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虎关师炼论唐宋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虎关师炼论唐宋文 虎关师炼论唐宋文虎关师炼是日本室町时代(1392—1573)五山禅僧中一位提倡复兴古文的汉学者,他认为“经史者诗文之盐酱也。诗文之中不可少盐酱矣。夫馔餐之中伤盐酱者不可食矣。诗文亦然。若人好多用经史语,犹食之伤盐酱矣。”并力图将载道说与贯道说统一起来:“唐李汉序韩文云文者贯道之器也,后来朱晦庵云文者载道之器也,非贯道也。予谓贯亦载也。唯因物而异也耳矣。索之于钱也,贯犹载也。李氏之言奥乎哉! 朱子之思不至于此乎?”(《济北集》卷二十·《通衡》五)。他曾经希望通过关白藤原内经影响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在日本扫除骈骊余风大兴古文,这集中反映在《答藤丞相》一文中,文中说:“夫文者有散语焉,有韵语焉,有俪语焉。散语者经史等文也,韵语者诗赋等文也,二语共见虞夏商周以来诸书焉。俪语者表启等文也,出于汉魏之衰也矣。刘子曰:文章与时高下。因此而言,俪语卑矣。汉末以降,三国两晋用偶语,至南北朝尤盛焉。唐兴而改南北之弊,故斥杨、王、卢、骆之俪语,复韩柳之古文。古文者,雅言也;雅言者,散语也。唐亡而为五代,又用偶语焉。宋兴而救五代之弊,故又斥西昆之俪语,复欧苏之古文,故有韵有偶,韵语有散有偶,俪语阙焉,崇古文卑四六者是也。本朝之文用四六者,盖我遣唐使入太学同诸生受业,此时唐文未复古文,杨、王之后,韩、柳之先也。国家淳质不察所由,以始习之俗或后传之风耳,伏惟阁下辅政化,贵典坟,振颓纲,极冗迹,况兹文弊在其所好乎?因从容谕明王,使天下学古文、斥四六,跨汉唐,阶商周,宁非文明之化兴于当代乎!”并编撰《禅仪外文集》,以倡导古文的格法体裁。虎关师炼推崇天然浑成的风格,曾向其弟子说:“夫文章妙处,天然浑成万世一律耳。人或诚心覃思而自合也。若未至天浑之处,虽工有可改之字,虽奇有可换之言。若已至于天浑,自然文从字顺,格调韵雅,权衡齐等,不可移动,所谓醇乎醇者也。”在唐宋八大家中,虎关师炼最尊尚的是韩愈,曾极口赞扬韩愈的志气、操行、文章:“纵有志气,岂有操行邪?纵有操行,岂有成文之语邪?纵有成文,又岂有门人之系其文而不靳言邪?”“呜呼! 韩公为公用字格体严正如此,盖作文者先须知正助……旨哉!韩子之言乎!虽一字不苟下,庶或后君子弁为文之正助焉!”(《济北集》、《通衡》五)以韩愈为诗文双绝的俊才,曾仿韩愈《原道》、《原性》、《原人》、《原思》、《原毁》,而作《原嗔》、《原冤》、《原慢》。对宋代散文家苏轼,承认其“道德文章为赵宋师表”,又对其鼓吹庄周齐死生、一毁誉、安贫贱的看法有尖锐的批评;对司马光,虎关师炼曾讥刺他佛教蒙昧无知。参阅久须本文雄《虎关师炼的中国文学观》(《禅文化研究所纪要》一二)、《虎关师炼的儒道观》(《禅文化研究所纪要》一一) ☚ 古代散文从观念到审美的发展 古贺侗庵论唐宋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