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虚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虚痞

病证名。指无物无滞的痞证。多由饮食伤中,劳倦过度,或脏腑阴阳亏损,气机斡旋无力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痞者,痞塞不开之谓……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临床表现以似觉胀闷而又不甚胀闷,不知饥食为特征。常伴中气短怯,大便溏泄,胸腹喜暖畏寒等症。治以培补温运为主。脾胃虚衰,嗳腐吞酸者,可选异功散或香砂六君子汤;心脾两虚,气失通畅者,可选归脾汤或治中汤;中焦虚寒,温运无力者,可选温胃饮或理中汤;脾肾不足,命门不暖者,可选六味回阳饮等方。参见痞有关条。

虚痞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多为脾胃心肾虚衰引起。主要表现为饥饱失常、劳倦过度、脾胃虚寒、运化无力。如食欲减退、中气短怯、大便溏泄、胸腹喜暖、嗳腐吞酸、腹胀等。

虚痞xūpǐ

病症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无物无滞的痞证。多由饥饱失常, 劳倦过度, 脾胃虚寒, 运化无力, 或心营不足, 或命门火衰所致。症状以空腹时脘腹痞闷为特征, 常伴有食欲减退、中气短怯、大便溏泄、胸腹喜暖畏寒, 或食入不化, 嗳腐吞酸, 甚则腹胀等, 治以温补为主。选用治中汤、温胃饮、异功散、归脾汤、六味回阳饮等方。

虚痞

虚痞

虚痞是指由脾胃虚弱,中焦不运所引起的痞证。临床以脘腹痞闷,按之濡软,食少便溏等表现为特征。《景岳全书·痞满》:“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虚痞名称见《医学纲目》。
病因病机
《景岳全书·痞满》:“虚寒之痞,凡过于忧思,或过于劳倦,或饥饱失时,或病后脾气未醒,或脾胃素弱之人,而妄用寒凉克伐之剂,以致重伤脾气者,皆能有之。”盖脾胃属土,土虚则中寒内生,土不生火,脾运失健,气化无权,故心下痞满不舒。亦有因燥热耗伤胃津,胃阴不足,通降失常,发为虚痞。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说:“凡遇禀质木火之体,患燥热之症,或病后热伤肺胃津液,以致虚痞不食,舌绛咽乾,烦渴不寐,肌燥熇热,便不通爽,此九窍不和,都属胃病也。”
辨证施治
可分为两类:
脾胃虚弱:症见脘腹痞闷,食欲减退,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短气形萎,大便溏泄,胸腹喜暖畏寒,或食入不化,可见嗳腐吞酸,甚则腹膨,苔薄舌质淡,脉象迟弱。是由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所致。《类证治裁·痞满》说:“脾虚失运,食少虚痞者,温补脾元。”方选四君子汤、异功散等。对中寒痞满,呕吐泄泻者,可用《景岳全书》的温胃饮。方中人参、白术、炒扁豆补气健脾;炮姜温运阳气;陈皮理气;甘草和中;滑泄者去其中当归,或选《类证活人书》的治中汤。方中参、姜、术、草、健脾温中;青陈皮理气畅中。如中气不足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如胃气虚,痰浊内阻,胃气上逆而致心下痞者,可用旋覆代赭汤;如禀赋气弱,饮食不化者,可采用保和丸、枳术丸之类,健脾消食;如脾虚及肾,命火不足,中焦不化,见胸腹痞闷,畏寒喜暖,便溏者,治宜温补脾肾。可用六味回阳饮。方中人参补脾益气;制附子、炮姜温补脾肾之阳;熟地、当归为阴药,与补气助阳药相伍,乃阴中求阳之意;甘草和中为使。
胃阴不足: 症见虚痞不食,烦渴失眠,肌燥熇热,大便不通,咽干舌绛,脉象细数。是由于素体阴亏或热病之后,胃阴被劫,失于通降所致。治宜甘寒养胃,消痞降逆,方用益胃散加减。

☚ 实痞   黄疸 ☛

虚痞xū pǐ

asthenia-stuffiness; deficiency-stuffines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5: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