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蚕病防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蚕病防治control of mulberry silkworm diseases

针对各种蚕病的病因和发生规律,实施减少和防止蚕病发生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在养蚕生产中,蚕病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防治蚕病的措施如下:
蚕区防病的合理布局 在蚕区布局规划上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蚕区内尽可能避免设置砖瓦厂及其他排放污染物的工厂,还要注意桑园同粮田的间隔,防止桑园受到氟化物等有害物质和因农药的污染而引起的蚕中毒。二是桑园和蚕室、附属室之间的布局应具备下列条件:❶清洁的水源,保证养蚕用水的安全和洁净;
❷专用的蚕室,大小蚕分室饲养,实行小蚕共育,减少大小蚕之间的蚕病传染;
❸卫生的贮桑室,确保桑叶不受病原污染;
❹隔离的上蔟室,上蔟场所病原污染严重应予隔离,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防止病原传布;
❺蚕沙应在远离蚕室的地方制作堆肥,严禁随地堆放蚕沙。
严格清除病源,消毒防病 ❶清除病源: 在养蚕过程中,蚕室及其周围常受病死蚕、蚕粪等病源的污染,成为以后发生蚕病的传染源。因而,在养蚕前后必须在蚕室里外进行打扫、洗刷,清除病源。
❷蚕室蚕具消毒: 用甲醛、漂白粉等消毒药剂消灭蚕室内和蚕具上的各种蚕病病原。
❸注意蚕室卫生: 养蚕期间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因人和蚕具的流动把病原带入蚕室和贮桑室而致蚕病传染。同时,还要防止蚕座内传染和卵面传染。
❹防止桑园害虫带病传染: 桑园害虫的病尸体及虫粪污染桑叶,致使桑蚕感染发病。因此,及时杀灭桑园害虫,也是防病的一条重要措施。
❺蚕区内还应控制施用苏芸金杆菌、青虫菌等生物制剂农药,以防蚕中毒。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 桑蚕不同品种对各种蚕病的抵抗性有明显差异。已经发现一批对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浓核病、病毒性软化病、曲霉病、微粒子病、卒倒病以及氟化钠中毒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资源,可供作今后桑蚕抗病育种的抗源。有些抗病的蚕品种,经济性状符合生产要求的可供生产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减少某种蚕病的流行。
改善养蚕技术,增强蚕的体质 蚕病病原的侵染除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外,还受到蚕体抗病能力的制约。增强蚕体体质,可采取下列措施: ❶控制养蚕小气候环境; 着重改善大蚕期多湿和高温不良饲养环境条件,注意蚕室空气的正常流通,尽可能给与桑蚕合适的生态条件,增强体质,减少蚕病发生。
❷给予新鲜优质桑叶: 桑叶品质的好坏,同软化病、病毒病的发生关系较大,尤其是小蚕用桑更为重要,必须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满足蚕的营养需要。
❸注意眠起处理:病蚕的先兆往往通过各龄蚕眠起不齐的现象显露出来,必须严格分批处理,保护大批健康蚕,淘汰发育落后的虚弱蚕,防止下一龄期蚕座内的蚕病传染。
加强蚕病预检和诊断 为了及早防止蚕病的发生,可在养蚕前对蚕室内外进行各种病原的预检预测工作。用显微镜检验各种采样的离心沉淀,检测对象是多角体病毒、微粒子病孢子、真菌孢子和细菌等病原体。如条件许可,还可对取样进行真菌、细菌的培养。通过预检如发现蚕室里外尚有病原存在,就应根据检出的病原密度、种类和场所,有重点地进行补加清洁消毒工作。同时,还可对养蚕过程中发生的蚕病进行早期鉴别和诊断,并进行蚕病预测。针对蚕病发生的种类、程度和时间,采取应急措施,或者加强防病措施,以减少蚕病的危害和损失。
50年代以来,随着蚕业生产和蚕病研究事业的发展,中国蚕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消毒防病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由于严格执行母蛾检验和彻底消毒,危害猖獗的微粒子病已基本消灭; 防僵药剂的研究成功和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僵病的危害; “灭蚕蝇”研制成功和迅速全面推广,使多化性蝇蛆病得到有效防治,大大减少了蝇害的损失,促进了室外养蚕数量的激增;应用氯霉素等抗菌素添食防治细菌性蚕病,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桑蚕病毒病的免疫电泳早期诊断的技术研究,为今后蚕病预测预报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夏秋期的蚕病发生仍不可轻视,尤其是中国南部、西南部地区蚕病危害较为严重,必须进一步加强蚕病研究和防治工作。

蚕病防治control of silkworm diseases

针对各种蚕病的病因和发生发展规律,实施减少和防止蚕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基本方法是:
❶传染性疾病防治。严格控制和清除病原污染养蚕环境,进行蚕室蚕具的彻底消毒,消灭残留病原,杜绝垂直传播;淘汰病蚕,施用蚕体蚕座消毒剂,消灭水平传播;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体的抗病抗逆能力。
❷蝇蛆及虱螨病防治。使用灭蚕蝇、杀虱灵药物防治。
❸中毒病防治。蚕区内尽可能避免设置砖瓦厂等排氟工厂。粮、棉、桑地区,粮棉田施撒农药要“互通情报,相互配合”。
❹去除桑园害虫。防止野外昆虫疾病和桑蚕的交叉传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