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薜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薜荔bì lì

❶木本植物名。茎蔓生,可攀附在墙上。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❷指隐士的服装。白居易《重题》: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孟郊《送豆卢策归别墅》:山陟莓苔梯,身披薜荔衣。

薜荔

香草名。亦稱木蓮。揚雄《甘泉賦》:“靡薜荔而爲席兮,折瓊枝以爲芳。”繁欽《弭愁賦》:“傷有閑之淑女,採薜荔於朝陽。”

薜荔bì lì

木本植物,又名木莲,茎蔓生,可以攀附于墙而生长。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薜荔bìlì

❶ 〈名〉木本植物,茎蔓生,果实可做凉粉,也可入药。
❷ 姓。

薜荔

(5次) 香草名。一种常绿藤本植物,又名木莲,多附著石壁或树木而生长。贯~之落蕊《离》 采~兮水中《歌·君》罔~兮为帷《歌·人》 被~兮带女罗《歌·山》 令~以为理兮《章·思》

薜荔bì lì

香草。又名木莲。桑科常绿藤本植物,茎节具不定根,叶卵形,花小,生于囊状总花托内。雄花和虫瘿花同生于一花序中,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据《山海经·西山经》载,上古时即作药用。薜荔叶厚实,蔓状丛生,常覆盖于岩石之上,有如织网,故《湘夫人》才有“罔薜荔兮为帷”之句。薜荔生长于旱地之上,故《九叹·惜贤》云“搴薜荔于山野兮”,《山鬼》以“被薜荔兮带女罗”描述山鬼之装束。而《湘君》则以“采薜荔兮水中”喻会见湘君之不可能。《离骚》:“贯薜荔之落蕊。”《思美人》:“令薜荔以为理兮。”

薜荔;觱篥;壁立;臂力

◉ 薜荔bìlì  常绿藤本植物,茎蔓生,叶子卵形。果实球形,可做凉粉。茎、叶入中药。
◉ 觱篥bìlì  也作“觱栗”、“篥”、“筚篥”。古代管乐器,用竹做管,芦苇做嘴。汉代从西域传入。〈例〉又疑吹~,龟兹(Qiūcí)旧乐多凄恻。
◉ 壁立bìlì  (山崖等)像墙壁一样陡立。〈例〉~千仞/ 山峰~/ 两岸石崖~。〈近〉陡立/ 峭立/ 挺立。〈反〉倾斜/ 歪斜。
◉ 臂力bìlì  臂部的力量。〈例〉~过人/ 锻炼~/ 他的~强,能举起很重的杠铃。

薜荔bì lì

一种藤本蔓生植物,果实可制凉粉:贾政道,“~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十七—十八·363)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薜荔
薜荔  bìlì

亦稱“木蓮”、“木饅頭”、“鬼饅頭”。桑科,常緑藤本。含乳汁,葉兩型,生有花序、托枝之葉,大而近革質,橢圓形,下面有凸出之網脈;不生花序、托枝之葉,小而成心狀卵形。夏季開小花,雌雄同株,集生於肉質囊狀花序托内,後發育成倒卵形之隐花果。果實可加工食用,莖葉果藥用。《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帶女羅。”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木蓮》:“〔釋名〕薜荔、木饅頭、鬼饅頭。〔集解〕時珍曰: 木蓮延樹木垣牆而生,四時不凋,厚葉莖强,大于絡石,不花而實,實大如盃,微似蓮蓬而稍長,正如無花果之生者,六七月實,内空而紅,八月後則滿腹細子,大如稗子,一子一鬚,其味微濇,其殼虚輕,烏、鳥、童兒皆食之。”

薜荔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灌木 > 薜荔
薜荔  bìlì

亦稱“巴山虎”、“木饅頭”、“鬼饅頭”。木名。桑科,常緑攀緣灌木,幼時以不定根攀援於牆壁或樹上。小枝有毛,葉橢圓形,全緣。花單性,成隱頭花序,蕚片四至五枚。隱花果倒卵形,有短柄。種子密生,形如芝麻,富黏液,可製涼粉。觀賞樹。分布於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始載於先秦典籍。《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羅。”王逸注:“薜荔,緣木而生……薜荔,女羅皆生之山野。”清·陳淏子《花鏡·薜荔》:“薜荔,一名巴山虎。無根可以緣木而生藤蔓,葉厚實而圓勁如木,四時不凋……紫花發後結實……謂之木饅頭。”清·汪灝等《廣群芳譜·薜荔》:“薜荔,狀如烏韭,生於石上,亦緣木生葉……其實上銳而下平……謂之木饅頭,亦曰鬼饅頭。”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薜荔
薜荔  bìlì

