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养神法
使自己的心情保持平静祥和的状态,处于虚静的境界,是调养精神的一种方法。具体的要求是
❶少贪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体力和脑力都在逐渐减退,但受几十年环境的影响,往往有不服气的心情,喜挑毛病,最终造成心绪不宁,影响健康。在这种情绪出现时,关键要使思想返回到现实中,看到本身的不足,让心情恢复平静。
❷少思虑,一切顺其自然。如遇烦恼之事,可以适当地回避,或外出散步,或走亲访友。有条件时可外出旅游一段时间,在自然中陶冶心情,恢复平静,以达到虚无之境。
❸多参加有益于精神调养的活动。比如练习书法,书法讲究“不激不厉”和“心手双帖”,作书临帖,端坐凝神,专心致志,百念不生,呼吸匀称,双目聚神,屏气呼吸可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快,促进新陈代谢,自然地通融全身的气血,体内各部分机能得到调整,大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得以平衡,精神得到调养。有条件的老人可以参加钓鱼活动。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认为,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显然有益于情绪的平稳。由于钓鱼一般都在野外,秀丽的自然风光,新鲜的室外空气,加上垂钓时悠然自得的消闲,这一切都有益于性情的陶冶、精神的调养,很容易使人进入虚无宁静的状态中。此外绘画、吟诗、听音乐等等娱乐活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客观条件,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