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虚字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虚字说》训诂著作。清袁仁林著。书成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是继第一部虚词专书《助语辞》(元卢以纬著)之后与刘淇《助字辨略》几乎同时出现的文言虚词专著。博取经史诸子及百家文中虚词共134个,分为51条。其分析颇有见地,精辟处多被马建忠采入《马氏文通》。今有1989年中华书局解惠全注本。 虚字说研究虚词的专著。一卷。清·袁仁林著。取经史诸子百家文中虚字100多个,类聚而条析之,论辨颇为精当。《马氏文通》论虚字,曾采用其中一些说法。有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 虚字说 虚字说清袁仁林著。仁林,字振千,陕西三原人。成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共采选经史、子、集里的虚字百余个,其中单音虚词60多个,另外还收了一些复音虚词。袁氏认为,“虚字者,语言衬贴,所谓语辞也。……盖说时为口吻,成文为语辞,论字为虚字。”故所收虚字大都为语气词。其突出特点是对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形态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和分析。例如在分析“夫”字时说:“夫字之气,清浮平著,每著于所言而虚指之,有一段铺开扶起,敷布回翔意。”接着分析了“夫”字的五种用法;在谈到“夫”作语已辞时指出:“用为语已辞者,意有所见而拖其气以盘旋之,有无限虚空唱叹意”。虽嫌虚灵,但仍可见其对“夫”字的语气情态有极深的体会。又如在谈到“乎”“与”“耶”三字的异同时,能采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它们的特点:“乎字、与字、耶字之声,均属平拖长拽,疑活末定。”“论其分界不同处,乎字气足,与字气嫩,耶字气更柔婉。”可以看出其对虚词用法的准确把握。本书所收虚字,大都能如此条分缕析,论辩精审,不乏创见,故《马氏文通》在论虚字时,每每能采用其说。但袁氏似不精于音韵,涉及音理每有谬误,谈声气于玄虚;又好谈起承转合,当属八股时尚的影响;且本书体例不严,收字嫌少,间有误释之处。末附“虚字总说”一文,对文章中词类活用的作用及语言环境(上下文)对活用的影响有细致的分析,并全面阐明对虚字的见解,可视作一篇独立论文。有清道光年间《惜阴轩丛书》本、丰城熊罗宿据丛书本翻刻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 ☚ 辨字诀 助字辨略 ☛ 虚字说 虚字说虚词著作。清袁仁林撰。袁仁林(生卒年不详),字振千。陕西三原人。雍正年间贡生。他稳重好学,不苟言笑。嗜韩文,手自笺注。善书,求者常盈门。尤精《参同契》。年近九十卒。著有《古文周易参同契注》、《韩文笺注》、《瓠园丛语》等书。所撰《虚字说》成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至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由袁氏的学生王德修付梓刊刻。 ☚ 经籍䉵诂 助字辨略 ☛ 虚字说 虚字说(清)袁仁林著。收录经史诸子百家文中虚字百余条。 ☚ 语助 经传释词 ☛ 虚字说一卷。清袁仁林撰。仁林字振千,陕西三原人。其人出处无可考。据其自序云书于东渠小学,其后王氏跋云《虚字之说》,吾师振千先生,为予小子辈说书而作,则袁氏为教师,此书为方便教学而作也。书前有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袁氏自序,后有乾隆十一年(1746年)王德修跋。是编搜辑经史诸子书中之虚字一百多个,各辨其语意文理,审其疾徐轻重,逐一区别,加以说解,并征引经史诸子百家之言以为证焉。书中颇多精当之论,较前人深刻多矣,如曰:“虚字者,语言衬贴,所谓语辞也。在六书分虚实,又分虚实之半,皆从事物有无动静处辨之。若其仅属口吻,了无意义可说,此乃虚之虚者,故俗以虚字目之。盖说时为口吻,成文为语辞,一也。”“语辞何以无义,缘其字本为语中衬点之声,离语则不能自立。”明确提出实字、虚字的是南宋末年的张炎,说见《词源》。张炎之后,字分虚实之说为历代训诂学家所接受,但何为虚字,诸家解释皆不及袁氏确切,袁氏之论,至今仍值得重视。又如曰:“腰句过递中用‘乎’字与‘於’字有别。‘乎’字气常圆满包含,用以腰句,能使上截微顿乃下,而情辞自足;“於”字气常巽顺直趋,用以腰句,能使上截轻松贯注,而情辞自捷。”“‘诸’字,腰句者可代‘之於’二字,乃是平趋过递。尾句者可代‘之欤’二字,乃是带疑未定。较之‘之於’,‘之欤’二者样处,别有一种团缩劲秃之气,正以其各收二字之音缩为一音,故彼自流畅,此自团缩。”袁氏对虚字语气的这些精细体味和分析,是很有价值,值得今人重视的。论者谓是书所说诸字,纯从经史诸子百家成语中体会其分若干用,用分若干义,一一为之剖解,自来训诂虚字,明晰详尽,从未有逾于是编者。此书有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及咸丰年间刊本,另有《惜阴轩丛书》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 虚字说 虚字说(清)袁仁林著,解惠全注。中华书局1989年9月出版。收录经史诸子百家中虚字100余个,加以汇释条析,论议颇为精当。 ☚ 语助辞集注 经传释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