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素帖
宋米芾书,行书,绢本。曾为清宫收藏,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蜀素帖》 凡七十一行,五百五十六字,书于素色丝织品上,有各体诗六种九首,故又称 《各体诗卷》。哲宗元祐三年 (1088)米芾游苕溪,邵希将自己珍藏四十年的鸟丝阑白绢请米芾书。“蜀素”,是因为五代时蜀主王建好文喜书,每令匠织生丝为卷,界以色线为阑,故称之。因是生丝织成,墨不易染,书写就非常困难,然米芾却能以渴笔写出自作诗九首,且具清劲飞动之趣,洒脱灵秀。董其昌在跋中云: “米元章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王澍认为此帖 “风神秀发,仙姿绝书,为米老行书第一”《蜀素帖》与 《苕溪诗帖》几乎书于同时,时米芾三十八岁,正值踔厉奋发的壮年,书风成熟,功力深厚,故能将超妙入神之字挥洒在绢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