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虞世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虞世南558—638唐初大臣、书法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善作文,尤精书法。大业初,任起居舍人。后入窦建德军,授黄门侍郎。建德失败,他归唐秦王府,任记室、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掌文案。唐太宗即位,任著作郎。因年老力衰,上表乞归,不许,迁秘书少监。贞观七年(633年)升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太宗很看重他的博识,常与他谈论古帝王为政得失。曾对侍臣说:我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他没有不怅恨的,其诚恳若此。人们都象他,何忧天下不能治理!他经常直言劝谏。曾劝太宗“勿以功高古人而自矜伐,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怠”,要“慎终如始”。尝称他有五绝,即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贞观十二年死,时年八十一。太宗很悲痛,称他是“当代名臣”;几年以后,又在梦中会见他,为此还专门下了一道诏书,同时下令在凌烟阁画上他的形貌。他精于书法,曾从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外柔内刚,圆润遒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同为初唐四大书法家。碑刻有真书《孔子庙堂碑》,文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唐代书法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博学善文辞,尤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传授笔法,妙得其体。唐太宗李世民曾向其学书。因进呈《孔子庙堂碑》墨本,被赐以王羲之所佩右将军会稽内史黄银印。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传世碑帖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等。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继承王羲之书法传统,笔致圆融遒逸,外柔内刚,风神萧散,自开面貌,对初唐书学影响甚大。 ☚ 欧阳询 王定 ☛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行七。越州馀姚(今属浙江)人。少受学顾野王,十年精思不懈,文章赡博。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为秘书郎。隋炀帝疾其峭正,终不甚用。唐太宗时,为弘文馆学士,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以银青光禄大夫致仕,寻卒,谥曰文懿。世南貌儒谨而中抗烈,议论持正,太宗曾戏作艳诗。世南谏曰:“圣作虽工,体制非雅。上之所好,下必随之。此文一行,恐致风靡。轻薄成俗,非国之利。”(见《唐会要》)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其书法善正行草书,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诗文婉缛类徐陵,仍未脱齐梁风气,诚如明许学夷所云“盖世南维知宫体妖艳之语为非正,而绮靡之弊则沿陈、隋旧习而弗知耳。”(《诗源辨体》)其中也不乏《咏蝉》等有寓意的咏物诗及较刚健的边塞诗。世南尝编修著名的类书《北堂书钞》。《全唐诗》存诗一卷,事见新、旧《唐书》本传。 ☚ 杨广 褚亮 ☛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初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亡,与兄世基同入长安。隋炀帝时,曾任秘书郎、起居舍人。入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迁太子中舍人。太宗即位,转著作郎,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后进爵县公,世称虞永兴。卒谥文懿。曾编纂著名类书《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原有诗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辑存其诗三十二首,编为一卷。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与兄世基同学于顾野王。文章婉缛,慕徐陵,深受徐陵赞赏。世基辞章清劲胜于世南,而赡博不及世南。世人以方晋之二陆 世南历任秘书郎等职,炀帝爱其才,而疾其峭正,始未重用。入唐,历任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秘书监、银青光禄大夫。卒谥文懿。有集三十卷。今存诗一卷,载《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 ☚ 薛德音 蔡允恭 ☛ 虞世南 世南,越州人,仕太宗,帝每称其有五绝: 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也。既卒,帝曰:“世南于我犹一体,拾遗补阙,无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 虞监师资野王,嗜慕徐、庾。髫丱之年,婉缛已著; 琨玙之美,绮藻并丰。虽隋皇忌人之主,贞观睿圣之朝,然而善始之爱,身存乱国,准伦之誉,竟列名臣,骈美二陆,不信知言矣乎?其诗在隋则洗濯浮夸,兴寄已远; 在唐则藻思萦纡,不乏雅道。殆所谓圆融整丽,四德具存,治世之音,先人而兴者也。至如“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燃”、“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天然秀颖,不烦痕削。又《长春宫应令》云“民瘼谅斯求”,《江都应诏》云“顺动悦来苏”,其视宫体之规,同归雅正。石渠、东观之思,自非圣主,何能扬休于后世哉! 按《唐书》:“世南文章婉缛 ,慕徐陵。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后帝为诗一篇,述古兴亡,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此诗何所示耶?’敕褚遂良即其灵座焚之。”今观世南诗,犹不免绮靡之习,何也?盖世南虽知宫体妖艳之语为非正,而绮靡之弊则沿陈隋旧习而弗知耳。且世南所慕徐陵,而谓之雅正,可乎? 至如《出塞》、《从军》、《饮马》、《结客》及魏徵《出关》等篇,声气稍雄,与王褒、薛道衡诸作相上下,此唐音之始也。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馀姚(今属浙江)人。在隋官秘书郎,入唐任弘文馆学士、秘书监。文章以婉缛著称,能诗,清汪汲《词名集解》卷六列其〔织锦曲〕一首。 ☚ 唐宋词人 谢偃 ☛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在隋为秘书郎。