系从“蝌蚪篆”变来。后人以其字字体属篆而蝌蚪为虫,故称。至于“漆书”,是由于有人认为远古时没有毛笔,其字是用竹梃蘸漆写成的,因名。蝌蚪文的名称始载于西汉孔安国的《尚书·序》,说:“孔子旧宅壁中所藏古文书,皆科斗文字,时人无能识者。”只是宋后至今的人们多认为孔序是魏晋以后人的伪作,依据此说的不多。除此以外,今知最早记载其名的是《后汉书·卢植传》,谓:“古文科斗,近于为实。”蝌蚪文的其他名称是此后、尤其是西晋以后的广泛使用和研究或沿用前代某些名称如壁中书而形成的。今以蝌蚪文或蝌蚪书为其通称,前者多用于文字学方面,后者多用于书法方面。蝌蚪文究属何时之字,历来说法不一。过去一般认为,它是远古的文字。由于用漆书写、竹硬漆腻或有意模仿蝌蚪而产生。特点是笔画头粗尾细,状如蝌蚪。《说文解字》中所收“古文”510个即其实际材料。今人依据文献和出土资料,经过研究普遍认为,它是战国时流行于秦以外六国的文字。是当时的人们有意写成的,特点与过去的说法相同。其代表字体即“孔壁古文经”和张苍所献《春秋左氏传》上的字体。因已早佚,原貌不得而知。《说文解字》中所收“古文”由于是经新莽朝甄丰等人改定过的,已不是真正原貌,也不一定全都采自蝌蚪文,但仍有重要参考价值。蝌蚪文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字体,对研究当时的六国文字和汉字的演变、发展以至战国时期的一些文化现象及汉代的经今古之争、书法的变迁与其技法的演进等,都有较大的意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