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螺wō luó《本草纲目》介部第46卷蜗螺(8)。药名。 【基原】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陵螺Bellamya quadrata (Benson)或其他同属动物的全体。 【别名】蜗篱(《别录》),师螺(《本草拾遗》),蜗嬴(《本草纲目》)。 【性味】甘,寒。 ❶《别录》:“味甘,无毒。” ❷《本草拾遗》:“寒。” ❸《本草汇言》:“味甘微寒,气寒,有毒。” 【归经】《玉楸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水,明目,治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目赤翳胀,痔疮,肿毒。 ❶《别录》:“主明目。” ❷《本草拾遗》:“汁主明目,下水。” ❸《日用本草》:“解热毒,治酒疸,利小水,消疮肿。” ❹《饮膳正要》:“治肝气热,止渴。” ❺《本草纲目》:“醒酒解热,利大小便,消黄疸水肿。治反胃,痢疾,脱肛,痔漏。” ❻《玉楸药解》:“清金利水,泄湿除热。治水肿满,疗脚气,黄疸,淋沥,消渴,疥疾,瘰疬,眼病,脱肛,痔瘘,一切疔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煎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