入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时,历任弘文馆学士、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诗文与书法俱工。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书法亲承王羲之后裔僧智永传授,继承了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正书碑刻有《孔子庙堂碑》。编有《北唐书钞》一百六十卷。世南沈思寡欲,精思读书。文章婉缛,其诗仍有六朝绮错婉媚之风。有《虞永兴集》。《全唐诗》编诗一卷。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唐代书法家、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字伯施,越州余杭(今属浙江)人。性沉静寡欲,笃志勤学,少与兄世基受学于顾野王,十余年积思不倦。善属文,尝祖述徐陵,文章婉缛。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将军。入隋,与世基俱有重名,时人方之二陆。大业(605-618)中,累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入唐,为秦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太宗即位,转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迁太子右庶子,除秘书少监。贞观七年(633)转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八年(634)进封县公,世称虞永兴。贞观十二年(638),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寻卒。书法继承“二王”(羲之、献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唐太宗每称其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纂有《北堂书钞》160卷。原有集30卷,已佚。《全唐诗》辑其诗32首,《全唐文》辑其文18篇。今存赋4篇,其中以《狮子赋》写得最有气势,读之令人感奋。 ☚ 楼异 虞世基 ☛ 虞世南【同义】总目录 虞世南行秘书 虞世南唐代书法家。公元558年生,638年去世。越州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在陈隋时为官,入唐后已至晚年,历任弘文馆学士,后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唐太宗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他精于书法,曾得智永传授书艺,并继承二王笔法,其笔致圆融冲和而遒丽挺劲,唐李嗣真称其字萧散洒落。流传至今的有:行草墨迹《汝南公主墓志铭》,纸本行书纵25.9cm,横38.4cm。18行、222字;碑刻有《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69岁时书,碑高400cm,宽150cm,楷书35行,行64字;《破邪论序》小楷36行,行20字。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唐代大臣、书法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十年不迁。唐太宗时,为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迁太子右庶子,固辞不拜,除秘书少监。后转秘书监,封永兴县子。贞观八年(634),进封县公。太宗称他有五绝: 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翰。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以之为师,妙得其体。卒年81,谥曰文懿。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唐张怀瓘《书断》列其*隶书、*行书、*草书于妙品,故曰“行草之际,尤所偏工”。传世书迹有*《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等。原有集30卷,已佚。《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编有《北堂书钞》173卷。两《唐书》有传。 ☚ 欧阳询 李渊 ☛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唐代大臣、书法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十年不迁。唐太宗时,为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迁太子右庶子,固辞不拜,除秘书少监。后转秘书监,封永兴县子。贞观八年(634),进封县公。太宗称他有五绝: 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翰。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以之为师,妙得其体。卒年81,谥曰文懿。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唐张怀瓘《书断》列其*隶书、*行书、*草书于妙品,故曰“行草之际,尤所偏工”。传世书迹有*《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等。原有集30卷,已佚。《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编有《北堂书钞》173卷。两《唐书》有传。 ☚ 欧阳询 李渊 ☛ 虞世南 378 虞世南558—638自幼过继叔父为子,故字伯施。唐代书法家。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在陈、隋两代为官,均不得志,入唐后,太宗时官拜弘文馆学士,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公,世称“虞永兴”。帝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工书法,亲承智永传授,妙得其体,所书笔致圆融遒丽,外柔内刚,“下笔如神,不落疏慢”。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碑帖有《孔子庙堂碑》(有专条)等。墨迹无存。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 ☚ 欧阳询 褚遂良 ☛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原属浙江省)人,初仕陈、隋,终入唐。太宗引为秦王府参军,后封永兴县子,进封县公,世称 “虞永兴”。太宗称赞他有五绝: 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曾从师于智永,尽得二王笔法。《宣和书谱》说: “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著名的书迹有中楷 《孔子庙堂碑》、小楷 《破邪论》,行书《汝南公主墓誌草稿》。 唐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 ☚ 欧阳询 褚遂良 ☛ 虞世南558—638唐初诗人、书法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隋时为秘书郎。