亦稱“木蓮”、“木饅頭”、“鬼饅頭”。桑科植物薜荔的乾燥莖葉。細長而彎曲,有突起,棕褐色,質堅。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楚辭·離骚》:“擥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宋·唐慎微《證類本草·草部·絡石》引唐·陳藏器曰:“薜荔夤緑樹木,三五十年漸大,枝葉繁茂,葉圓,長二三寸,厚若石葦,子似蓮房……一名木蓮。”舊題吳越·大明《日華子本草·草部·木蓮》:“木蓮藤汁,傅白癜癧瘍及惡瘡癬。”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木蓮》:“薜荔、木饅頭、鬼饅頭。”

薜荔【同义】总目录


薜荔凡木蔓
薜荔

薜荔bi li

香草名,一名木莲,茎蔓生,花小,隐于花托中。实形似莲房,入药。《楚辞·离骚》:“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扬雄《甘泉赋》:“靡薜荔而为席兮,折琼枝以为芳。”——将香草薜荔压倒于地作席啊,折下琼枝作佩带。明陈经邦《初春赋》:“搴薜荔兮山之阿,采茝蘅兮江之湄。”——在山的深曲处采薜荔,到江岸边采白芷杜蘅。

☚ 碧落   毕昴出于东方 ☛

薜荔bì lì

〖名词〗
植物名。亦称“木莲”,常绿藤本,有乳汁,含橡胶成分。果实富果胶,可制食用凉粉。果实全草供药用(1)。《北山移文》:薜荔蒙耻。——薜荔为他蒙受耻辱。

薜荔

一种常绿藤本灌木。《楚辞·离骚》:“贯~之落蕊。”

薜荔

药名。出《本草拾遗》。又名爬墙虎、木莲藤、追骨风。为桑科植物薜荔Ficus pumilaL.的茎叶。主产江苏、浙江、山东。苦,平。祛风,利湿,活血,解毒。
❶治风湿痹痛,咽喉疼痛,泻痢,淋病。煎服:9~15g。
❷治痈肿疮毒。捣敷或煎水熏洗。本品含脱肠草素(Herni-arin)、香柑内酯。香柑内酯对皮肤有光学活性,有一定对抗肝素的抗凝血作用和止血作用,还有抗微生物活性。

薜荔creeping fig tree,climbin g fig

Ficus pumilaL .,桑科,榕属。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分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南;日本、印度也有分布。生于丘陵地区。茎枝上有托叶环痕。叶2型:不生花序的枝上叶较薄,心状卵形,长约2.5cm,基部斜;生花序的枝上叶近革质,卵状椭圆形,长4~10 cm,全缘;叶柄粗;托叶合生,包围顶芽,早落。隐头花序单生于叶腋,梨形或倒卵形,基部有3枚苞片;花单性,雄花和瘿花(不结实雌花)同生于花序托内,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雄花花被2~6枚,雄蕊2枚;瘿花似雌花,花柱较短;雌花花被不完全或缺,子房常偏斜。瘦果,可作凉粉食用。全株药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解毒,补肾通乳。乳汁可提炼橡胶。

薜荔

薜荔bìlì

中药名。出《本草拾遗》。别名木瓜藤。为桑科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 的茎叶。主产于江苏、浙江、山东。酸, 平。祛风除湿, 活血解毒。治风湿痹痛、泻痢、淋病, 煎服: 9 ~ 15 克。治跌打损伤、痈疮肿痛, 捣汁涂或煎水熏洗。

薜荔

薜荔

薜荔,又名木莲藤、凉粉藤、爬墙虎。始载于《本草拾遗》。为桑科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 的茎叶。主产于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湖南、江西等省; 原植物在我国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均有分布。
本品味酸,性平。功能祛风通络,解毒消痈。主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以及疮痈疥癣等证。其藤茎善于通经活络,因此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是其所长。可单用,也可与海风藤等同用。薜荔茎叶常用于外科感染性疾患,如《本草图经》云:“叶治背痈,干末服之,下利即效。”或取鲜叶烂研绞汁,和蜜饮,另以滓敷疮上。治疗疮疖痈肿,单用本品茎叶煎服; 或本品鲜叶与鲜爵床等量酒水煎服,另用鲜叶捣敷。治疗疥癣、湿疹,用鲜薜荔叶或藤,捣汁搽。此外,本品尚有利尿通淋之功,可治热淋,砂淋。《本草纲目》用治血淋痛涩,取藤叶配炙甘草,每日煎服之。煎服,10~15g;鲜品30~60g。
实验研究: 花托含内消旋肌醇、芸香甙、β-谷甾醇、蒲公英赛醇乙酸酯、β-香树脂醇乙酸酯。种子中含一种凝胶质样物质约13%,水解生成葡萄糖、果糖及阿拉伯糖。藤含微量生物碱,又含脱肠草素及香柑内酯。
枝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

☚ 半枫荷   石南叶 ☛

薜荔

常绿藤本。亦称木莲。产于我国中部、南部。茎、叶、果供药用,有祛风去湿、活血通络、消肿解毒作用。《楚辞》中有关薜荔的记载有多处,如《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