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阄仪
阄,为赌胜负或决定事情,用纸布之类的东西作上记号,然后抓之,其意似龟卜。龟在门里,真假难辨,凭命由天。辽国定其为仪,似有国泰民安之意《辽史·礼志》: “藏阄仪,至日,北南臣僚常服入朝,皇帝御天祥殿,臣僚依位赐坐。契丹南面,汉人北面,分朋行阄。或五,或七筹,赐膳。入食毕,皆起。顷之,复坐行阄如初。晚赐茶,三筹或五筹,罢教坊承应。若帝得阄,臣僚进酒讫,以次赐酒。太康十年 (公元1084年) 十二月二十二日,始行是仪。是日不御朝。”
“藏阄”原为一种民间游戏。饮宴时设阄,探得者得饮。约辽圣宗时传入契丹,开泰八年(1019),圣宗曾幸秦晋长公主第,作藏阄宴。至道宗大康十年(1084),宫中始置仪式。至日,皇帝御天祥殿,臣僚依位就坐,契丹官吏坐南,汉族官吏坐北,分朋行阄,或五或七筹,赐膳。食毕,复坐再行阄。晚赐茶,三筹或五筹,罢教坊承应。若皇帝得阄,臣僚进酒讫,以次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