入唐任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时称“虞永兴”。所作多为“应制诗”,为唐初著名宫廷诗人。《咏蝉》等小诗则颇有兴寄。原有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全唐文》录存其文十八篇。另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卷,为分类编排的古书句摘。参见“艺术”中的“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字伯苑,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书师承智永,又得二王之法。其字外柔内刚、立意沉粹、温润圆浑。为唐初四大家之一。传世墨迹有《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唐书法家。字伯施。唐越州余姚(今属浙江省)人。仕隋为秘书郎,入唐宫至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溢文懿。工正、行、草书。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初唐四家。唐太宗曾说:“世南一人,遂兼五绝,一曰博学,二曰德行,三曰书𨌺、四曰词藻,五曰忠直。有一于此,足谓名臣,而世南兼之”。世南行草书,尤为偏工,晚年更加遒逸。其书亲承智永传授,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通。后人评其书:“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渐世珍。”存世主要书迹有《破邪论》、《汝南公主墓志铭》、《北堂书钞》等。 ☚ 欧阳洵 孙过庭 ☛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馀姚(今属浙江)人。与兄虞世基同受学于南朝陈顾野王。文章婉丽,倾慕徐陵;徐陵亦以为类己,由是知名。仕隋为秘书郎,未见重用。入唐,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后为秘书监,封永兴县公。以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见称于世。尤精于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传统,外柔内刚,笔墨圆融遒丽。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另辑有《北堂书钞》160卷,分类编排,摘录群书之名言隽句,供当时作文采摭之用,颇有影响。 ☚ 隋唐五代 魏征 ☛ 虞世南558-638yú shì nán《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狮(1)。人名。隋末唐初官吏,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隋为秘书郎,入唐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致仕授银青光禄大夫,赐永兴县子。谥文懿。著有《北堂书钞》。 虞世南558~638Yu Shinanman of letters and calligrapher of the Tang Dynasty. Works: A Collection of Writings from the North Hall,etc.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初与兄虞世基同事于陈,陈灭,与世基入隋,累至秘书郎。隋末,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李世民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世民即位(唐太宗),释世南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改秘书监。贞观十二年(638)致仕,卒,年八十一。世南亦以书法见长。 虞世南558—638唐初杰出书法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少受学于顾野王,十年精思不懈,文章赡博。初为隋炀帝近臣;入唐后,为弘文馆学士,官至秘书监, 封永兴县子, 世称“虞永兴”。博学善文辞,尤工书法,亲承智永传授,妙得其体。所书笔致圆融遒逸,外柔内刚,风神萧散,自开面貌。人谓其法书得王献之规范。偏工行草,而晚年正楷,可与王羲之相后先。相传他勤于学书,卧时常在被中划腹练习;作字不择纸笔, 都能如志。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俱为后世宗法。传世碑帖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 虞世南558—638唐书法家。字伯施。赵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入唐,官至秘书监,弘文馆学士。善书法,得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真传,其字气色秀润,遒劲圆通,外柔内刚,为唐初四大书家之一。又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行于世。 虞世南虞世南像 虞世南書 (陳·永定三年——唐·貞觀十二年,558~638)越州余姚 (今浙江余姚)人。字伯施。世基弟。少受業顧野王,十年精思不懈。初仕陳,隋·大業(605——617)初拜秘書郎,煬帝 (楊廣)疾其峭正,弗甚用。入唐,太宗 (李世民) 時受禮遇,引為秦府參軍,充弘文館學士,貞觀七年(633)轉秘書監,賜爵永興縣公,以銀青光禄大夫致仕,卒贈禮部尚書,謚曰文懿。 世南性沈静寡欲,篤志勤研,博通諸學,妙善屬文,尤工毫翰。其筆法傳歐陽詢、褚遂良,遂良傳薛稷,是為“貞觀四家”。太宗嘗命寫 〈列女傳〉 以裝屏風,于時無本,世南暗疏之,不失一字。太宗嘗稱世南有五絶:“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曰文詞,五曰書翰。”云: “具其一,足為名臣,而世南兼有之。”《宣和書譜》曰:“釋智永善書,得王羲之法。世南往師焉,于是專心不懈,妙得其體。晚年正書,遂與王羲之相後先。當時與歐陽詢皆以書稱,議者以謂歐之與虞,智均力敵,亦猶韓廬之追東郭㕙也。虞則内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蓋世南作字,不擇紙筆,皆能如志,立志沉粹,若登大華,百盤九折,委曲而入杳冥。”《書概》謂: “論唐人書者,别歐、褚為 ‘北派’,虞為‘南派’。蓋謂 ‘北派’本隸,欲以此尊歐、褚也。然虞正自有篆之玉筋意,特主張北書者不肯道耳。”《唐人書評》評云:“虞世南書,體段遒媚,舉止不凡,能中更能,妙中更妙。”潘正煒論歐書時云:“唐代書家,歐、虞并稱。歐書内柔外剛,虞書内剛外柔。雖各立門户,實為异曲同工。”孫承澤有絕贊之辭: “有唐三百年,書法誠以永興 (虞世南)為第一。”嘗被中畫腹書,末年尤妙。自謂:“余昔夢吞筆,後夢張芝指為一道字,方悟其書。”以〈孔子廟堂碑〉石本進呈,太宗特賜王羲之黄銀印一顆,世南之書貴重斯時如此。嘗作《筆髓論》一篇,學者多宗焉。著《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其書法名迹有:〈孔子廟堂碑〉、〈汝南公主墓志銘稿〉、〈積時帖〉、〈左脚帖〉、〈破邪論序〉、〈白鶴觀碑〉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