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蜥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蜥蜴xīyì

爬行动物,身上有角质鳞,多数有四肢,尾细长,容易断,能再生。俗称四脚蛇。

蜥蜴xīyì

〈名〉爬行动物之一,有四脚,有些种类栖息在岩石缝里或树洞中,捕食昆虫或其他小动物。
【提示】又称“四脚蛇”。

蜥蜴xī yì

爬行动物,俗称四脚蛇,或脚脚蛇。《九思·乱》:“斥蜥蜴兮进龟龙。”蜥,原作“𧌨”。 洪兴祖引一本作“蜥”,今据改。佚名注:“蜥蜴,喻小人。”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蟲 > 石龍子 > 蜥蜴
蜥蜴  xīyì

即石龍子。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脊椎爬蟲部 > 蜥蜴、蝾螈 > 蜥蜴
蜥蜴  xīyì

亦作“蜥易”、“蜇易”,單稱“易”。爬蟲名。似蛇而有四肢,俗呼“四脚蛇”。被細鱗,吻短厚,具黑色直紋。雄者較大,背面青緑色,雌者背面淡黄色。四肢具鉤爪,爬行迅速,尾細長易斷,能再生。棲息於草叢間,捕食蟲類。古多與守宫、蠑螈等混稱。古人以其善變幻吐雹,有陰陽析易之能,故名。《爾雅·釋魚》:“蠑螈,蜥蜴。”《說文·易部》:“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段玉裁注:“《虫部》‘蜥’下曰:‘蜥易也。’‘蝘’下曰:‘在壁曰蝘蜓,在艸曰蜥易。’”《方言》第八“螔䗔”晉·郭璞注:“似蜤易而大,有鱗。”《漢書·東方朔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宫即蜥蜴。”《本草綱目·鱗二·石龍子》引宋·陸佃曰:“蜴善變易吐雹,有陰陽析易之義。《周易》之名,蓋取乎此。”參見本類“蠑螈”、“守宫”、“石龍子”。

蜥蜴

蜥蜴【同义】总目录


龙子蜥蜴石龙无角龙山龙子

蜥蜴xī yì

〖名词〗
爬行动物。—俗称四脚蛇(1)。《心术》:徒手遇蜥蜴。——空着手遇到一条四脚蛇。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

乌龟:龟(陆~;水~;海~;花~;象~;革~;蠵~;神~;灵~;金钱~;大头~;闭壳~;绿毛~;棱皮~) 王八 玉虚 金介 玄武 元武 元伫 元绪 玄夫 神蔡 时君 偻句 昭兆 藏六 玄介卿 先知君 玄衣督邮 缁衣丈夫 通幽博士
金龟:乌龟 草龟
大龟:大蔡 元龟 玄龟 穹龟 灵鳌
传说中的大海龟:鳌(~鱼翻身)
一种海龟:
鳄鱼:鳄(湾~;印度~;非洲~;美洲~) 鮀 鳄 忽律 忽雷 骨雷
扬子鳄:猪婆龙
甲鱼:鳖(大鳖) 鼋 元鱼 团鱼 王八守神 神守 甲折翁 九肋君 跛足从事
壁虎:蝘(蝘蜓) 守宫 辟宫 壁宫 蝎虎 蠍虎
蛤蚧:蚧 蛤蟹 蛤解 僊蟾
蜥蜴:蜥(沙~;飞~;蛇~;草~;麻~;蚓~;鳄~;巨~;毒~;鬣~) 蚖 蜤易 龙子 马蛇子
其他爬行动物:鼍(鼍龙) 蝎虎 避役玳瑁 蝘蜓

另见:蛇 爬

☚ 软体动物   蛇 ☛

蜥蜴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石龙子之别名,详该条。

蜥蜴

蜥蜴xiyi

脊椎动物,爬行纲,蜥蜴目,蜥蜴科。为中小型陆栖动物,体型一般较细长。体鳞常具有鳞嵴,腹鳞呈方形或矩形,较大,成行排列,眼睑较发达。鼓膜一般多裸露。舌细长,前端分叉。尾细长,遇到惊扰时,能自切,尾断后仍可再生,但不如原来的长。四肢较为发达,5指(趾)端均有爪,行动敏捷,善于迅速爬行。多生活于草丛中、灌木林下、沙地,少数种类为树栖。如生活在云南西南部的飞蜥Draco,借3条肋骨支撑皮肤膜,在林间滑翔。一般白天活动,多以昆虫为食,卵生或卵胎生。我国多省市常见的有麻蜥(Eremias argus),也称“丽斑麻蜥”,长约12厘米,背部暗青褐色,有8~10列带有黑环的黄圆斑,均为粒鳞;腹部色浅,无斑纹,多生活于沙地、麦田等处;数量更多的还有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俗称“蛇舅母”,长约25厘米,尾为体长的2倍以上,背部绿褐色,有大鳞6行,腹面灰白色,有棱鳞8行,多生活于草丛间。

☚ 爬行纲   避役 ☛

蜥蜴xī yì

《本草纲目》鳞部第43卷石龙子(13)。药名。石龙子的别名,参见“石龙子”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