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藿香正气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藿香正气散

祛湿剂之一。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90克、紫苏30克、白芷30克、大腹皮30克、茯苓30克、白术60克、半夏曲60克、陈皮60克、厚朴(姜汁炙)60克、桔梗60克、甘草(炙)75克。为末, 生姜、大枣煎水冲调, 候温灌服, 亦可水煎灌服。马、牛200~400克;猪、羊50~100克。功能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主治马、牛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证见发热恶寒、肚腹胀满、肠鸣泄泻, 或呕吐、舌苔白腻者可酌情应用。方中藿香辛散风寒,芳香化湿, 和胃悦脾,为主药; 半夏曲燥湿降逆, 和胃止呕,厚朴行气化湿,宽胸除胀, 紫苏、白芷助藿香外散风寒, 兼可芳香化湿,均为辅药; 陈皮理气燥湿, 并能和中, 茯苓、白术健脾运湿, 大腹皮行气利湿, 桔梗肺利膈,共为佐药;甘草、生姜、大枣调脾胃, 和诸药, 为使药。诸药合用, 共同发挥散寒化湿、理气和中的功用。
本方有调整胃肠功能、发汗解热作用,且能利尿、抗菌、抗病毒。对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诸证, 如家畜暑令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和牛流行热, 均可用本方加减。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去皮,姜汁炙)、桔梗各二两,藿香三两,炙甘草二两半。为细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功能解表和中,理气化湿。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腹痛呕吐,肠鸣泄泻,口淡,舌苔白腻等症;近代也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寒湿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妊娠恶阻等病。方中藿香、白芷、紫苏温散寒邪,芳香化浊;桔梗、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消胀而除满;半夏曲、陈皮、生姜降逆除湿而化痰;茯苓、白术、甘草、大枣健脾补中而运湿。合而成方,使风寒得散,湿浊得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则诸症自愈。实验研究:本方对肠平滑肌有显著的解痉作用,并能推进胃肠蠕动,还可镇吐、镇痛。

藿香正气散herba agastachis powder for restoringhealthy energy

中兽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的散剂。功效化湿,解表,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等。藿香正气散加减,可治疗初期急性胃肠炎。

藿香正气散 《和剂局方》卷二

【组方药物】 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去皮)各30克 半夏曲 白术 陈皮(去白)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苦桔梗各60克 霍香90克(去土) 炙甘草75克
【制剂用法】 上药11味,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100毫升,热服。如欲出汗,覆盖衣被。
【主要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适应病证】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
【临床验证】 1.急性胃肠炎:据临床观察,本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有明显疗效(《广东中医》1960,9 :422及《新医学》1975,9:454)。2.婴幼儿泄泻:治疗63例。2天内止泻者43例,3天内止泻者12例,5天内止泻者4例,无效2例(《湖北中医杂志》1985,6:17)。3.酸中毒:治疗98例。其中失水性酸中毒54例,糖尿病酸中毒21例,急性肾炎尿毒症酸中毒23例。总有效率为87.7%,其中以失水性酸中毒疗效最佳。特别是脾阳亏损和湿浊困脾所致的酸中毒疗效更为满意,但对肾阴、阳虚的尿毒症酸中毒疗效较差(《湖南中医杂志》1988,3:43)。4.其他:本方用于荨麻疹、亚硝酸盐中毒、青鱼胆中毒等均有良好疗效。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名方。方中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并能发散风寒;紫苏、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兼可芳香化浊;厚朴、陈皮、半夏曲行气燥湿,和中降逆;白术、茯苓健脾去湿;大腹皮行气利湿;桔梗宣肺利膈;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脾胃,且和药性。诸药合用,共成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故可用于夏令暑湿诸症。
【实验研究】 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解痉(对家兔、狗离体或在体肠痉挛有抑制作用)、镇痛(对醋酸刺激性疼痛有镇痛作用)、增加胃肠道吸收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抑菌作用(对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好抗菌作用)。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组成。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及山岚瘴疟等。本方亦制成丸剂、片剂、酊剂,为常用中成药。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大腹皮30克白芷30克紫苏30克半夏曲60克白术60克陈皮60克厚朴60克桔梗60克藿香90克甘草75克组成。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克,姜枣煎汤送服。亦可按原方用药比例,作汤剂,水煎服。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发热恶寒,呕吐泻泄,胸隔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亦主山岚瘴疟之疾。本方是治感冒挟湿的常用方剂,为夏季所常用。现在用治急性胃肠炎有较好疗效。对山岚瘴气,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本方治之。

