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鳧茈”、“芍”、“荸薺”、“地栗”、莎草科。多年生水草本。苗三四月出,莖叢生,管狀,無枝葉,濃绿色,有節。秋後鬚根頂端膨大爲球莖,大如山楂、栗子,臍有聚芽,有環節數道,累累下生入泥,生熟皆可食。其根如芋而色烏,故名。鳧喜食之,故又稱鳧茈。《爾雅·釋草》:“芍,鳧茈。”郭璞注:“生下田,苗似龍鬚而細。根似指頭,黑色,可食。”《字彙·艸部》:“荸薺,即𦽏茈。”《後漢書·劉玄傳》:“南方饑饉,人庶羣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宋·華岳《翠微南征録·呈陳平仲》:“荐公地栗三盃酒,分我天香一味羹。”參閱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二十七、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六·烏芋》。

荸薺