☚ 平胃散   茵陈蒿汤 ☛

藿香正气散huòxiānɡzhènɡqìsǎn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 半夏曲、白术、橘皮、厚朴、桔梗各二两, 藿香三两, 甘草二两五钱。为粗末, 每服二钱, 加生姜三片, 大枣一枚, 水煎服。功能解表和中, 理气化湿。治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腹痛呕吐、肠鸣泄泻、口淡、舌苔白腻等。也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寒湿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妊娠恶阻等。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又名正气散。为芳香化湿、理气和中的代表方。《温病条辨》的五个加减正气散,即是以本方变化而来的。方由藿香(去土)三两,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甘草(炙)二两半组成。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钱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现用法为水煎服。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内寒,内伤湿滞。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
本方所治证属外感风寒,内伤湿浊,气机阻滞所致。由于湿困气滞为主,故治宜化湿和中,行气化滞,兼以解表。方中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并能发散风寒为君;半夏曲燥湿消滞,和中止呕,厚朴行气化湿,二药并助藿香外散风寒,陈皮行气和中,燥湿健脾,茯苓、白术健脾去湿,大腹皮行气利湿,桔梗宣肺利膈,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成化湿健脾,行气和中,发散风寒之效。方名正气,即吴琨所说:“名曰正气,谓能正不正之气也”。本方虽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者,但纯属胃肠湿滞以及山岚瘴症,水土不服所致的呕吐泻利,亦可使用。现临床上亦用于急性胃肠炎,见表寒内湿之证候者。
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甘草(炒)七钱,陈皮、藿香(去梗)、白术各一两,厚朴、半夏各三两(一方无白术)。为末,生姜四两研烂,同为饼子,微炒,再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一枚,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前稍热服,日进三服。功能化湿健脾,行气宽胸,和中止呕。主治脾胃湿滞,气机不畅,胸膈噎塞,胁肋胀满,心下坚痞,呕逆酸水,怠惰嗜卧,不思饮食;又治久患疟疾,膈气心痛。
一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卷二) 藿香梗二钱,厚朴二钱,杏仁二钱,茯苓皮二钱,广皮一钱,神曲一钱半,麦芽一钱半,绵茵陈二钱,大腹皮一钱。水五杯,煮二杯,再服。功能化湿和中,清热消滞。主治湿浊郁滞三焦,脘连腹胀,大便不爽。
二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卷二) 藿香梗三钱,广皮二钱,厚朴二钱,茯苓皮三钱,木防己三钱,大豆黄卷二钱,川通草一钱五分,薏苡仁三钱。水八杯,煮三杯,三次服。功能化湿和中,清热通络。主治湿浊郁滞三焦、经络,脘闷,便溏,身痛,苔白。
三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卷二) 藿香三钱,莲梗叶、茯苓皮各三钱,厚朴二钱,广皮一钱五分,杏仁三钱,滑石五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再服。功能化湿和中,清热利尿。主治湿浊郁滞,脘闷,苔黄。
四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卷二) 藿香梗三钱,厚朴二钱,茯苓三钱,广皮一钱五分,草果一钱,神曲二钱,楂肉五钱(炒)。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功能化湿和中,健脾消滞。主治湿浊郁滞,脘闷,苔白滑,脉缓。
五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卷二) 藿香梗二钱,广皮一钱五分,茯苓三钱,厚朴二钱,大腹皮一钱五分,谷芽一钱,苍术二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功能化湿和中,健脾消滞。主治湿浊郁滞,脘闷,便泄。
以上五个加减正气散都属湿浊郁滞于里(偏于中焦)所致。一、二、三加减正气散偏于治湿而兼热者,四、五加减正气散则偏于治湿而兼寒者。

☚ 平胃散   藿朴夏苓汤 ☛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

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藿香7.5g,紫苏叶5g,白术2.5g,苍术2.5g,半夏2.5g,陈皮2.5g,大腹皮2.5g,青皮2.5g,桂枝2.5g,干姜2.5g,益智仁2.5g,炙甘草2.5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共为细末,每次服10g,或水煎服。功能健脾消痰,定魂。主治少阴人之太阳证大肠怕寒或阳明证表不解以及太阴证下利清谷。
方中藿香为主药,去邪定魂;苏叶解肌之表邪;苍术、白术健脾直脾;半夏消脾痰;桂枝壮脾而充足内外,陈皮调脾气,干姜、益智仁温肉理,炙甘草固脾立脾,大腹皮开脾之胃气而消食积水。故成健脾、定气、定魂方剂、可用于头痛、身痛、发热恶寒、泄泻、脉浮大证之治疗。也可用于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寒热胁痛而噎等证。本方亦可治痞气、胎衣不下、小儿龟背、滞泄等。
星香正气散 《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藿香7.5g,紫苏叶5g,白术2.5g,苍术2.5g,半夏2.5g,陈皮2.5g,大腹皮2.5g,青皮2.5g,桂枝2.5g,干姜2.5g,益智仁2.5g,炙甘草2.5g,木香5g,南星5g。功能健脾消痰,去邪定魂。主治中风、中气、痰厥、食厥、酒痰等。

☚ 三白理中汤   宽中汤 ☛
000215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